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愛的哲學
PHILOSOPHY OF LOVE 
開課學期
98-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柯志明 
課號
Phl1807 
課程識別碼
104 147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5,6(12:20~14:10) 
上課地點
共103 
備註
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82Philo_of_Lov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可以不誇地說,愛是人生的主要且重大的經驗,也是人生的重大議題。然而,反諷的是,大部份的人往往對愛缺乏真正深刻的理解,以致於世界充滿愛的遺憾與悲劇。就人論與生命哲學的角度說,愛是揭露人性與人的生命意義的核心關鍵;一個人只有在愛裡才能認識人性內涵,也只有在愛裡才能認識生命的意義、才能肯定種種存在活動的價值。擴而大之,愛也是存有(Being)的本質所在,人只有透過愛才能知道為何是「有」而不是「無」,也才能了解存有的意義以及人與物的基本關係。再就倫理的角度說,愛是道德的根源;愛非但不與道德對立,反而是道德的基礎;沒有愛,所有的道德不可能(包括對待自然物的道德),也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愛也是解決各種道德困境的關鍵;只有在愛的前提,道德衝突才是可忍受的,也才有出路。今天是個流行愛但卻對愛無知的時代,立現代人需要好好靜下來思想一切有關愛的事。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就在於系統地、思想地對愛進行分析與反省,進而確認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課程要求
除了上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上課時不可飲食、睡眠、交談、使用手機,上課要出席之外。同學要在課堂上以及CEIBA課程網站的討論區交換意見,並每周閱讀10~30頁不定的中文講義。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教材將於每周上課前於課程網站公布,請同學們自行下載。若是在下載教材上有任何問題,請寄信給課程助教:林岳融 r97124012@ntu.edu.tw 
參考書目
柯志明,〈愛,存有與意義〉、〈愛情〉、〈愛情與道德〉,未刊稿。
,2006a,〈婚姻的意義〉,《獨者 臺灣基督徒思想論刊》,第12期,臺北市:臺灣基督學會,頁31-60。
,2006b,〈反-同性戀主義:一個哲學、神學與信仰實踐的批判〉,《獨者 臺灣基督徒思想論刊》,臺北市:臺灣基督學會,第12期,頁143-192。
特洛依茨基[俄],2002,《基督教的婚姻哲学》,吴安迪译,石家庄:河北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苏],2005,《关于爱的思考》,张金长、李天民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Aristotle. 1984. Nicomachean Ethics,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vol.2), ed. Jonathan Barnes, Princeton: Prt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1729-1867.
Beck, Ulrich and Beck-Gernsheim, Elisabeth,2000,《愛情的正常性混亂》,蘇峰山、魏書娥、陳雅馨譯,臺北市:立緒。
Fromm, Erich,1997[二版],《愛的藝術》,孟祥森譯,臺北市:志文。
Gasset, J. O.,2001,《愛》,王貴梅譯,臺北市:究竟。
Kempis, Thomas a. 1952. The Inner Life. London: Penguin Books.
Kierkegaard, S.A.. 1995. Works of Love, ed. and trans. Howard V. Hong and Edna H. Hon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譯漢本:《愛在流行》,林宏濤譯,臺北市:商周,2000。
Lewis, C. S.,1998,《四種愛》,梁永安譯,臺北市:立緒。
Luhmann, Niklas. 1998. Love as Passion: The Codification of Intimacy, tr. By Jeremy Gaines and Doris L. Jon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ohler, James A.. 1982. Love,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Yesterday and Today, New York: Alba House.
Scheler, Max,1991a,《謝勒論文集:位格與自我的價值》,陳仁華譯,臺北
市:遠流。
,1991b,《情感現象學》,陳仁華譯,臺北市:遠流。
,1994,《愛的秩序》,林克譯,香港:三聯書店。
,1996,《價值的顛覆》,羅悌倫、林克、曹衛東譯,香港:牛津大學。
Smiles, Samuel,《品格的力量》第十章「偉大的愛情造就偉大的人生」,劉曙光、宋景堂、劉志明譯,臺北:立緒。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參與 
40% 
包括課堂出席、討論區參與程度 
2. 
學期報告 
6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第一講 導論-1 
第2週
3/01  第一講 導論-2 
第3週
3/08  第二講 生之慾 
第4週
3/15  第三講 愛情-1 
第5週
3/22  第三講 愛情-2 
第6週
3/29  第四講 夫妻之愛-1 
第7週
4/05  第四講 夫妻之愛-2 
第8週
4/12  第五講 親愛與家族之愛-1 
第9週
4/19  第五講 親愛與家族之愛-2 
第10週
4/26  第六講 友愛-1 
第11週
5/03  第六講 友愛-2 
第12週
5/10  第七講 物愛-1 
第13週
5/17  第七講 物愛-2 
第14週
5/24  第八講 愛人如己 
第15週
5/31  第九講 永恆之愛 
第16週
6/07  第十講 愛的意義 
第17週
6/14  第十一講 愛、存有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