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佛教看動物
Buddhist Perspectives on Animals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蔡耀明 
課號
Phl1410 
課程識別碼
104 084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普101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C)哲學專題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課程規定(101學年度以後入學學生適用)。兼通識。
總人數上限:180人
外系人數限制:1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Phl1410_Animal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從佛教哲學探討動物與人類的幾個重大的課題,包括生命關懷、世界觀、縱貫的觀看、六道輪廻、對切的觀看、觀看動物在生命世界的存在地位、深入的觀看、檢視一般世人把動物當成什麼對象在看待、觀看動物之生存困苦與生命困境、以觀看動物之因緣和合而領悟其所謂的存在性、以觀看動物之變動不居的性質而領悟其所謂的本質、以觀看動物之知覺而領悟其佛性、出路的觀看、觀看動物之超脫的契機並且落實在菩薩行的救度眾生、觀看動物之生存困苦與生命困境而思索動物如此活在世間之意義、動物與宗教之考察、根據佛教對物種主義的檢視、根據佛教在動物倫理的考察、根據佛教在生態倫理的考察、不傷害之觀念用以看待動物、不傷害之觀念面臨生態災難之衝擊、動物實驗之反思、釋放動物之反思、對動物的道德地位見解之批判、動物權觀念之檢視、肉食或蔬(素)食之抉擇,藉以奠定大學教育在生命哲學或生命倫理學相當必備的學養。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從佛教哲學對動物與人類之課題,建立以典籍和學術論文做為依據的思辨與認識,並且奠定從事佛教哲學或倫理學研究的基礎。以條列的方式,透過本課程的歷練,學員可預期達到如下四項成果:(1)對佛教生命哲學或生命倫理學的研究領域、課題、方法、和內容,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2)對學界在動物與人類的研究書目與研究成果有一定水準的認識;(3)憑藉學養,得以入乎動物與人類之課題的眼光、思辨、和觀點,並且出乎其外;(4)初步建立以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來從事動物與人類之課題的研究的能力,強化獨特的哲學思考,並且提昇學習報告的寫作水平。 
課程要求
(1)〔課程活動〕:對生命現象與生命歷程形成探問意識�文獻的解讀�論題的提出�概念的解析�義理的鋪陳�方法的歷練�議題的討論�寫作與發表。
(2)〔課程願望〕:授課教師的敬業精神與充分準備,將使上課成為一種享受;學員把學習當做責無旁貸的一回事,將使授課成為一種超級的享受。
本課程為大學部一般的導論與討論課。學員必須預先研讀本課程大綱所列的主要的課程材料,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以及按時完成學期作業。每一進度單元所列的「延伸的參考材料」,多少皆具參考價值,並不硬性規定必讀。
(3)〔分組討論〕
(3-1)分組討論之構想:分組討論為課程活動重要的一環,特色在於提供論題導向的學習,學員可藉以更深入思索閱讀的材料與講授的內容,並且面對論題,培養獨到思考、理性分析、言辭表達、和相互溝通的能力。
(3-2)討論次數暨時程之安排:整個學期從第4-16週,安排12次的分組討論,由5:30-6:20 pm., 如「課程進度」所列。有關分組討論的確切安排、討論方式、與評量辦法,由教學助理說明。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 蔡耀明,〈何謂生命關懷與如何關懷生命〉,收錄於《宗教經典內蘊之生
命關懷:2014 宗教生命關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正修科技大學宗教生命
關懷學術研討會審查委員會主編,(高雄: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15 年 1 月),頁 137-159.
* 由佛教的生命世界觀帶出動物觀:* 蔡耀明,〈以《大寶積經.寶梁聚會.
阿蘭若比丘品》為依據的動物倫理實踐〉,(第一節與第二節),頁 1-7.
* 蔡耀明,〈以《大寶積經.寶梁聚會.阿蘭若比丘品》為依據的動物倫
理實踐〉,(第三節至第六節),頁 7-20.
* Khandro.Net > About Animals, Part 2 (Our View of Animals)
* Taigen Leighton, “Chapter 1: The Bodhisattva Ideal: Benefiting Beings,”
Faces of Compassion: Classic Bodhisattva Archetypes and Their Modern
Expression — An Introduction to Mahayana Buddhism, Somerville: Wisdom,
2012, pp. 25-43.
* Lisa Kemmerer, “Buddhist Ethics and Nonhuman Animals,” Peace Studies
Journal 1/1 (Fall 2008): 13-31.
* Christopher Chapple, “Chapter 2: Nonviolence, Buddhism, and Animal
Protection,” Nonviolence to Animals, Earth, and Self in Asian Tradition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pp. 21-47, 125-130.

 
參考書目
* 蔡耀明,〈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 35 期(2008 年 3 月),頁
155-190.
* 蔡耀明,〈一法界的世界觀、住地考察、包容說:以《不增不減經》為依據的共生同成理念〉,
《臺大佛學研究》第 17 期(2009 年 6 月),頁 5-1
* 蔡耀明,〈觀看做為導向生命出路的修行界面:以《大般若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為主要
依據的哲學探究〉,《圓光佛學學報》第 13 期(2008 年 6 月),頁 23-69.
* 蔡耀明,〈以《雜阿含經》為依據探討「解開而認知世人」與「出離而超脫人世」在條理的一
貫〉,《東海哲學研究集刊》第 17 輯(2012 年 7 月),頁 3-33.
* Christopher Faraone, F. S. Naiden (eds.), Greek and Roman Animal Sacrifice: Ancient Victims,
Modern Observ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 Ingvild Gilhus, “Chapter 6: Animals Sacrifice: Traditions and new Inventions,” Animals, Gods and
Humans: Changing Attitudes to Animals in Greek, Roman and Early Christian Idea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pp. 114-137.
* Brenda Lewis, Ritual Sacrific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Stroud: Sutton, 2001.
* Maria-Zoe Petropoulou, Animal Sacrifice in Ancient Greek Religion, Judaism, and Christianity, 100
BC to AD 20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 Ian Harris, “‘A Vast Unsupervised Recycling Plant’: Animals and the Buddhist Cosmos, “A
Communion of Subjects: Animals in Religion, Science, and Ethics, edited by Paul Waldau and
Kimberley Patt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207-217.
* Nanditha Krishna, Sacred Animals of India, New Delhi: Penguin Books India, 2010.
* Taigen Leighton, Faces of Compassion: Classic Bodhisattva Archetypes and Their Modern
Expression — An Introduction to Mahayana Buddhism, Somerville: Wisdom, 2012, pp. 248-249.
* James McDermott, “Animals and Humans in Early Buddhism,” Indo-Iranian Journal 32/2 (1989):
269-280.
* Arvind Kumar Singh, Animals in Early Buddhism, Delhi: Eastern Book Linkers, 2006.
* Paul Waldau, “Religion and Animals,” In Defense of Animals: The Second Wave, edited by Peter
Singer, Malden: Blackwell, 2006, pp. 69-83.
* 蔡耀明,“How Does an Empty Buddhist Bioethics Work: The Example of Abortion,” in the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Ethics and Applied Philosophy in East Asia,
Kobe: Project Innovative Ethics,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ities, Kobe University, 2014, pp. 148-159.
* Paul Waldau, The Specter of Speciesism: Buddhist and Christian Views of Animal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 Paul Waldau, “Buddhism and Animal Rights,” Contemporary Buddhist Ethics, edited by Damien
Keown, Richmond: Curzon, 2005, pp. 57-8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上課 
40% 
為敦促學員出席上課以落實學習成效,出缺席狀況與課程投入情形,佔40%。然而,4次未出席,依學校規定,學期成績不及格。 
2. 
分組討論 
45% 
本課程重視學員確實參與分組討論之進行,故以分組討論的表現,做為學期成績佔分比例最高者;其中包含12次分組討論課之參與、預先準備至少2次各2頁的發言書面稿(主修哲學者則為3頁)、口頭報告、相互討論,佔45%。 
3. 
期末報告 
15% 
在第十八週時,全班共聚一堂,每一位修課學員皆應繳交書面稿,而以抽籤的方式,在課堂上輪流發表口頭報告,以及相互討論。主修哲學者,請繳交5頁的書面稿,非主修哲學者,請繳交4頁的書面稿。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7  課程介紹�貼切的觀看動物來自且基於正確的生命關懷�總括論述:由佛教的生命世界觀帶出動物觀 
第2週
3/06  佛教經典啟發的動物關懷(一)對於可能傷害動物存著基本的生命關懷(二)祭祀儀式不應該拿動物做犧牲�向動物學習以及由利益動物而培福(一)以一些動物的德行比擬為修行值得借鏡的楷模(二)利益動物就是培福的一種做法 
第3週
3/13  佛教經典啟發的動物救度:既入世又出世的動物倫理:觀看動物之超脫的契機、方向、目的、因緣,並且落實在菩薩行的救度眾生((一)菩薩行的任務之一在於引導動物朝向生死苦之解脫(二)不必勉強將動物或苦難的物種保存在世界(三)菩薩救度動物甚至變化成所要救度動物之身相(四)隨緣化現出動物以助成佛法之教學) 
第4週
3/20  阿蘭若比丘依教奉行的動物倫理之一�第一次討論 
第5週
3/27  阿蘭若比丘依教奉行的動物倫理之二�Khandro.Net > About Animals�第二次討論 
第6週
4/03  溫書假 
第7週
4/10  Khandro.Net > About Animals�第三次討論 
第8週
4/17  The Bodhisattva Ideal: Benefiting Beings�第四次討論 
第9週
4/24  根據佛教對物種主義的檢視�第五次討論 
第10週
5/01  根據佛教在動物倫理考察的入門文章�第六次討論 
第11週
5/08  不傷害之觀念用以看待動物�第七次討論 
第12週
5/15  不傷害之觀念面臨生態災難之衝擊�第八次討論 
第13週
5/22  動物實驗之反思�第九次討論 
第14週
5/29  釋放動物之反思�第十次討論 
第15週
6/05  對動物的道德地位見解之批判�第十一次討論 
第16週
6/12  肉食、蔬(素)食、斷食�第十二次討論 
第17週
6/19  翻轉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