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太平洋島嶼世界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童元昭 
課號
Anth4001 
課程識別碼
105 4186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新402 
備註
通識A3領域、世界南島研究領域專長課程。。A3:世界文明
總人數上限:4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太平洋島嶼人口的一個主要來源,是使用南島語族的語言群體。藉由卓越的造船與導航能力,逐步遷徙至火山島或珊瑚礁島定居。島嶼社會因人口來源,火山島或珊瑚礁的地理以及近代接觸與殖民的歷史等,而在當代共有一區域特性。但是島嶼地理的敏感,島嶼小且分散的條件,均促成在共同基礎或趨勢之外的個別島嶼獨特的當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途徑。本課程將提供同學對與台灣關係密切的太平洋島嶼世界一個認識的基礎,並認識當代重要議題如氣候變遷等在太平洋島嶼日常生活中如何感知。配合課程設計與進度,同學必然會認識大洋洲繽紛的島嶼世界。  

課程目標
大洋洲島嶼社會與台灣原住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同屬南島語族,並享有一定文化親近性。雖然島嶼國家在台灣的國際網絡上具有重要性,但在以歐美日為主的對外眼光下,我們對第三世界的認識不足,也缺少認識的適當概念工具。本課程即以人類學研究文化的概念與方法,修正西方中心的史觀,引導同學認識大洋洲,並反思自身。
太平洋島嶼人口的一個主要來源,是使用南島語族的語言群體。藉由卓越的造船與導航能力,逐步遷徙至火山島或珊瑚礁島定居。島嶼社會因人口來源,火山島或珊瑚礁的地理以及近代接觸與殖民的歷史等,而在當代共有一區域特性。

課程在引導同學認識大洋洲社會的同時,強調文化的整體性,與文化創造發展的能力,並由此一角度去理解文化理念與物質環境的互動,以及文化變遷的動力。
大洋洲縱然有它的特殊性,但已是全球社會的一份子,課程也鼓勵同學不僅是站在一個距離外認識,欣賞與體會當地的美好與困境,而能進一步設想自身行為與遠地人群福祉的相關性。 
課程要求
上課前兩堂課,由教師講授。第三小時以討論為主。每20至25人為一討論小組。
為讓同學熟悉大洋洲的傳播網絡與當前處境,課程要求同學每周分組報告當週重要新聞。每週島嶼新聞評介由同學兩人一組選擇一大洋洲國家或地區,蒐集當地新聞資料,作為新聞評介以及分組作業之用,已掌握大洋洲社會的現況與議題。每組負責報告一至二次。
【評分方法】
地圖考試 5%
新聞評介 15%
微作業  20%
分組作業 40%
分組討論 20%
-說明-
1. 新聞評介:由每組挑選一個國家,負責該國簡介及新聞口頭報告,以15分鐘為原則。並繳交500字文字說明, 可投稿至台大台灣太平洋研究中心facebook粉專(附新聞連結),經編輯後具名公開。 經刊出者,總分酌加5分。
2. 微作業:期中(第八周)同學分組自行完成,事前先與教師及助教討論可行性。作業主題是「我們的大洋洲印象與其脈絡」,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在第一周寫出自己對大洋洲的印象或認識,如郵票或是氣候變遷等,字數不限。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所提出的印象或認識上,挑戰並調整這一印象並深化認識,第八周(10/23)完成。正文字數包括兩個階段,限3000字以內,須附資料來源,清楚註記引用部分等以符合學術倫理。10/30上課前上傳NTU cool。
3. 分組作業:參考教師所準備的討論題綱,同學發展的新聞評介或微作業,帶入學術分析與方法,深化討論。正文5,000字,寫作需符合一般學術規範。於第16週(12/18)口頭發表,上課前上傳cool。
分組討論的評分,佔總成績的20%。評分分為:出席率5%,討論參與10%,分組作業的口頭報告5%。
4. 〔加分〕讀後心得:繳交文章與紀錄片的書面心得,每一篇可加總分一分,以十分為限,總成績以100分為限。字數限於800-1,000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3小時 
Office Hours
備註: 另行約定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童元昭(編)
2009 《群島之洋:人類學的大洋洲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
本課程主要參考以上兩本本書,配合當週指定文章。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地圖考試 
5% 
第四周 (9/25) 
2. 
新聞評介 
15% 
每周島嶼新聞評介由同學兩人一組選擇一大洋洲國家或地區,蒐集當地新聞資料,作為新聞評介以及分組作業之用,以掌握大洋洲社會的現況與議題。每組負責報告一至二次,是選課人數而定。 新聞評介: 由每組挑選一個國家,負責該國簡介及新聞口頭報告,以15分鐘為原則。並繳交500字文字說明, 可投稿至「我們的太平洋facebook粉專」(附新聞連結),經編輯後具名公開。 經刊出者,總分酌加5分。 
3. 
微作業 
20% 
第八周(10/23)同學分組自行完成,事前先與教師及助教討論可行性。作業主題是「我們的大洋洲印象與其脈絡」,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在第一周寫出自己對大洋洲的印象或認識,如郵票或是氣候變遷等,字數不限。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所提出的印象或認識上,挑戰並調整這一印象並深化認識,第九周上課前完成。正文字數包括兩個階段,限3000字以內,須附資料來源,清楚註記引用部分等以符合學術倫理。10/30上課前上傳cool。 
4. 
分組作業 
40% 
參考教師所準備的討論題綱,同學發展的新聞評介或微作業,帶入學術分析與方法,深化討論。正文5,000字,寫作需符合一般學術規範。於第16週(12/18)上課前上傳cool。  
5. 
分組討論 
20% 
評分分為:出席率5%,討論參與10%,分組作業的口頭報告5%。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作業繳交方式
書面報告取代口頭報告, 個人報告取代團體報告,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4  課程簡介,區域介紹 
第2週
9/11  「群島之洋」的視角 
第3週
9/18  南島的起源與擴散 
第4週
9/25  島嶼環境與都市化; 地圖考試 
第5週
10/2  客座演講:郭益昌博士 
第6週
10/9  假日 (自行看影片,10/16上課時討論) 
第7週
10/16  依賴的策略;成為國民 
第8週
10/23  自主學習: 完成微作業第二部分 
第9週
10/30  當代的人群流動 
第10週
11/6  成為新的人(基督徒) 
第11週
11/13  未竟的解殖: 墾拓殖民歷史中出現的原住民 
第12週
11/20  文化復振與遺產化 
第13週
11/27  食物與健康:為什麼吃肥肉?  
第14週
12/4  全球性氣候變遷的區域意義 
第15週
12/11  在地年輕世代的回應/定位 
第16週
12/18  分組口頭報告。提供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