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生命的學問
Wisdom of Life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孫效智 
課號
Phl1907 
課程識別碼
104 071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普204 
備註
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6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生命的學問」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論課程,將引導學生探討人生最根本的課題,例如:人從何來?將往何去?又當為何而活?這些課題的探討並非始於今日,而是「永恆哲學」(philosophia perennis)的雋永關懷,更是東西方文化所關注的普遍課題。本課程將「生命的學問」架構為五大核心內涵: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及靈性修養,由哲學系孫效智老師主授,並由王榮麟老師、傅皓政老師、王冠生老師、何佳瑞老師協同教學,期待修課同學皆於課前詳細閱讀每週指定閱讀材料,帶著問題來到課堂,除了聆聽教師闡述五大核心內涵的概念與架構,也積極參與提問和討論。期透過本課程幫助同學開始探索並建立人生的終極信念;培養價值思辨的素養與身心平衡的修為,從而活出豐富﹑精彩與有意義的人生。

💡【8/23新增】
欲加簽本課程的同學請先填寫修課動機單:https://forms.gle/fEXMbJtWEeW6oiWT8,並於第二週 9/16上課時間直接到普通204參與第一堂課,你可以更了解這門課進行的方式、內容和要求是否適合自己。助教們也會評估一、二階段選課的結果、當天現場來加簽的人數和教室空間,再進行授權碼的發放,謝謝! 

課程目標
著重培養學生的下列素養:
1.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思辨、深化與內化
2.知情意行與身心靈的統整與發展 
課程要求
這是一門深碗型的生命教育紮實理論課程,每個單元都會提供文獻和參考資料作為閱讀材料,期待引領同學學習生命教育核心素養的整體架構並深刻體會其內涵,幫助同學在探索與反思生命的課題上能養成見樹又見林的視野。成績將依據課前閱讀、課堂表現、出席情況、作業及期末考分數給予綜合評量,非營養學分,需要認真上課、付出時間閱讀文本、完成作業,以及充分複習準備期末考。

本課程期待同學學習完整的生命教育理論架構,並在未來遇到人生困難與挑戰時能依此為自己找到解決之道,是一生都能用得上的生命學問,而非心靈雞湯式的課程。課程設計上有一定的學習要求,對修課同學並不輕鬆。學習過程需要面對內容複雜的文本、課程的提問與討論、對自己生命經驗的反思以及只有申論題的期末考,但仍希望同學能接受挑戰並盡力克服。這門課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時間,但所有的付出都會是值得的。

1. 以積極投身的態度預習、出席、複習與實踐課程內容
2. 以反思探問與體驗實踐之開放態度,閱讀指定文章、進行課後作業
3. 參加期末考

欲請假者請事先以mail方式告知助教,不需透過系統請假。
助教聯繫方式:丁天怡 angel@lec.ntu.edu.tw
電話(02)3366-1755#101(生命教育中心,博雅教學館4樓)
課務相關問題都歡迎來信/來電詢問,謝謝。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3-5小時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1.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倫理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6,頁27-57。
2. 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1999),朱衣譯。《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頁259-278。臺北:時報文化。
3. 列夫.托爾斯泰(2018),魏岑芳譯。《伊凡.伊里奇之死》。臺北:漫遊者文化。
4. Claude M. Steele(2017),顏湘如譯。《韋瓦第效應:你的人生是不是被貼了標籤?別讓刻板印象框住》。Ch3。臺北:臉譜。
5. Julian Baggini(2017),李尚遠譯。《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20個倫理學大哉問》。Ch4、Ch5。臺北:聯經。
6. Michael Sandel(2011),樂為良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Ch.3~4。臺北:雅言。
7. Jacques Maritain (1967). The Education of Man,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程出席與表現 
10% 
每週簽到與回答課堂問題。 
2. 
哲學思考作業 
10% 
請運用哲學思考課程的學習,說明〈十二怒漢〉影片中的思考錯謬與思考美德,並設想在什麼情況下,會妨礙事實的呈現? 繳交期限為10/21(五)中午12:00前,字數1000-1500字。 
3. 
人學探索作業 
10% 
請從哲學、心理學、科學乃至宗教等不同層面出發,整合出一個你所理解的、關於「人」的完整圖像。 繳交期限為11/4(五)23:59前,字數1000-1500字。 
4. 
終極關懷作業 
10% 
請閱讀《伊凡.伊里奇之死》,在終極關懷系統性架構上回答指定問題並撰寫反思報告。 繳交期限為11/25(五)23:59前,字數1000-1500字。 
5. 
價值思辨作業 
10% 
請同學自己找一部與價值思辨相關的電影,觀看之後分析其中的價值思辨議題。作業必須使用到課程中所介紹的理論之一,例如:內在價值與工具價值、價值的客觀性與主觀性、快樂的價值、道德善惡、道德正誤…等。 繳交期限為12/4(日)23:59前,字數1000-1500字。 
6. 
靈性修養作業 
10% 
請閱讀〈靈修六原則〉後提出學期靈修報告。以一學期為度,每一個原則都要寫出一個經驗的敘事與反思;原則四則有四種情形,應分別書寫。 繳交期限為12/9(五)中午12:00前,字數不限。 
7. 
期末考 
40% 
申論題。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9  中秋節補假,停課一次 
第2週
9/16  課程介紹(孫效智教授) 
第3週
9/23  五大核心素養概論(孫效智教授)

◾課前閱讀:〈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

◾課程目標:引領學生思考人生最重要的問題:人為何而活?人應如何生活?人要如何能活出應活出的生命?以及認識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的內涵: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與靈性修養。

◾課後閱讀:〈靈修六原則〉並於12/9(五)中午12:00前提出學期靈修報告 
第4週
9/30  哲學思考1-從思考錯謬到思考美德(傅皓政教授)

◾課前閱讀:
1.《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琳達.艾爾德/理察.保羅,前言。
2.《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魯爾夫.杜伯里,01, 03, 07, 08, 11, 13, 14, 22, 38, 49。

◾課程目標:本週課程的主題是學習哲學思考的架構與主要內容,哲學思考強調學習正確的思考方法、培養良好的思考素養,啟發自覺的反思能力。正確的思考方法為思考的知識與技能,包括邏輯推理與避免錯謬;良好的思考素養則是思考的情意與態度,每個人不免會有立場,但重要的關鍵就是秉持公正的態度面對不同立場;自覺的反思能力則是對自己的思考保持覺察,從消極與積極兩個層面增強思考的美德。 
第5週
10/7  哲學思考2-從言論自由到後真相(傅皓政教授)

◾課前閱讀:
1.《論自由》,彌爾,第二章
2.《後真相》,麥金泰爾,第五、六章

◾課程目標:本週課程主題是深入討論在資訊快速而大量傳遞的今日所造成的「後真相」現象。個人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為約翰‧彌爾(J. S. Mill)的《論自由》(On Liberty),我們會在本週課程中學習並討論彌爾主張的言論自由是什麼意思。然而,言論的表達仍有一些需要反思之處,尤其是「後真相」或「另類事實」的現象,掩蓋了我們了解言論的真實性,如何破解就成了我們迫切需要學習的課題。 
第6週
10/14  人學探索1-人性及其尊嚴(何佳瑞副教授)

◾課前閱讀: 暫訂“Man as a Person”(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by J. F. Donceel)一文,及〈此有與別人共存的存在方式〉(《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一文。

◾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從結構層面與關係層面探索「人是什麼?」,並說明人與人的關係建立與互動應抱持互為主體的對待方式。 
第7週
10/21  人學探索2-關係中的存有:自我與他者、人的超越性(何佳瑞副教授)

◾課前閱讀: 暫訂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by A. H. Maslow) 一文 及〈超越和存在心理學〉(《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一文。

◾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從歷程層面了解「人是什麼?」、「我是誰?」,並說明人是具有動態超越、自我成長與突破的存在。 
第8週
10/28  終極關懷1-終極信念(王榮麟副教授)

◾課前閱讀:Hooker, B. (2015), “The Elements of Well-being”, Journal of Practical Ethics, 3: 15-35.

◾課程目標:引導學生認識何謂人生的終極目的與美好人生的要件,並鼓勵其透過討論與反思嘗試摸索自己的終極信念和美好人生藍圖。 
第9週
11/4  終極關懷2-死亡對於生命意義的衝擊(王榮麟副教授)

◾課前閱讀:Craig, W. (1994), “The Absurdity of Life without God”, repr. in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Life: An Anthology and Guide, J. Seachlis (ed.),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2013: 153-172.

◾課程目標:引領學生了解死亡對於人生意義的衝擊,思考死亡使我們陷入什麼困境,又該如何面對自身與他人的死亡。 
第10週
11/11  價值思辨1-價值思辨的內涵(王冠生副教授)

◾課前閱讀:Pojman, Louis P. and Fieser, James(2017),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Cengage Learning. pp.44-60. (CH4.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課程目標:本週將介紹價值思辨與其他四種生命教育素養的關係、價值思辨的方法、價值迷思。價值思辨緊扣人生三問的第二問「人應該如何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反應了背後的價值判斷,而當價值之間產生衝突時,需要透過價值思辨進行抉擇。不過,在進行價值判斷時,也可能產生價值迷思。因此學習價值思辨的方法、避免價值迷思,將有助於我們追求幸福人生。 
第11週
11/18  價值思辨2-兩種道德判斷 (王冠生副教授)

◾課前閱讀:〈兩種道德判斷──論「道德善惡」與「道德正誤」的區分〉

◾課程目標:道德判斷主要區分為對人或動機的判斷、以及對行為的判斷,在未加以釐清之前,常常會將這兩種道德判斷混淆與誤用。本週將藉由實例探討兩種道德判斷的使用對象、條件、方法,以及兩種道德判斷之間的關係,這是極具思辨性的內容。目標在於引領同學釐清道德判斷的架構,並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爭議進行判斷。 
第12週
11/25  靈性修養(孫效智教授)

◾課前閱讀:複習〈靈修六原則〉

◾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初探靈修的概念,了解人為何需要靈性修養,並介紹靈修六原則,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覺察與實踐。 
第13週
12/2  校慶運動會,停課一次 
第14週
12/9  五大核心素養總結(孫效智教授)

◾課程目標:引導學生掌握五大核心素養整體的架構與彼此間的關聯,並期待學生以哲學思考為方法、以人學探索為基礎,建構人生三問(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的架構和更深入的學習。 
第15週
12/16  期末考 
第16週
12/23  課程總結與成發(全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