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羅爾斯正義論 Rawls's Theory of Justice |
開課學期 |
104-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系 |
授課教師 |
吳澤玫 |
課號 |
Phl3727 |
課程識別碼 |
104 468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3,4,5(10:20~13:10) |
上課地點 |
普501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C)哲學專題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修業課程規定(101學年度以後入學學生適用)。 總人數上限: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2_rawls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羅爾斯(John Rawls)是當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他在1971年出版的《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裡,嘗試建構一套具道德正當性的正義原則,以決定社會基本制度中賦予各種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方法,以及如何分配社會合作之利益。這本書被學界公認為二十世紀自由主義的經典著作,出版後隨即引發哲學、政治學、法理學,甚至經濟學等領域學者的熱烈討論、辯護與批判。本課程將透過閱讀與評析《正義論》一書,帶領學生瞭解羅爾斯前期的社會正義觀。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欲透過原典的閱讀,帶領學生瞭解羅爾斯的社會正義觀以及他對當代政治哲學領域的貢獻。此外,課堂裡的提問與討論、個人作業與申論題考試之撰寫則希望培養學生之表達與論證能力,深入思考羅爾斯政治哲學之理論可欲性和實作可行性,進而提出批判與挑戰。 |
課程要求 |
1.修課學生需具備倫理學之基礎知識,以利課程學習、文本閱讀與討論。
2.彼此尊重-上課不聊天:課堂裡切勿私下聊天,若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舉手發問或提出討論。
3.誠實-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個人作業切勿抄襲網路資料或他人文字,考試絕對不要作弊。抄襲和作弊者成績以零分計算。
4.積極參與:修課學生應積極參與課堂提問與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四 14:00~15:00 每週二 13:10~14:10 |
指定閱讀 |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
參考書目 |
1.羅爾斯(John Rawls),《正義論》,黃丘隆 譯,台北市:結構群,1990。[1971年版]
2.羅爾斯(John Rawls),《正義論》,李少軍、杜麗燕、張虹 譯,新北市:桂冠,2003。[1999年版]
3.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姚大志 譯,新北市:左岸文化,2002。
4.林火旺,《羅爾斯正義論》,台北市:臺灣書店,1998。
5.湯馬士波格(Thomas Pogge),《羅爾斯與《正義論》》,顧肅 譯,台北市:五南,2010。
6.周保松,《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增訂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7.John Rawls, Justice as Fairness: A Restatement. Erin Kelly 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8.John Rawls, Collected Papers. Samuel Freeman 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9.H. Gene Blocker, Elizabeth H. Smith, eds., John Rawls’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An Introduction.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80.
10.Samuel Freeman,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awls.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1.Percy B. Lehning, John Rawl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出席與課堂參與 |
10% |
修課學生應每週出席課程,並針對課堂討論議題踴躍發言。如果無法來上課,須於課前寄信請假,後續出示請假證明。 |
2. |
個人作業 |
20% |
本課程有兩次個人作業,學生須針對指定題目進行理論主張之陳述與批判,並於規定期限內繳交紙本。 |
3. |
期中考試 |
35% |
以申論題形式出題,範圍包括第1-8週教學內容。 |
4. |
期末考試 |
35% |
以申論題形式出題,範圍包括第10-17週教學內容。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5 |
課程導論 |
第2週 |
3/03 |
Chapter I. Justice as Fairness §1-7 |
第3週 |
3/10 |
Chapter I. Justice as Fairness §8-9
Chapter II.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10-12 |
第4週 |
3/17 |
Chapter II.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13-17 |
第5週 |
3/24 |
Chapter II.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18-19
Chapter III. The Original Position §20-25 |
第6週 |
3/31 |
Chapter III. The Original Position §26-30 |
第7週 |
4/07 |
Chapter IV. Equal Liberty §31-34 |
第8週 |
4/14 |
Chapter IV. Equal Liberty §35-37 |
第9週 |
4/21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4/28 |
Chapter IV. Equal Liberty §38-40
Chapter V. Distributive Shares §48 |
第11週 |
5/05 |
Chapter VI. Duty and Obligation §51-54 |
第12週 |
5/12 |
Chapter VI. Duty and Obligation §55-59 |
第13週 |
5/19 |
Chapter VII. Goodness as Rationality §60-65 |
第14週 |
5/26 |
Chapter VII. Goodness as Rationality §66-68
Chapter VIII. The Sense of Justice §69 |
第15週 |
6/02 |
Chapter VIII. The Sense of Justice §70-72, 75-76 |
第16週 |
6/09 |
端午節(放假) |
第17週 |
6/16 |
Chapter IX. The Good of Justice §79,86-87 |
第18週 |
6/23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