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明代儒學
Ming Neo-Confucian Philosophy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哲學系  
授課教師
陳志強 
課號
Phl2301 
課程識別碼
104 50200 
班次
10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共406 
備註
(A)東方哲學史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101學年度(含)以後入學學生適用)。
總人數上限: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Phl230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宋明理學是儒家哲學史的中期發展階段,一方面「繼往聖」繼承先秦儒學的方向精神,另一方面「開來學」開啟了儒家哲學中形上學與工夫論的理論發展。本課將會接續宋代儒學的討論,介紹明代儒學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提綱挈領地勾勒出其中的中心課題與理論轉進,以使學員建立對明代儒學的恰當理解。對先秦及宋代儒學的基本認識將會有助修讀本課,但不是必要條件。
Song Ming Neo-Confucianism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middle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since Neo-Confucian scholars not merely inherit the thought of Classical Confucianism, but also extend Confucian theories in metaphysics and self-cultivation. This course aims to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in Ming Neo-Confucianism by introducing the major figures in the field, and concisely outlining the major themes and their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Prior knowledge in Pre-Qin and Song Confucian Philosophy is an added advantage, but it is not necessary.
 

課程目標
本課的四個主要目標在於促進學員:
1. 理解明代儒學的中心課題與理論意義。
2. 培養自行閱讀經典文獻與近人著作的能力。
3. 能夠對各家理論進行哲學思考、比較、檢討。
4. 建立進一步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
The course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1. understanding the main themes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Ming Neo-Confucian Philosophy.
2. reading classical texts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independently.
3. analyzing, comparing and evaluating different theories critically.
4. conducting research in a rigor manner.

 
課程要求
除了定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等基本要求外,期望學員用心投入以下的學術訓練:
1. 閱讀文本:於課堂內外細讀原始文獻和近人研究。
2. 哲學思辯:敢於思考,並積極參與提問、回應、討論。
3. 口頭表達:消化所學並清晰有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 論文寫作:學習寫作內容、論證、格式等皆符合學術規範的文章。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09:00~12:00 
指定閱讀
1.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1990。
2.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再版。
3.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 
參考書目
1. 古清美著,《明代理學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5月一版1刷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1968。
2.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二)》,台北:正中書局,1968。
3.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三)》,台北:正中書局,1969。
4.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2003。
5.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2004。
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1986。
7.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1989。
8.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83),第3冊上、下。
9. 陳來,《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
10.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
11. 錢穆,《宋明理學?述》(台北:學生書局,1977)。
12. 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
13.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開明書店,1962。
14. 吳震:《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一版1刷。
15. 錢明:《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一版1刷。
16. 彭國翔:《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期的陽明學》,台北學生書局,2003。
17. 林月惠:《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
18. 東方朔(林宏星):《劉蕺山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9. ?敏浩:《劉宗周及其慎獨哲學》,台北學生書局,2001。
20.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增訂本。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表現 
10% 
出席、提問、討論。 
2. 
專題報告 
20% 
分組就指定閱讀材料作口頭(20分鐘內)及書面報告(3000字內)。口頭報告:同學須從指定閱讀材料中取捨選取關鍵的內容或段落,疏理一套系統的理解框架,通過清晰有理的語言加以解釋,以批判角度進行理論檢討甚或加以應用,並提出2個討論問題。書面報告:具有問題意識地選定一個或一組基本問題,加以深入探討。論述應該力求清晰、有條理、有根據。文章必須符合學術規範。 
3. 
期中測驗 
30% 
題目形式為「是非題」與「概念解釋」。 
4. 
期末考試 
40% 
題目形式為「是非題」與「申論題」。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7  導論:課程簡介 
第2週
3/06  明初理學概論 
第3週
3/13  陳白沙的學宗自然 
第4週
3/20  湛甘泉的隨處體認天理 
第5週
3/27  出席Kyoto-NTU Philosophy Colloquium of Graduate Students: Self, Subjectivity and Consciousness 
第6週
4/03  溫書假(調整放假;職工由暑休抵扣1天)  
第7週
4/10  王陽明的致良知教;
***1. 關於「知」:Huang Yong, A Neo-Confucian Conception of Wisdom: Wang Yangming on the Innate Moral Knowledge (Liangzhi) 
第8週
4/17  浙中王龍溪的四無教 
第9週
4/24  江右聶雙江「歸寂」說;
***2. 關於「惡」:陳志強:〈一念陷溺——唐君毅與陽明學者「惡」的理論研究〉 
第10週
5/01  江右羅念菴之無欲主靜;
***3. 關於「悟」:林月惠:〈論聶雙江「忽見心體」與羅念菴「徹悟仁體」之體驗——一種「現象學的描述」之理解〉 
第11週
5/08  期中測驗 
第12週
5/15  泰州王心齋的安身論及樂學思想 
第13週
5/22  泰州羅近溪的身體情欲觀;
***4. 關於「身」:吳震:〈王心齋“淮南格物”說新探〉 
第14週
5/29  王廷相的氣學思想;羅整菴的理氣一物說 
第15週
6/05  劉蕺山的理氣一滾說;
***5. 關於「情」:李明輝〈劉蕺山思想中的「情」〉 
第16週
6/12  總結:明清之際的儒學轉型 
第17週
6/19  溫習閱讀週 
第18週
6/26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