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哲學推理與倫理學 PHILOSOPHICAL REASONING AND ETHICS |
開課學期 |
98-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陳榮華 |
課號 |
Phl1812 |
課程識別碼 |
104 128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文演講廳 |
備註 |
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1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2philo_reasoning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它要提供專業知識,更要提供道德教育,讓學生能合理判斷自己的行為,提昇自己的道德人格。近年來,屢見大學生行為失檢,悲劇頻生。歸根究底,這是由於學校沒有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訓練,使學生缺乏判斷能力。本課程針對以上的弊端,希望提供合理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它提出三種倫理學主張,讓學生在面臨抉擇時,能在自己獨特的處境裡,參考它們的主張,作出適當的道德判斷。
A.課程概述:
本課程分成兩部份:
(一)哲學推論
我首先介紹哲學思考與其他思考(日常生活的思考與科學思考)的差異,指出哲學思考的嚴格性、清晰性、批判性和整合性,讓學生對哲學思考有概括性的理解。接著,我扼要介紹邏輯思考的基本要求,如何檢討論證,繼而說明日常生活的一般謬誤,使學生明白哲學推理的基本原則,進而反省他在日常生活的思考方式,提昇思考的嚴格性和批判性。
哲學思考不僅要求嚴格性,也要求清晰性,它需要清晰的語言。釐清語言的意義,則要通過定義。我介紹六種定義方法,分析它們的優劣。以後,學生在面對難以表達的困境時,也可以運用它們,設法適當表達自己,不致陷於「有理而詞窮」的尷尬。
哲學思考是有組織的,是連貫的。我繼續介紹兩種組織知識的方式:基礎論(foundationalism)和融貫論(coherentism)。我舉出簡易的例子來說明它們的意義,教導學生如何組織他們的知識。基本上,對於各學系的學生,這個訓練是必要的,而且非常有用,因為無論思考任何課題,都是把該課題的知識,在一個適當的方式下組織起來。懂得如何組織自己的知識,才算是一個知識份子。
(二)倫理學
我首先介紹倫理學的意義,指出它是討論「人應該如何行為?」。在這部份,我會指出行為的意義,繼而說明價值的意義及六種價值取向。這樣,我得以說明「正面價值的行為是什麼?」,由此才能說明「人應該如何行為?」。
接著我介紹西方倫理學的三個主要學派:效益主義、義務論和德性倫理學。我首先說明它們的預設,及根據預設引申出來的其他主張。這樣,學生不僅明白各學派的主張,更明白它們的推理過程。它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另方面讓他們得到整體的理解,進而明白各學派在推理上的優劣,及其主張的得失。
本課程有一個特色。一般倫理學課程集中在介紹倫理學的主要派別,但本課程除此以外,還提出三種解決倫理學衝突的策略,這是說,當人面對多種行為而難以抉擇時,他可以參考三種合理的策略,希望能作出適當的判斷。我特別強調這部份的重要性,因為時下學生往往缺乏處理倫理學衝突的策略,使他們在面對抉擇時,不知所措,甚至作出非理性的決斷。本課程提供合理的策略,希望能解決他們的困難。
最後,我檢討哲學推理在倫理學的限制。正如各哲學學派的主張都是有限的,哲學推理在倫理學的運用也是有限的。一方面,各倫理學學派有自己的困難,只能在某些處境下較為適當,在別的處境下,它或許無法使用;另方面,倫理學不能完全由邏輯思考解決,它是實踐哲學,因此邏輯的哲學推理,不能盲目應用在倫理學範圍內。實踐哲學受到行為者個人及其獨特處境的影響,它沒有普遍有效的原則,因此,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或許只能依靠個人的智慧了。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介紹基本的哲學推理原則,希望學生能應用它們在倫理學的領域中,使他們面對自己的倫理問題時,能以一套較合理的方式,決定他們的行為。 |
課程要求 |
選課同學不能缺席三次以上,否則以不及格論。
兩至三次簡單報告
期中考及期末考。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四 13:00~14:00 |
參考書目 |
1.Hospers, J.,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ical Analysis,
3rd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8.
2.Piers, B. Ethics, London: Routlege, 2003.
3.Singer, P. Eth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4.Van Wyk, R. An Introduction to Ethic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0.
5.林火旺,《倫理學》,臺北市:五南,1999。 |
指定閱讀 |
陳榮華,杜保瑞合著,《哲學概論》,台北市:五南,2008。(第一章至第八章)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作業 |
20% |
|
2. |
期中考 |
30% |
|
3. |
期末考 |
35% |
|
4. |
課堂表現 |
10% |
|
5. |
出席 |
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哲學及哲學推理簡介 |
第2週 |
3/01 |
哲學推理之基本原則 |
第3週 |
3/08 |
哲學推理的一般謬誤 |
第4週 |
3/15 |
如何釐清概念──概念的定義 |
第5週 |
3/22 |
組織信念的方式──基礎論 |
第6週 |
3/29 |
組織信念的方式──脈絡論 |
第7週 |
4/05 |
簡介哲學推理與倫理學的關係 |
第8週 |
4/12 |
期中考 |
第9週 |
4/19 |
效益主義及其推理方式 |
第10週 |
4/26 |
效益主義的種類及其理論困難 |
第11週 |
5/03 |
義務論及其推理方式 |
第12週 |
5/10 |
義務論的預設及其理論困難 |
第13週 |
5/17 |
德性倫理學及其推理方式 |
第14週 |
5/24 |
德性倫理學的種類及其理論困難 |
第15週 |
5/31 |
解決倫理學衝突的推理方式 |
第16週 |
6/07 |
人性與行為的關係 |
第17週 |
6/14 |
人格成長理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