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二李詞
TZ'U POETRY OF LI YU AND LI CH'INGCHAO 
開課學期
95-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劉少雄 
課號
CHIN2206 
課程識別碼
101 48800 
班次
E1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A,B,C(18:25~21:05) 
上課地點
普305 
備註
G1*:人文學領域。可充抵通識2學分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00人
外系人數限制:4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講授內容包括:一、南唐詞與小令詞的發展;二、李煜詞導讀─1.李煜的前期詞,2.李煜的後期詞;三、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詞論;四、李清照詞導讀─1.李清照的前期詞,2.李清照的後期詞;五、二李詞比較;六、李煜與其他小令詞家(宋徽宗、納蘭性德等);七、李清照與其他女詞人(朱淑真、魏夫人及清代女詞人)。 

課程目標
課程大綱:
詞至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易安而為女性作家在文學史上放一異彩;李煜與李清照並稱於詞壇,是世所公認的。沈謙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二家詞音調諧美,出語自然而有無限深情,且皆有明顯的前後期之分,既馨逸又淒愴,充分表現出一己之才情與際遇,允為純粹詞家之代表。由於二李詞情真意切,明白易懂,由此入手,緣詞興感,最易引起閱讀之興趣,而藉此以體察詞之抒情特質,並一探白描詞法之藝術效果,這也是最方便有效的門徑。本課程旨在細讀後主易安二家詞,比較分析,兼顧義理辭章,配合外緣資料,作多方面多層次之詮解,希望讓同學能充分認識二家詞的風格特色,了解詞筆詞境與時序人情之關係以及男女作家的不同表現。所以在課程設計上,會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首重文本的精讀,進而較論個別詞家之生命歷程及其文體表現,並與南唐及南北宋間諸家詞作比較,以彰顯二家之特色及其詞史地位。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四 18:30~21:2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詹安泰編注:《李璟李煜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又題《南
唐二主詞》,臺北:天工書局,1991。
2.王學初(仲聞):《李清照集校註》,台北:里仁書局,1982。

參考書目:
唐圭璋編:《南唐二主詞彙箋》,南京:正中書局,1936。臺北:正中書局,1976。
王仲聞編:《南唐二主詞校訂》,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臺北:河洛圖書出
版社,1975。
詹安泰編注:《李璟李煜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又題《南唐二主詞》,臺北:天工書局,1991。
佘雪曼著:《李後主詞欣賞》,香港:亞東圖書公司,1954;臺北:文光出版社,
1958;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59。
蔣勵材著:《李後主詞傳總集》,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2。
楊敏如編:《南唐二主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3。
王曉楓解評:《李煜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
陳錦榮編注:《李煜李清照詞注》,收入《中國歷代詩人選集》,香港:三聯書店,
1986;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
龍沐勛:〈南唐二主詞敘論〉,《詞學季刊》第3卷第2號,頁1-6;《龍榆生詞
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頁202-208。
詹幼馨:《南唐二主詞研究》,武漢:武漢出版社,1992。
葉嘉瑩:〈從人間詞話看溫韋馮李四家詞的風格─兼論晚唐五代時其期詞在意境
方面的拓展〉,《迦陵談詞》 (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59),頁55-143。
葉嘉瑩:〈論李煜詞〉,《靈谿詞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頁89-92。
宇野直人著,沈維藩譯:〈李後主詞境〉,《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頁153-170。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中外文學》,第19卷第11期(總
227),頁75-115;《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聯經出版事
業公司,1994),頁81-130。
謝世涯:《南唐李後主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唐宋詞人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頁73-168。
王延梯、丁錫根、胡文楷編:《李清照集》,上海:中華書局,1962;臺北:河
洛圖書出版社,1975。
王延梯編:《漱玉集注》,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63;修訂本,1979。又,
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
王學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臺北:里仁書局,1982;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
黃墨谷編:《重輯李清照集》,濟南:齊魯書社,1981。
侯健、呂智敏注:《李清照詩詞評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張顯成等編注:《李清照朱淑真詩詞合注》,成都:巴蜀書社,1999。
徐培均箋注:《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徐北文主編:《李清照全集評註》,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
徐培均:《李清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台北:國文天地,1992。
黃麗真:《詞壇偉傑李清照》,台北:國家出版社,1996。
褚斌杰、孫崇恩等編:《李清照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濟南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編:《李清照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
濟南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編:《李清照研究論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陳祖美主編:《李清照作品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2。
徐培均、劉憶萱:《李清照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陳祖美:《李清照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3。
龍榆生:〈漱玉詞敘論〉,《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頁334-344。
繆鉞:〈論李易安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53),頁33-38。
鍾玲:〈李清照人格之形成〉,《中外文學》,第13卷第5期(總149期),1984.10,
頁6-33。
蘇者聰:《宋代女性文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舒紅霞:《女性審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作業 
50% 
一份(約三至四題),測驗讀詞析詞的能力 
2. 
心得報告 
50% 
一篇(二至三千字),考核分析歸納的能力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