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西方文明史 WESTERN CIVILIZATION |
開課學期 |
98-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劉 慧 |
課號 |
Hist1558 |
課程識別碼 |
103 5153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普204 |
備註 |
充抵歷史一、歷史二。。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領域。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88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2westciv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將介紹西方文明在公元1500年之前上古、古典、中古時期的發展。課程從文明的起源、近東地區文字與城市的出現談起;進入西方文明之典範的希臘、羅馬時期後,將以哲學思想、政治組織為重心;接著介紹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出現及早期發展、以及日耳曼民族在第五世紀建立的王國,如何在現實物質條件、帝國理念等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逐漸轉變為今日西歐各國的雛形;後半學期則將利用中世紀在今日的兩類形象來討論西方文明制度面與文化面的發展。現今大眾對中古歐洲的想像大致有兩類:一是浪漫的騎士與城堡,亞瑟王與羅賓漢,直接而忠誠的人際關係;另一類是「封建」、迷信、落後的黑暗時代,等待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來拯救西方文明。本課程將介紹歷史學界對「封建」、騎士、文藝復興等課題的討論,幫助同學了解中世紀的政治文化、社會結構、學術成就、建築藝術的發展以及與之前、之後西方文明的聯繫與傳承。
本課程的進行圍繞著七份經典節選之「必讀資料」。除了講演課之外,大約每兩周的第二小時設有一次「報告與討論課」(因本學期有兩次假日在周三,全學期排七次,共計七小時)。課堂講演內容將提供「必讀資料」的時代背景,但同時「必讀資料」又是講演內容的資料來源之一,希望藉此展現史學研究中史料研讀、理解詮釋之間的關係。「報告與討論課」則是同學們的時間,由同學分組輪流上台進行口頭報告,發表對「必讀資料」的分析與見解;之後並在助教或我的主持下,討論資料引發的議題。除了培養分析歷史事件或歷史變遷的能力外,透過對同一份資料各自的閱讀以及群體的交換意見,希望提供同學機會練習獨立思考以及溝通討論。
|
課程目標 |
課程主題廣及人類經驗不同層面,希望學生透過觀察、分析、解釋各史料當中展現的歷史事件與現象,能自行建構出過去時代的多種面貌、建立歷史發展的假設、並看出特定事件在不同脈絡中展現的歷史意義。在技能方面,學生透過蒐集資料、細讀與整理資料、形成觀點、表達觀點的過程,能鞏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並加強理性分析與組織表達的技能。
|
課程要求 |
本學期共有五項作業(占學期成績80%)並要求課堂參與(占學期成績20%)。課堂參與的分數主要來自每次「報告與討論課」中,身為「非口頭報告組」的同學的表現。五項作業是兩次「10分書面作業」、兩次「20分書面作業」、以及一次「20分口頭報告」。書面、口頭作業均針對「必讀資料」而作;開學之初同學即須在七次有「報告與討論課」的周次中,自行選擇五周。
書面作業之所以分成10分、20分兩種,是要同學意識到「整理與呈現資訊」與「根據資訊建立觀點」是兩種不同層次的活動。前者只須將資料讀懂、利用工具書或網站釐清作者和資料的背景就可寫出一頁A4長度的介紹;後者則是練習如何從文字資料中了解過去的事件與變遷、古人的想法與假定。是以同學要事先自行選擇在哪一周作哪一種作業,之後在當周周二午夜前按時上傳繳交。
本課程設計要求學生必須配合進度閱讀「必讀資料」。「必讀資料」多來自經典名作的英譯,希冀學生養成直接面對經典的勇氣、而非依賴各類二手之「解析」、「評論」。閱讀經典其實並不簡單:需要一些時代背景知識的配合,需要查出文章中不熟悉的字詞(事件、制度、概念等),需要猜測作者的言外之意;本課程要求同學確實將指定資料仔細讀畢,並在閱讀過程中練習自行發現問題(包括較表層的、文中人事物為何,以及較深層的、文中透露出的當代想法或是更長時間的概念)、找尋答案、產生想法。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12:30~13:30 備註: 文學院歷史學系第十五研究室 |
參考書目 |
基本參考書:
E.M. Burns et al., World Civilizations, New York: Norton, 1997.
Albert M. Craig et al., The Heritage of World Civilizations, 8th ed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2009.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10分個人作業2次 |
20% |
正文以一頁A4為準;請在當周周二午夜前上傳繳交。作業遲交將扣分、作業抄襲以零分計算、抄襲兩次學期成績為零 |
2. |
20分個人作業2次 |
40% |
正文以一至二頁A4為準;請在當周周二午夜前上傳繳交。作業遲交將扣分、作業抄襲以零分計算、抄襲兩次學期成績為零 |
3. |
20分小組口頭報告1次 |
20% |
報告時間25分鐘 |
4. |
課堂討論參與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4 |
課程介紹;城市與文明 |
第2週 |
3/03 |
兩河與埃及;報告與討論課 |
第3週 |
3/10 |
希臘 |
第4週 |
3/17 |
希臘;報告與討論課 |
第5週 |
3/24 |
羅馬 |
第6週 |
3/31 |
羅馬;報告與討論課 |
第7週 |
4/07 |
溫書假停課一次 |
第8週 |
4/14 |
基督教、伊斯蘭教;報告與討論課 |
第9週 |
4/21 |
中古歐洲政治一:克洛維、查理曼、奧圖一世 |
第10週 |
4/28 |
中古歐洲政治二:教宗與神聖羅馬皇帝;法蘭西地區的「封建制度」 |
第11週 |
5/05 |
中古歐洲社會;報告與討論課 |
第12週 |
5/12 |
農業、商業發展 |
第13週 |
5/19 |
中古歐洲學術;報告與討論課 |
第14週 |
5/26 |
中古歐洲藝術 |
第15週 |
6/02 |
中古歐洲政治三:歐洲的代議制度、英法百年戰爭;報告與討論課 |
第16週 |
6/09 |
宗教改革 |
第17週 |
6/16 |
端午節放假一天 |
第18週 |
6/23 |
期末考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