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近代中國思潮一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Ⅰ) |
開課學期 |
97-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楊貞德 |
課號 |
Hist1554 |
課程識別碼 |
103 5148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普404 |
備註 |
充抵歷史一、歷史二。。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領域。 總人數上限:8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71modern_thoughts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
課程目標 |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 梁啟超:《新民說》。
2) Hao Chang, _Liang Ch’i-ch’ao and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in China
(1890-1907)_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張灝,《梁启超與中國思
想的過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夫平譯(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
3) 影印資料。(每週約20~40頁)
4) 參考書目
A.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計秋楓、朱慶葆、鄭會欣譯;茅家琦、錢乘旦校(香港:中文
大學出版社,2001-2002年),上冊。
B.《中國近代啟蒙思潮》,丁守和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上卷。
C. 張枬,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三聯書店,1960-1978年),5冊。
5) 學期報告用書(擇一)
A. Benjamin Schwartz, _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 Yen Fu and the West_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史華慈著,葉鳳美譯,《尋求富強:嚴復
與西方》(南京:江蘇出版社,1989年)。
B. Hao Chang, _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Crisis, Search for Order and
Meaning,1890-1911_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張灝著,高
力克,王躍譯;毛小林校譯:《危機中的中國知識份子:尋求秩序與意義》(北京:新星出版
社,2006年)。
C. Kung-chuan Hsiao, _A Modern China and a New World: Kang Yu-wei, Reformer and
Utopian, 1858-1927_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5). 蕭公權著,
汪榮祖譯:《康有為思想硏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近代中國與新
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硏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
D. 李伯元:《文明小史》(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
E. 吳趼人:《新石頭記》。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考試 |
60% |
|
2. |
學期報告 |
40% |
4000-6000字,期末考時繳交;抄襲者以學期成績不及格計。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8 |
歷史、思想與近代中國 |
第2週 |
9/25 |
鴉片戰前的思想世界 |
第3週 |
10/02 |
近代中國思潮的特徵 |
第4週 |
10/09 |
鴉片戰爭與自強運動 |
第5週 |
10/16 |
鴉片戰爭與自強運動(二) |
第6週 |
10/23 |
太平天國 |
第7週 |
10/30 |
太平天國(二) |
第8週 |
11/06 |
甲午戰爭 |
第9週 |
11/13 |
甲午戰爭(二) |
第10週 |
11/20 |
戊戌維新 |
第11週 |
11/27 |
戊戌維新(二) |
第12週 |
12/04 |
嚴復與自由主義 |
第13週 |
12/11 |
嚴復與自由主義(二) |
第14週 |
12/18 |
梁啟超論國家與國民 |
第15週 |
12/25 |
梁啟超論國家與國民(二) |
第16週 |
1/01 |
元旦放假 |
第17週 |
1/08 |
革命與無政府主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