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地質探索
INTRODUCTION OF GEOLOGY IN TAIWAN 
開課學期
98-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胡植慶 
課號
Geo2009 
課程識別碼
204 49250 
班次
04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上課地點
 
備註
A7:物質科學領域。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82tw_field0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透過野外考察教授非地質科學系本科學生臺灣活動造山帶的各種地質現象,課程包含行前課程六小時,介紹臺灣地質概論、基礎地質與海岸山脈野外簡介。行前課程另有四天三夜(學期中星期五至星期一連續四日)的野外考察行程。 

課程目標
藉由野外實地觀察,認識臺灣的地質環境 
課程要求


課程要求(行前課程):
1. 野外地質裝備介紹2. 台灣地體構造構概論 3. 臺灣的變質作用
4. 臺灣的岩石和礦物 5. 期中考試
四天三夜的野外行程如下:
1. 第一天(星期五),東北海岸: (1)陰陽海: 介紹陰陽海成因,觀察實體化石、生痕化石和節理系的成因。(2)萊萊火成岩岩脈: 介紹龜山島及活火山作用,觀察火成岩脈和硬葉岩的關係和低度變質岩的鉛筆狀構造。(3)東澳粉烏林變質雜岩:介紹高度變質作用及出露地表成因,觀察海洋地殼蛇綠岩變質作用的產狀,教導學生辨認超基性岩中的橄欖石和輝石。(4)花蓮七星潭: 介紹1951年花東地震系列、觀察地震所形成的海階。 夜宿花蓮。
2. 第二天(星期六),花東海岸:(1)二十號橋砂岩岩脈: 介紹海岸山脈地層名稱及構造演化石,觀察及解釋砂岩岩脈的成因。(2)石門柱狀玄武岩: 介紹奇美火成雜岩及火山噴發史,觀察岩漿冷凝形成的柱狀解理。(3)三仙台: 介紹斑狀安山岩和浮石成因,觀察及尋找玉髓。(4)東管處遊客中心全球衛星定位觀測站: 介紹本校本系所架設的連續球衛星定位系統及監測地殼變形之原理。(5)石梯坪: 介紹海階成因、定年方法和火山噴發產物和相關構造,觀察不同海階面、壺穴、火山灰和火山碎屑之況積產狀、單面山。(6)小野柳: 介紹判定岩層上下關係之沈積構造,觀察波痕、交錯層和脫水構造。夜宿知本。
3.第三天(星期日),花東縱谷: (1) 利吉地質公園:介紹海溝產物利吉混同層的成因和海洋地殼蛇綠岩套,觀察泥岩中的剪切構造和大小不一的外來岩塊。(2) 枕狀玄武岩: 介紹海洋地殼枕狀熔岩產狀,觀察枕狀熔岩產狀。(3)池上大坡國小:介紹1951年花東地震系列、地表變形觀測儀器和池上斷層潛移特性,觀察潛移活動對大坡國小人造建物如溜滑梯和擋土牆的破壞情形。(4)瑞穗瑞北溪尋寶:介紹變質岩相及片岩中常見的礦物組合。學生於瑞北溪谷中搜尋辨別石榴子石、陽起石和藍閃石片岩(竹葉石)。(5)德武臺地曲流觀察: 介紹秀姑巒溪的發育史、襲奪河和海岸山脈斷層的活動。觀察曲流地形及河階。夜宿花蓮。
第四天(星期一):(1)太魯閣國家公園神祕谷:介紹太魯閣峽谷成因、地質概述和地質構造。觀察不同型態的褶皺。返回臺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上課講義於地質系網頁http://www.gl.ntu.edu.tw/點選”課程與學生/課程講義下載 。
2. 數位典藏自然科學系列,東亞顛峯,臺灣玉山,臺大出版中心。
3. 超級火山噴發,BBC拍攝,Discovery Channel。
4. 不願面對的真相。
5. 陳文山、王源,1996。臺灣東部海岸山脈地質,臺灣地質之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編印。
6. 劉瑩三,2007。太魯閣峽谷地區的地質概述。地質,第26卷,第1期,19-25頁。
7. 羅偉,2007。太魯閣峽谷地區的地質構造。地質,第26卷,第1期,26-33頁。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報告 
50% 
 
2. 
野外上課表現 
20% 
野外上課綜合表現,含野外筆記。 
3. 
期中考試 
30% 
於行前上課當天考試,考試內容為行前上課內容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