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批判理論
Critical Theory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學程  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羅名珍 
課號
Phl4840 
課程識別碼
104 446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新301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專業課程】:A、B方案。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Phl4840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批判理論(也稱法蘭克福學派),始終關心的問題是,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更自由的、更理性的社會?而我們是否能藉由社會批判促成社會進步?批判理論在至今將近一世紀的發展中,持續以不同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病態的社會現象、及其對我們每日生活的影響。而晚近的當代法蘭克福學派,更進一步探問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並反省社會批判究竟如何可能的問題。本課程將介紹批判理論各代主要思想家及其核心論題。

課程內容與進行方式以第一堂課公告為準,
欲修課之同學,請務必於第一堂課到課。
 

課程目標
對判理論所關心的主要議題有基本的認識,並能思考這些議題與我們今日生活的關係。 
課程要求
大二以上、不須修過相關課程。課前閱讀指定文本、課堂參與討論、繳交作業、期中考、期末考。勿錄音錄影拍照。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盧卡奇,〈物化和無產階級意識〉,收錄於:《歷史與階級意識: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弗洛依德,〈文明及其不滿〉,《論文明》,何桂全譯,北京 : 國際文化,2001,頁63-142。
霍克海默,〈傳統理論與批判理論〉,《批判理論》,台北:結構群出版社,1989,頁211-266。
佛洛姆,《逃避自由》,台北:木馬文化,2015。
Herbert Marcuse, "On Hedonism", in: Negations: Essays in Critical Theory, London: MayFlyBooks, 2009.
Max Horkheimer and Theodor W. Adorno, "The Concept of Enlightenment", " Cultural Industry" in: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Translated by Edmund Jephcott,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阿多諾、霍克海默,〈啟蒙的概念〉、〈文化工業〉,《啟蒙的辯證》,台北:商周,2009。
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台灣攝影,1998。
James Gordon Finlayson, Haberma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2005
Axel Honneth, "Integrity and Disrespect: Principles of a Conception of Mora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cognition, Political Theory , May, 1992, Vol. 20, No. 2 (May, 1992), pp. 87-201
霍耐特,《物化:承認理論探析》,羅名珍譯,上海:華東師範,2018。 
參考書目
批判理論導論: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the Frankfurt School, Edited by Peter E. Gordon,
Espen Hammer, Axel Honneth, NY: Routledg, 2018.
-Stephen Eric Bronn, Critical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簡短較易入門)
-Susan Buck-Morss, The Origin of Negative Dialectics: Theodor W. Adorno, Walter
Benjamin, and the Frankfurt Institut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7. (關於早
期法蘭克福學派思想之經典研究)
-David Held,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eory, Cambridge: Polity, 1980. (70年代
之前的批判理論發展)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Critical Theory, ed. by Fred Rush,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Jay, 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 U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
-Rolf Wiggershaus, The Frankfurt School: Its History, Theories,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German Social Thought), translated by
Michael Robertson, MIT, 199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 
25% 
 
2. 
期末考 
30% 
 
3. 
兩次作業 
30% 
每次作業佔學期成績15%,兩次作業共佔30%。每次作業基本字數2000字。抄襲一律零分。 每次作業撰寫時間以兩週為準。延遲一週內扣10%、延遲兩週內扣20%、延遲超過兩週扣30%。 指定日期之後不再接受上傳。 
4. 
課堂參與 
1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簡介 
第2週
3/01  和平紀念日補假 
第3週
3/08  盧卡奇 物化現象 
第4週
3/15  佛洛伊德 文明及其不滿 
第5週
3/22  霍克海默 傳統理論與批判理論 
第6週
3/29  阿多諾霍克海默 啟蒙的概念  
第7週
4/05  春假 
第8週
4/12  馬庫色 論享樂主義  
第9週
4/19  佛洛姆 逃避自由  
第10週
4/26  期中考 
第11週
5/03  班雅明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第12週
5/10  阿多諾霍克海默 文化工業 
第13週
5/17  哈伯瑪斯 系統與生活世界 
第14週
5/24  霍耐特:Integrity and Disrespect 
第15週
5/31  霍耐特:承認理論與物化 
第16週
6/07  期末考 
第17週
6/14  端午節放假 
第18週
6/21  期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