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東北亞文化交流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NORTHEAST ASIA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張崑將 
課號
Hist2108 
課程識別碼
103 518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14:20~16:20) 
上課地點
新303 
備註
抵歷史一、二。兼通識A3*。。A3*: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northeastasia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扣緊東北亞國家或人物的互動與交流,從其交流過程中,窺探彼此文化交流的互動與影響之意義。課程分「導論」、「戰爭及其影響篇」、「人物交流篇」、「思想交流篇」等主題,依以下方式授課:
1.作業:配合講授單元之主題,每講均有論文一至兩篇,學生必須事先研讀。
2.講授方式:主以講授,輔以影片。
自第三週以後,分組同學根據講義論文製作詳盡的PPT報告與討論。
3.本課程有期中與期末考及期末報告。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講述東北亞國家中的中日韓三國家的文化互動與調融之過程,期讓學生能多了解東北亞民族的文化與歷史發展,從而引導學生從東亞的歷史視野與文化比較來思考台灣與東北亞的未來關係。 
課程要求
本課程學期成績之計算標準如下:
(1) 期中考(個人) (ff20)(ff20)(ff20)(ff20)20%
(2) 期末報告(團體) (ff20)(ff20)(ff20)40%
(3) 期末考(個人) 20%
(4) 小組PPT製作與報告(團體)20%
(5) 課堂討論 熱衷提問與討論者,學期總分加3-5分
合計 (ff20)(ff31)00%
注意:
1.小組PPT製作與報告:依據上課論文製作PPT,須含以下三部分:(1)文章內容精要:前言、各節重點內容、結論(2)本組提出批判或商榷觀點(3)設計問題與討論。報告時間以一節課為宜,另一節課老師補充與討論。
2.期末報告:
a.主題可參考以下之選擇:
(1)中日或中韓或韓日等兩個(或多個)相關人物的交流比較:
如「鑑真與空海」、「朱熹與李退溪」、「梁啟超與朴殷植」、「項羽與織田信長」、「李舜臣與加藤清正」、「洪秀全與崔濟愚」……
(2)中日或中韓或韓日等兩國相關文化的交流比較:如兩國神話或故事比較、餐飲文化比較、公私文化比較、廁所文化比較、錢幣人物比較、……
(3)主權爭議的東北亞問題:如閔妃暗殺、獨島(竹島)主權爭議、琉球主權爭議、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
b.必須分組完成之,11月30以前必須繳交出「期中小組精簡報告大綱」,上傳至本課程教學網站。
c.期末考前兩週上台報告,接受老師、助教與同學的討論與提問,非只繳交書面。
3.課堂出席缺一次扣學期總分3分,第二次扣6分,第三次扣12分,超過三次,以不及格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A.【基本參考書目或論文】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1999)第一章、第二章。
子安宣邦、崔文衡:《歴史の共有体としての東アジア》(東京:藤原書店,2007年6月)。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孫進己,《東北亞民族史論硏究》(鄭州市 : 中州古籍, 1994)。
許海山主編,《亞洲歷史》第二章〈成吉思汗及其蒙古帝國與諸汗國〉。
羅麗馨,〈元軍征日--日本的備戰與應戰〉,《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36 民93.07 頁137-186。
周良霄、顧菊英合著《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汪公紀,《日本史話》(台北:聯經,1979)。
羅茲․墨菲(MurPhey, Rhoads)的,《亞洲史》(海口:三環,2004)。
陳瑋芬,〈西學之子:容閎與新島襄的異國經驗和文化認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0,2007年3月。
 
參考書目
B.【延伸閱讀書目】
黃俊傑、林維杰編:《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韓東育:《從「脫儒」到「脫亞」:日本近世以來「去中心化」之思想過程》(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09)
張崑將:《德川日本儒學思想的特質:神道、徂徠學與陽明學》(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潘乃德﹙Ruth Benedict﹚原著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黃道琳譯《菊花與劍:日本的民族文化模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課程說明

第一講:歷史上的「東亞」與臺灣如何思考東亞 
第2週
9/24  第二講:東北亞民族的形成過程與理論 
第3週
10/01  第三講:遊牧民族南侵的檢討 
第4週
10/08  第四講:唐軍在白江口的東亞之戰及其影響 
第5週
10/15  第五講:中世紀蒙古的征韓與侵日戰爭及其影響 
第6週
10/22  第六講: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牽動的東北亞局勢 
第7週
10/29  第七講:陽明學引起中韓使節的論辯:許篈與袁了凡 
第8週
11/05  第八講:明清之際的對日乞師人物與「華夷」觀念的轉變 
第9週
11/12  第九講:容閎與新島襄 
第10週
11/19  期中考 
第11週
11/26  第十講:韓日民族傳說 
第12週
12/03  第十一講:孟子政治思想對日本德川儒者的衝擊 
第13週
12/10  第十三講:東亞陽明學與維新革命 
第14週
12/17  總結與期末小組報告(一)第二組與第九組 
第15週
12/24  總結與期末小組報告(二)第七組與第一組 
第16週
12/31  總結與期末小組報告(三)第八組與第四組 
第17週
1/07  總結與期末小組報告(四)第三組與第十一組
老師結語 
第18週
1/14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