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歷史的轉捩點 THE TURINING POINTS IN HISTORY |
開課學期 |
96-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古偉瀛 |
課號 |
Hist1513 |
課程識別碼 |
103 50010 |
班次 |
E1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A,B(18:25~20:10) |
上課地點 |
普204 |
備註 |
本課程可充抵原共同科目課程-歷史一、歷史二.。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領域。 總人數上限:8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人類都有想對過去了解的願望,想要從歷史中找出個人及大我的意義。但歷史一去不復返,史實又浩瀚無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編排讓學習者增長見識的內容並不容易。本課程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促成關鍵性轉變的事件或人物中,選出最重要的十四件,整理出其來龍去脈及其與今日的相關性,最後再加上一講,對此進行反思,因而有「歷史的轉捩點」的出現。
歷史是吾人向前邁進的動力來源,有無窮的能量待我們開發及動員,以完成我們個人小我及大我的目標,而歷史的轉捩點即是啟動這些能量的關鍵。希望能增進學生的歷史知識,更希望藉此能學得經驗,汲取處理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力量與智慧。
|
課程目標 |
1. 有深度地認識歷史上的關鍵人物或事件;
2. 掌握到若干共通的歷史知識及理解方法;
3. 引發自行研讀其他歷史之興趣;並希望在噥氻悀U古往今來之轉折變遷後,對於自己今後一生之輕重緩急有較清楚的概念及安排。
講授者除教科書外,儘量利用現有的著作,深入淺出地呈現歷史發展的關鍵,相信縱然不能完全脫出個人主觀選擇,但也決非照本宣科、迎合時尚,而是可供討論的重大歷史議題。
|
課程要求 |
課程安排上,老師在每堂課之先,會講解一些較難了解的詞彙,配合當日主題及情境點出一些相關要點,作為熱身階段,接著將以PowerPoint輔助,介紹各個主題及其內容。
此外,本課程將有網站的設置,所有上課相關資訊, 將在上課前一週即放入網站,以供同學課前預習。而上課時使用的PowerPoint,亦在上課後放入此網站中,以供同學參考。(本課所蒐集的各種精彩圖片,僅供教學之用,同學請勿下載,若逕行使用,後果將自行負責。)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四 09:00~10:00 每週五 08:00~09:00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本課程教科書:
古偉瀛,《歷史的轉捩點》,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11(請同學自行至出版中心購買)
重要參考書:
Louis L. Snyder, Great Turning points in history, New York: Barnes & Noble Books, 1996.
Asa Briggs, Revel Guest and Andrew St George, History’s Turning Points, London: Boxtree, 1995
各講均有參考文獻及延伸嬝狙悒堙A舉要如下:
第一講: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Said),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等譯,《東方主義》(臺北:立緒,1999)。
第二講:司馬遷,《史記》;劉向,《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1985)。
第三講:《聖經》;丹.布朗(Dan Brown)著,尤傳莉譯,《達文西密碼》(臺北:時報,2004)。
第四講:塔西佗(Cornelius Tacitus)著,王以鑄、崔妙因譯,《編年史》(臺北:臺灣商務,1998);邢義田,《古羅馬的榮光──羅馬史資料選譯》(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
第五講:《古蘭經》;Karen Armstrong著,王瓊淑譯,《穆罕默德──先知的傳記》(臺北:究竟出版社,2001)
第六講: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廖月娟譯,《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臺北:時報,1998)。
第七講: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著,譚鍾瑜譯,《文藝復興:從黑暗中誕生的黃金年代》(臺北:左岸,2004)。
第八講:斯蒂芬.茨威格(S. Zweig)著,張曉輝譯,《異端的權利──卡斯特利奧對抗加爾文》(長春:吉林人民,2000)。
第九講:謝沃斯季揚諾夫主編,桂史林等譯,《美國現代史綱》(北京:三聯書店,1977)。
第十講:狄更斯,《雙城記》(臺北:遠景,1985);史蒂芬.茨威格著,黃敬甫等譯,《瑪麗.安托內特傳》(廣州:長城出版社,2003)
第十一講: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1994);沙百里著,耿昇、鄭德弟原譯,古偉瀛、潘玉玲增訂,《中國基督徒史》(台北:光啟出版社,2005)。
第十二講:邱吉爾(Winston. S. Churhill)著,吳萬沈等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臺北:左岸文化,2002)。
第十三講:戈.瓦.普列漢諾夫著,孫靜工譯,《俄國社會思想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喬治.歐威爾著,孔繁雲譯,《動物農莊》(臺北:志文,1998)。
第十四講:葛倫特(David Gelernter)著,白方平譯,《力與美:電腦革命原動力》(臺北:天下,1998)。
第十五講:赫伯特.比克斯著,王麗萍、孫盛萍譯,《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以撒.柏林著,彭淮棟譯,《現實意識》(臺北:臉譜,2004)。
此外,也請同學至圖書館多媒體中心參考動態放映影片資料:
History's turning points [videorecording] / Transatlantic ; in co-production with TLC, Teleoc, ORF and SBS
(New York, NY : Ambrose Video, c1995)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0% |
|
2. |
期末考 |
50% |
|
3. |
出席狀況及平時參與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1 |
第一講 公元前480年:希臘與波斯的戰爭 |
第2週 |
2/28 |
二二八紀念日放假一次 |
第3週 |
3/06 |
第二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國 |
第4週 |
3/13 |
第三講 公元前3年:基督宗教的興起 |
第5週 |
3/20 |
第四講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 |
第6週 |
3/27 |
第五講 公元622年:伊斯蘭的征服 |
第7週 |
4/03 |
第六講 公元800年:中古時期:封建、十字軍與黑死病 |
第8週 |
4/10 |
第七講 公元1492年:文藝復興與地理大發現 |
第9週 |
4/17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4 |
第八講 公元1517年:宗教改革 |
第11週 |
5/01 |
第九講 公元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 |
第12週 |
5/08 |
第十講 公元1789年: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 |
第13週 |
5/15 |
第十一講 公元1842年:近代中國與台灣 |
第14週 |
5/22 |
第十二講 公元1914~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 |
第15週 |
5/29 |
第十三講 公元1917年:俄國革命 |
第16週 |
6/05 |
第十四講 公元1958年:電腦的發明與網路世界的形成 |
第17週 |
6/12 |
第十五講 誰的轉捩點?總結與反思 |
第18週 |
6/19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