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哲學史二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Ⅱ)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陳志強 
課號
Phl1011 
課程識別碼
104 323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5(9:10~13:10) 
上課地點
普406 
備註
總人數上限:84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Phl101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乃哲學系東方哲學方面的核心課程,旨於增進初階學員對中國哲學史中晚期階段的認識。講授範圍將主要及於魏晉玄學、中國佛學、宋明清儒學。期望學員修讀本課後,一方面能夠了解中國哲學史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轉進,另一方面培養批判地研讀中國思想的能力,從而打好繼續進修中國哲學的基礎。
This is a required course in the oriental philosophy offe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which aims to provide basic knowledg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mid-late imperial period. This course covers three main topics: Wei-Jin Neo-Daoism, Chinese Buddhism, and Song-Ming-Qing Confucianism. Throughout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ese periods, and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study the Chinese classical texts critically. At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establish a solid foundation towards Chinese Philosophy.
 

課程目標
本課的四個主要目標在於促進學員:
1. 對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建立恰當的理解。
2. 培養自行閱讀經典文獻與近人著作的能力。
3. 能夠對傳統中國哲學理論進行哲學思考、比較、檢討。
4. 從古典思想中發掘與現代社會與人生仍然相干的智慧。
The course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1. understanding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Chinese Philosophy.
2. reading classical texts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independently.
3. analyzing, comparing and evaluating different theories critically.
4. relating the ancient and abstract concepts to modern society and existential lives.

 
課程要求
除了定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等基本要求外,期望學員用心投入以下的學術訓練:
1. 閱讀文本:於課堂內外細讀原始文獻和近人研究。
2. 哲學思辯:敢於思考,並積極參與提問、回應、討論。
3. 口頭表達:消化所學並清晰有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 論文寫作:學習寫作內容、論證、格式等皆符合學術規範的文章。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09:00~12:00 
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
1.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二、三卷,台灣︰三民書局,1993。
2.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台四版。
3.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2003。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1.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第一、二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85。
2.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增訂本。
3.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4.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二、三)》,台北:正中書局,1968。
5.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
6.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商務印書館,1950。
7.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全集校訂版。
8.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台五版。
9.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1990。
10.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北京:中華書局,1979。
11.陳來,《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
12.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上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13.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上下冊。
14.霍韜晦:《如實觀的哲學》,香港:法住學會,1988,頁41-189。
15.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香港三聯書店,1992。
16.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4、85。
17.蔡仁厚:《中國哲學史》,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
18.蔡仁厚:《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
19.Chan, Wing-tsit. 1963.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Fung, Yu-lan. 1948.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New York: Free Press ; London : Macmillan Co..
21.Lai, Karyn L.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2.Liu, JeeLoo. 2006.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Ancient Philosophy to Chinese Buddhism. Malden,
MA: Blackwell Pub.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表現 
20% 
以導修表現為主,同學應該積極參與提問和討論。積極參與大課及網上討論可獲獎勵分數。 
2. 
專題報告 
20% 
分組就指定閱讀材料作口頭(20分鐘內)及書面報告(3000字內)。口頭報告:同學須從指定閱讀材料中取捨選取關鍵的內容或段落,疏理一套系統的理解框架,通過清晰有理的語言加以解釋,以批判角度進行理論檢討甚或加以應用,並提出2個討論問題。書面報告:具有問題意識地選定一個或一組基本問題,加以深入探討。論述應該力求清晰、有條理、有根據。文章必須符合學術規範。 
3. 
期中測驗 
20% 
題目形式為「是非題」與「概念解釋」。  
4. 
期末考試 
40% 
題目形式為「是非題」與「申論題」。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8  和平紀念日(放假日) 
第2週
3/07  導論:課程簡介 
第3週
3/14  才性品鑒:《人物志》與《世說新語》 
第4週
3/21  王弼之注老 
第5週
3/28  郭象之注莊;
***1. 陳志強:〈對郭象哲學所受質疑提出辯解〉 
第6週
4/04  兒童節(放假日) 
第7週
4/11  中國佛學通論及初期發展 
第8週
4/18  中觀般若學及唯識宗;
***2. 牟宗三:〈《 中論》之觀法與八不〉 
第9週
4/25  天台宗、華嚴宗、禪宗;
**3. 唐君毅:〈禪宗與佛學他宗及惠能壇經之自性義與工夫〉 
第10週
5/02  溫習閱讀週 
第11週
5/09  期中測驗 
第12週
5/16  宋明理學綜論;
***4. 鄭宗義:〈心性與天道〉 
第13週
5/23  周濂溪與張橫渠 
第14週
5/30  程明道與程伊川 
第15週
6/06  朱子與陸象山 
第16週
6/13  王陽明及陽明後學;
***5. Huang Yong, Knowing-that, Knowing-how, or Knowing-to?: Wang Yangming’s Conception of Moral Knowledge (Liangzhi) 
第17週
6/20  清代儒學概述 
第18週
6/27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