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社會正義與民主公民 Social Justice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
開課學期 |
106-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吳澤玫 |
課號 |
Phl2802 |
課程識別碼 |
104 096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新402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3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61_socialjustic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John Rawls)曾說:「正義是社會的首要德行」。這是因為,無論一個社會的經濟和物質生活發展得有多好,如果它的法律和公共政策違反正義,該社會的成員便難以和諧生活。然而,對於「什麼是正義的社會?」、「什麼樣的個人行為或公共政策符合正義的要求?」人們卻持不同想法,因而引發當代社會的許多爭論。深入思考並積極關懷社會正義問題是當代民主公民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
關於社會正義的判準,哲學家提出不同主張。本課程首先介紹五種正義理論,包括以福祉為基礎的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把正義等同於保障個人自由和權利的極端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以無條件的道德義務作為判準的康德(Immanuel Kant)的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y)、嘗試調和自由和平等這兩種重要價值的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以及亞理斯多德(Aristotle)以德行為基礎的正義觀。其次,本課程將以五種正義理論作為思辨基礎,探討幾個重要的社會正義議題,包括市場跟正義的關連、徵兵制與募兵制、代理孕母、積極賦權行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最後,本課程將探討要建立一個正義的社會,民主公民應致力於促進何種共同價值,以及必須培養之公民德行。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對社會正義理論的瞭解,進而運用理論知識分析社會政策和公共議題之應用能力。此外,透過小組討論、分組專題報告等方式,欲培養從事道德推理、團隊合作、溝通歧見與反思批判之能力。最後,瞭解民主公民應致力促進之共同價值和相關德行,將有助於培養以實際行動關心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之態度,打造更符合正義的理想社會。 |
課程要求 |
1.本課程為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之初階課程,適合哲學系一二年級和非哲學系學生選修。欲修課者第一週務必出席,瞭解課程要求、討論課及分組專題報告事宜。
2.本課程以選課系統加選,額滿為止。9/11-9/22加退選期間教師不加簽,9/24網路退選日以後若有餘額,將為第一、二週有出席課程者人工加簽。
3.彼此尊重-上課別聊天:若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舉手發問或提出討論。
4.誠實:小組作業和分組專題報告切勿抄襲網路資料或他人文字,考試絕對不要作弊。抄襲和作弊者成績以零分計算。
5.積極參與:課堂與討論課之提問討論請勇於表達意見,負責地完成小組分工。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四 14:00~16:00 |
參考書目 |
1.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樂為良 譯,臺北市:雅言文化,2011。
2.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吳四明、姬健梅 譯,臺北市:先覺出版,2012。
3.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蔡惠?、林詠心 譯,臺北市:麥田出版,2014。
4.林火旺,《倫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2004。
5.林火旺,《基本倫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2009。
6.John Stuart Mill, Utilitarianism. Roger Crisp ed.,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7.Immanuel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 Mary Gregor trans. and ed.,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8.Robert Nozick,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4.
9.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0.Aristotle, Nichomachean Ethics. Martin Ostwald trans. ed., Indianapolis, Ind.: Bobbs-Merrill, 1962.
11.網路資源:Justice with Michael Sandel - Online Harvard Course Exploring. 網址:http://www.justiceharvard.org/ |
指定閱讀 |
1.Michael J. Sandel,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9.
2.Martha C. Nussbaum,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Chapter 1. Pp. 1-11.
3.瑪莎•紐斯琫(Martha C. Nussbaum),《培育人文:人文教育改革的古典辯護》。孫善豪 譯。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2010。第一、二章。
4.Cass R. Sunstein, “The Law of Group Polarization,” in Debating Deliberative Democracy.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Pp. 80-90.
5.Rainer Forst, "The Limits of Toleration." Constellations 11, 3 (2004): 312-325.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討論課 |
25% |
自第3週起每週都有一節討論課。每25人一班,各班學生再做分組(4-5人一組),由TA帶領討論各單元主題,授課教師協同輔助。各組每週針對指定題目進行討論,須以口頭方式於綜合討論時間輪流做分享。小組討論成果需做文字記錄與觀點彙整,於期限內上傳至CEIBA課程網頁。除小組討論成果外,個人的討論課出席情況亦將納入成績考核。 |
2. |
分組專題報告 |
15% |
各組自選一個跟社會正義有關的時事議題,作為報告主題(不可跟教材和課堂中使用的例子重複)。運用本課程講授之學說理論,分析支持或反對這個案例中政府(或個人)作為之論點,進而提出批判與延伸思考。各組需在第11週繳交小組報告主題和大綱,第15-16週課堂進行口頭報告,第17週繳交小組報告完稿。學期末由各組成員就分配工作之負責程度與參與討論積極程度做互評,作為成績調整之依據。未參與分工者之分組專題報告成績以零分計算。 |
3. |
期中考試 |
30% |
申論題形式,範圍包括第1-8週教學內容。 |
4. |
期末考試 |
30% |
申論題形式,範圍包括10-17週教學內容。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3 |
課程導論 |
第2週 |
9/20 |
Doing the Right Thing |
第3週 |
9/27 |
Utilitarianism: The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
第4週 |
10/04 |
中秋節(放假) |
第5週 |
10/11 |
Libertarianism: Do We Own Ourselves? |
第6週 |
10/18 |
Immanuel Kant: What Matters is the Motive? |
第7週 |
10/25 |
John Rawls: The Case for Equality |
第8週 |
11/01 |
Aristotle: Who Deserves What? |
第9週 |
11/08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11/15 |
校慶(停課一天) |
第11週 |
11/22 |
Market and Morals: Hired Help |
第12週 |
11/29 |
Arguing Affirmative Action |
第13週 |
12/06 |
Dilemmas of Loyalty: What do We Own One Another? |
第14週 |
12/13 |
Justice and the Common Good |
第15週 |
12/20 |
分組專題報告I |
第16週 |
12/27 |
分組專題報告II / Education for Democracy: Socratic Self-Examination |
第17週 |
1/03 |
Education for Democracy: Citizens of the World and Toleration |
第18週 |
1/10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