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古代科技與文化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RE-MODERN CHINA 
開課學期
96-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張嘉鳳 
課號
Hist1518 
課程識別碼
103 5084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14:20~16:20) 
上課地點
普205 
備註
充抵歷史一、歷史二。。兼通識A23。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學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5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62hst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介紹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及其與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為中心 

課程目標
第一講:格物成器
第二講:深觀時變化─天文與曆算
第三講:趨吉避凶─通書與黃曆
第四講:數理精蘊─算學
第五講:守真遊外─煉丹
第六講:伏火霹靂─火藥與火器
第七講:磁石引針─指南針與航海
第八講:墨淡冰翼─造紙
第九講:雪泥鴻爪─印刷
第十講:家國重器─青銅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李儼,《中國算學史》,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2. 李儼,《中國數學史大綱》,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3. 李書華,《指南針的起源》,臺北:大陸雜誌社,1954。
4. Joseph Needham, 1954 ~ ,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李書華,《指南車與指南針》,板橋:藝文印書館,1959。
6. Joseph Needham, 2005[1969], The Grand Titr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in East and West,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7. 伯希和著,馮承鈞譯,《鄭和下西洋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8. 徐玉虎,《明代鄭和航海圖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76。
9.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197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五冊),臺北:明文出版社翻印,1984-1990。)
10. Chalmers, A. F., 1978, 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Scienc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1. 夏鼐,《考古學與科技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12. 潘吉星,《中國造紙技術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13. 洪萬生主編,《格物與成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14. 杜石然、范楚玉、陳美東、金秋鵬、周世德、曹婉如,《中國科學技術史稿》,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15. 彭德清主編,《中國航海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1989。
16. 王振鐸,《科技考古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7. 張秀民著,韓琦增訂,《中國印刷史(插圖珍藏增訂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原著出版資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8. 劉旭,《中國古代火砲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9. 潘鼐,《中國恆星觀測史》,北京:學林出版社,1989。
20. 楊翠華、黃一農編,《近代中國科技史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21. 錢寶琮,《中國數學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22. 錢存訓,《中國書籍、紙墨及印刷史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
23. 梅汝莉、李生榮,《中國科技教育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4. 樊洪業,《耶穌會士與中國科學》,北京: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25. Christopher Cullen, 1996, Astronomy and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The Zhou bi suan j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6. 薄樹人,《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27. Francesca Bray, 1997, Technology and Gender-Fabrics of Pow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8. 陳國符,《中國外丹黃白法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9. 潘吉星編,《李約瑟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0. 韓琦,《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1582~1793)》,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31. 王錢國忠,《李約瑟文獻五十年,1942~1992》,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
32. 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33. 潘吉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源流、外傳及世界影響》,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
34.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5. 竺可楨,《竺可楨全集》,上海:上海科學教育出版社,2004。
36. 黃一農,《社會天文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7. 江曉原,《天學真原》,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二版四刷。
38. 劉樂賢,《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39. 陸思賢、李迪,《天文考古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40. 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 
25% 
 
2. 
期末考 
25% 
 
3. 
作業 
50% 
 
4. 
報告 
0% 
 
5. 
出席 
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第一講格物成器 
第2週
2/26  第二講深觀時變──天文與曆算 
第3週
3/04  第二講深觀時變──天文與曆算 
第4週
3/11  第三講趨吉避凶──通書與黃曆 
第5週
3/18  第四講數理精蘊──算學 
第6週
3/25  第五講守真遊外──煉丹 
第7週
4/01  自行參觀或設計博物館、展覽,或進行訪談 
第8週
4/08  期中考 
第9週
4/15  第六講伏火霹靂──火藥與火器 
第10週
4/22  第八講墨淡冰翼──造紙 
第11週
4/29  自行參觀或設計博物館、展覽,或進行訪談 
第12週
5/06  第九講雪泥鴻爪──印刷 
第13週
5/13  第十講家國重器──青銅 
第14週
5/20  學期作業成果報告 
第15週
5/27  學期作業成果報告 
第16週
6/03  期末考 
第17週
6/10  溫書 
第18週
6/17  各位同學:

附件為郭同學的報告檔案
歡迎大家觀摩指教。

google sketch up軟體
http://sketchup.google.com/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