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哲學概論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開課學期
107-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楊植勝 
課號
Phl1510 
課程識別碼
104 10100 
班次
01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8,9(15:3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302 
備註
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10人
外系人數限制:49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2Phl1510_0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開給本校非哲學專業學生的哲學入門課程。哲學有許多基本的重要問題,是入門者首先必須知道的;本課程從哲學史來介紹這些問題。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在認識這些基本的哲學問題。在討論哲學問題的同時,還要激發探究的興趣與培養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古希臘文原始的字義是「愛智」(φιλοσοφία);沒有「愛」(φιλία)就只有「智」(σοφία),不足以為「哲學」。哲學之愛就是追根究柢,深入探討問題的興趣。本門課程希望在培養基本學能的同時,能夠激發這個興趣。
另一方面,哲學的精神是追根究柢的思考,能對一個問題反覆辯論,思而再思;在入乎其內之餘,還可以出乎其外地跳出問題,對問題本身,甚至對自己的思考加以思考,亦即反省。培養哲學思考的精神,是踏入哲學之門最重要的一件事。 
課程要求
本課程為最基礎的哲學課程,不要求修習的學生修過任何預先的課程。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三 12:20~14:20 
指定閱讀
尼古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著,根瑟.馬庫斯、劉貴傑譯,《哲學概論》,巨流圖書公司,2011。 
參考書目
范明生,《蘇格拉底及其先期哲學家》(東大圖書公司,2003)
黃哲翰,《圖解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易博士文化,2007)
Alfred Weber著,翁寧娜編,《中世紀哲學》(金楓出版公司,1987)
楊植勝,知其不知的弔詭:近代哲學史上知識論優先的問題,載於曾慶豹、陸敬忠主編,《從知識到共識》,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臺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9年12月,頁17-50
John Cottingham著,林雅萍譯,《笛卡兒》(麥田出版公司,1999)
Roger Scruton著,陳中和譯,《斯賓諾莎》(麥田出版公司,1999)
David Berman著,蔡偉鼎譯,《柏克萊》(麥田出版公司,1999)
Anthony Quinton著,時國銘譯,《休謨》(麥田出版公司,1999)
Scruton, Roger著,蔡英文譯,《康德》(聯經出版公司,198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試 
20% 
 
2. 
期末考試 
40% 
 
3. 
上課表現 
20% 
 
4. 
作業 
2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介紹;哲學是什麼與哲學為什麼(一) 
第2週
  哲學是什麼與哲學為什麼(二) 
第3週
  第一章古代哲學之一,哲學的一般問題:以形上學問題為主;之二,形上學的萌芽 
第4週
  第一章古代哲學之三,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新柏拉圖主義的基本觀念(一)柏拉圖 
第5週
  第一章古代哲學之三,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新柏拉圖主義的基本觀念(二)亞里斯多德 
第6週
  第一章古代哲學之三,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新柏拉圖主義的基本觀念(三)新柏拉圖主義 
第7週
  溫書假 
第8週
  第二章中世紀的問題之一,古代形上學的傳承 
第9週
  期中考試 
第10週
  第二章中世紀的問題之二,實在性的等級差別:把上帝視為最實在的存有 
第11週
  第二章中世紀的問題之三,個別化的問題;之四,有關「普遍」的爭論 
第12週
  第三章世界觀的轉變:從中世紀到近代之一,因果原則與目的原則 
第13週
  第三章世界觀的轉變:從中世紀到近代之二,現代自然法則觀念的突破;之三,宇宙觀的變革 
第14週
  第四章知識論的轉變與進展之一,批判性的態度;之二,逾越自己範圍的兩種形上學;之三,「直的意向」與「彎曲的意向」 
第15週
  第四章知識論的轉變與進展之四,歸納的問題;之五,笛卡兒「客觀實在性」的問題 
第16週
  第四章知識論的轉變與進展之六,有關兩種實體的理論與心物問題 
第17週
  第四章知識論的轉變與進展之七,感覺主義與觀念論;之八,休謨 
第18週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