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荀子哲學:東亞倫理之基礎 Philosophy of Xunzi as a Foundation of East Asian Ethics |
開課學期 |
99-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佐藤將之 |
課號 |
Phl1408 |
課程識別碼 |
104 081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3,4,@(10:20~) |
上課地點 |
水源階梯201 |
備註 |
兼通識A24*。。A24*:歷史思維、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8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92Xunzi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一、課程概述
本課的目的在於闡述荀子哲學之背景、內容、以及其對後世的莫大影響,以試圖瞭解在東亞國家政治社會運作與思想、價值之間的互動。本課將探討漢代以來的東亞政治和社會制度,即,「禮制」的形成。而且東亞各國國家的「禮制」不外乎荀子「禮治」藍圖的不同程度的實現。本課在結論部分也將指出:荀子「禮治」的理念甚至在日本天皇制的運作中可以看到。
本課的內容可分成三個部分:(1)荀子思想、哲學研究的概況;(2)荀子思想的背景與內容;以及(3)荀子思想對中國與東亞國家政治社會制度形成的決定性影響。 |
課程目標 |
二、課程目標
本課的目的在於闡述荀子哲學之背景、內容、以及其對後世的莫大影響,以試圖瞭解在東亞國家政治社會運作與思想、價值之間的互動。本課將探討漢代以來的東亞政治和社會制度:即,「禮制」的形成。而且東亞各國國家的「禮制」不外乎荀子「禮治」藍圖的不同程度的實現。本課在結論部分也將指出:荀子「禮治」的理念甚至在日本天皇制的運作中可以看到。
|
課程要求 |
(1)每週指定閱讀《荀子》文本的篇章
(2)每週閱讀一到兩篇(總共20-30頁)有關上課內容相關的文章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王忠林: 《荀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本課的講義,易入手)
梁啟雄:《荀子柬釋》。(包含臺灣商務與中華書局等有幾種版本,易入手)
王先謙:《荀子集釋》(有許多版本,易入手)。
王先謙、久保愛:《荀子增注》。 富山房,《漢文大系》本。 (有幾種重影本)
上列荀子文本擇一為課堂參考書,以下為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4)《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國際荀子研究專號》,輯11,2004年。
(5)《漢學研究集刊?荀子專號》,輯3, 2006年。
(6)佐藤將之:《中國古代「忠」論的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部,2010。
(7)H. H. Dubs: Hsün-tze: The Moulder of Ancient Confucianism. London:
Arthur: Probsthain, 1927.
(8)Masayuki Sato: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 Leiden: Brill, 2003
(9)佐藤將之:〈中國古代「變化」觀念之演變暨其思想意義〉,《政大中文學報》,期
3(2005年)。
(10)佐藤將之:〈戰國時代「誠」概念的形成與意義:以《孟子》、《莊子》、《呂氏
春秋》為中心〉,《清華學報》,卷35期2(2005年)。
(11)佐藤將之:〈荀子哲學研究之解構與建構:以中日學者之嘗試與「誠」概念之探討
為線索〉,《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期34(2007年)。
(12)佐藤將之:〈作為共生理念之基礎價値的荀子「禮」概念〉,東京大学グローバル
COE「共生のための国際哲学教育研究センター」《共生の哲学のために Toward a
Philosophy of Co-existence (UTCP Booklet 13)》(2009年)。
(13)佐藤將之:〈掌握變化的道德:荀子「誠」概念之結構〉,《漢學研究》,卷27期4
(2009年)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試 |
30% |
|
2. |
期末考試 |
50% |
|
3. |
出席及上課表現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自我介紹、課程概述,傳統《荀子》觀之解構 |
第2週 |
3/01 |
《荀子》的文獻問題:荀子》一書能代表荀子本人的思想?考證《荀子》文本的問題 |
第3週 |
3/08 |
研究《荀子》內容的方法 |
第4週 |
3/15 |
荀子的生平概述:韓非是否荀子的學生? |
第5週 |
3/22 |
荀子思想的淵源:「倫理論辯」與「分析論辯」 |
第6週 |
3/29 |
〈勸學〉〈修身〉兩篇與荀子之修養論 |
第7週 |
4/05 |
清明節停課 |
第8週 |
4/12 |
〈不苟〉與荀子之「誠」論 |
第9週 |
4/19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4/26 |
荀子「性惡論」之系譜與批判 |
第11週 |
5/03 |
荀子的「禮」概念之九種內涵,荀子禮學對後世之影響與其歷史意義 |
第12週 |
5/10 |
荀子哲學中的國家與個人:戰國忠信觀的演變與荀子>>>調整為電影賞析 |
第13週 |
5/17 |
統治天下的條件:荀子哲學中的「治」「兼」與「參」>>>調整為:《荀子》哲學之淵源與綜合性--以墨家「兼」概念和稷下思想為切入點 |
第14週 |
5/24 |
荀子哲學中的國家與個人:戰國忠信觀的演變與荀子 |
第15週 |
5/31 |
掌握變化的道德與統攝時空的聖人:荀子對「道」「易」思想的綜合 |
第16週 |
6/07 |
日本明治知識份子與荀子「哲學」之發現:從漢學到哲學、哲學到共生思想日本與《荀子》 |
第17週 |
6/14 |
結論:荀子「帝王之術」與馬勒(Gustav Mahler)交響曲,及問題討論。 |
第18週 |
6/21 |
期末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