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當代史
TAIWANESE CONTEMPORARY HISTORY 
開課學期
98-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歐素瑛 
課號
Hist1542 
課程識別碼
103 5124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14:20~16:20) 
上課地點
普103 
備註
抵歷史一、二。。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領域。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270人
外系人數限制:2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81taiwan2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當代歷史發展大要及特色。 

課程目標
講授內容以近五、六十年來台灣的政治發展、對外關係、經濟發展,以及文教、社會變遷等為主要內涵,並透過對於當代台灣歷史書寫與文化論述的批評,討論台灣史上之重要課題,期能培養學生整體而多元的歷史視野。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
鄭梓,《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台北:華世。
李筱峰,《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
王泰升,《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台北:元照出版社。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台北:時報。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
洪金珠、許佩賢譯,若林正丈著,《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
蘇瑞鏘,《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台北:前衛。
自立晚報,《台灣經驗四十年》,台北:該報。
賴澤涵、黃俊傑,《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劉士永,《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台北:稻鄉。
黃俊傑,《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
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王宏仁等譯,台北:人間。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濟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
自立晚報。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台北:
麥田。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鄉。
丁庭宇,《社會經濟變遷與人口轉型—台灣經驗的生育行為研究》,台北︰巨流。
丁庭宇等編,《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台北:巨流。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台北:前衛,1988。
※柯旗化,《台灣監獄島》。台北:第一出版社,2002。
※柏陽口述,周碧瑟執筆,《柏陽回憶錄》。台北:遠流,1996。
※黃華昌,《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台北:前衛,2004。
※劉枝萬口述,林美容等訪問,丁世傑等紀錄,《學海悠遊:劉枝萬先生訪談錄》。
台北:國史館,2008。
※林忠勝編著,《劉盛烈回憶錄》。台北:前衛,2005。
※杜淑純口述,曾秋美、尤美琪訪問整理,《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
台北:國史館,2005。
※李明瑱、林靜靜著,《台灣的良知:李鎮源教授》。台北:商周,2002。
※黃自進訪問,簡佳慧紀錄,《林金莖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2003。
※紀慧玲著,《廖瓊枝:凍水牡丹》。台北:時報文化,1999。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成績 
30% 
含課程網站ceiba討論區之討論和發言等 
2. 
影片觀後心得 
10% 
撰寫心得感想,約一千字,於11月17日繳交 
3. 
學期報告 
30% 
就參考書目中※部分擇一撰寫書評,約三千字,於12月15日繳交 
4. 
期末考試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5  課程導論 
第2週
09/22  新時代的來臨 
第3週
09/29  「中國化」的開始 
第4週
10/06  「光復」後的困境 
第5週
10/13  二二八事件 
第6週
10/20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第7週
10/27  戒嚴體制的建立 
第8週
11/03  地方自治的實施 
第9週
11/10  影片欣賞 
第10週
11/17  國際外交的演變 
第11週
11/24  政治運動與民主化 
第12週
12/01  解除戒嚴與開放政策 
第13週
12/08  影片欣賞 
第14週
12/15  戰後的經濟重建和美援 
第15週
12/22  計畫經濟的開展 
第16週
12/29  社會變遷 
第17週
01/05  文化演變 
第18週
01/12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