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繪畫史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
開課學期 |
109-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林聖智 |
課號 |
Hist3014 |
課程識別碼 |
103 2351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2 |
備註 |
為歷史系選修(45人)。兼通識A12*。。A12*: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80人 外系人數限制:13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91Hist3014_imag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結合墓葬圖像與傳世畫作,討論中國繪畫史由先秦至清代不同畫科在各時代、階段的發展與特徵。以多元化的圖像解釋來分析畫作的主題與內涵,重視繪畫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將繪畫史的發展置於文化史的脈絡來加以理解。 |
課程目標 |
教學目標首先在於闡述中國繪畫史的重要畫作與畫史發展,介紹相關研究成果,以獲得通識性之概觀。特別著重學習如何觀看、欣賞並思考畫作在形式與內容上的特徵,引導學生學習藉由參照畫史中的重要作品來欣賞畫作。教材來自講授提綱與參考資料,教學方式主要藉由投影圖片解說,由直接觀察作品出發,輔以文字資料的說明。課程中並將安排分組報告與分組討論。 |
課程要求 |
同學自由選擇參與分組報告(團體合作,包含口頭與書面),或是撰寫個人報告(個人撰寫,只交書面)。團體分組報告的內容經課堂討論修改之後,學期末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提出,字數不限。書面報告於學期末提出,字數不限。學期總成績為期中考與期末考二次考試成績之平均(占60%),再加上團體分組報告或個人報告(占30%)。 自第五週開始,每週安排一組口頭報告,分組報告時間為25分鐘。每一組在本學期內有一次口頭報告的機會。個人報告的題目自定,團體分組報告的題目將另外於課堂中公布。另外課後作業占1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通論
高居翰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
石守謙等,《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楊新、班宗華等,《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
顏娟英主編,《中國史新論-美術考古分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0)
Laurence Sickman and Alexander Soper,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China
(Penguin Books Ltd, 1956)
James Cahill, Chinese Painting(Switzerland: Skira, 1958)
Craig Clunas, Art in China(Oxfor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Robert L. Thorp, Richard Ellis Vinograd,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Inc. : Harry N. Abrams, Inc., 2001)
(2)專論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楊泓,《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鄭岩,《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鈴木敬著、魏美月譯,《中國繪畫史》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戶田禎祐著、林秀薇編譯,《日本美術之觀察-與中國之比較》(台南:林秀薇,2000)
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繪畫(1279-1368)》(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4)
高居翰,《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1368-1580)》(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1997)
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高居翰,《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自然與風格》(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1994)
萬青力,《並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5)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
(3)工具書
沈柔堅等編,《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考古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 考古學》(北
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4)網路參考資訊
http://ieas.berkeley.edu/publications/aparv.html |
指定閱讀 |
高居翰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
楊新、班宗華等,《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0% |
圖版辨識(40%)
圖版比較與申論題(60%) |
2. |
期末考 |
30% |
圖版辨識(40%)
圖版比較與申論題(60%) |
3. |
期末報告 |
30% |
期末書面報告評分要點︰1、有效評述研究對象以及相關二手研究。2、問題的提出、立論的說服力、原創性為評分要點。3、書面報告的形式應符合下列注意事項︰
(1)文中的見解若為引自他人,請加上註解以說明引用資料來源。若為圖書請註明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2)各組繳交的報告應有前言與結語,並請留意內容的統合性。
(3)報告中必須附圖,並註明該圖版引用出處與收藏地。
(4)報告最後必須列出對於該文有助益的參考書目或網站。 |
4. |
平時提問作業 |
10% |
1、是否按時於線上繳交。2、問題本身的思考性、批判性。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6 |
何為美術史? |
第2週 |
9/23 |
先秦至漢代 |
第3週 |
9/30 |
魏晉南北朝(一) |
第4週 |
10/07 |
魏晉南北朝(二) |
第5週 |
10/14 |
隋、唐(一) |
第6週 |
10/21 |
參觀故宮 |
第7週 |
10/28 |
隋、唐(二) |
第8週 |
11/04 |
中晚唐、五代 |
第9週 |
11/11 |
期中考 |
第10週 |
11/18 |
北宋(一) |
第11週 |
11/25 |
北宋(二) |
第12週 |
12/02 |
南宋 |
第13週 |
12/09 |
元代(一) |
第14週 |
12/16 |
元代(二) |
第15週 |
12/23 |
明代 |
第16週 |
12/30 |
清代 |
第17週 |
1/06 |
參觀故宮 |
第18週 |
1/13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