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海峽兩岸關係史二 HISTOR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II) |
開課學期 |
96-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李君山 |
課號 |
Hist1537 |
課程識別碼 |
103 51150 |
班次 |
02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普201 |
備註 |
充抵歷史一、歷史二。。A2:歷史思維領域。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8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介紹自二戰結束(1945)至臺灣政黨輪替(2000)半世紀間,兩岸歷史與關係的變遷。期望學者能由其中,了解兩岸所歷經的過程、關係的變化、文化的交流、乃至整個國際環境的演變。 |
課程目標 |
第一∼二週 聯合國席位之爭
第三∼四週 聯合國席位之爭
第五∼六週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七∼八週 蔣經國的逐步崛起
第九∼十週 美中(共)關係的解凍
第十一∼十二週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
第十三∼十四週 臺灣外交轉變與民主化運動
第十五∼十六週 兩岸往來的恢復
第十七∼十八週 後蔣經國時期的演變
1.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主編;章建剛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1992,1版)
2. 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費正清等編;謝亮生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版)
3. 徐中約著;計秋楓、朱慶葆等譯,《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2001,初版)
4.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臺北:時報文化,2001,初版)
5. 張春英主?,《海??岸關係史》(福州:福建人民,2004,1版)
6. 丹尼.羅伊(Denny Roy)著;何振盛、杜嘉芬譯,《台灣政治史》(臺北:臺灣商務,2004,初版)
|
課程要求 |
(1) 平時成績 (30%):依「出席率」及上課表現評定之;
(2) 期中作業 (30%):選擇與本課程相關之題材,撰寫兩千五百-三千字(正文部份)報告一份,於學期第九週繳交。報告需附注釋;
(3) 期末考 (40%):於學期最後一週舉行之。範圍包含教材內容、上課筆記、與所發講義。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