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古代禮俗史專題研究
SEMINARS ON RITUALS AND CUSTOMS IN ANCIENT CHINA 
開課學期
98-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劉增貴 
課號
Hist7142 
課程識別碼
123 M631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3,4(10:20~12:10) 
上課地點
歷史研討室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禮俗史的研究是近年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本課程以漢代生活禮俗史的研究為主,包括物質文化之衣、食、住、行,以及生命禮俗之出生、成年、婚姻、喪葬,社會禮俗之節慶、休假、社交,精神禮俗之信仰、祭祀等。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1 2.24 從下層的歷史到歷史的下層─中國禮俗史研究的一些問題
2 3.3 秦漢禮俗史研究總論
3 3.10 飲食文化
4 3.17 服飾禮俗
5 3.24 居住禮俗
6 3.31 出行禮俗
7 4.7 溫書假
8 4.14 生育、冠、婚
9 4.21 期中報告
10 4.28 死亡與喪葬
11 5.5 節慶、休假與社交
12 5.12 祭祀
13 5.19 擇日、占卜
14 5.26 巫術信仰
15 6.2 期末報告
16 6.9 期末報告
17 6.16 端午節假
18 6.23 期末報告
 

課程目標
本課程從這些課題中選出若干專題加以討論,希望學生能從史料中發掘問題,嘗試新方法,拓展新領域。 
課程要求
以閱讀與討論為主,同學於每一單元開始前,須預先閱讀指定之材料、撰寫簡短之心得,並於課堂時參與討論。

評量方式
期中繳交書評一篇。期末考是以學期論文代替,論文計劃大綱須於期中考試前提出,論文須於期末繳交。本課程成績核算依據學生每次上課口頭報告,和讀書心得及期中書評,佔百分之五十。期終報告佔百分之五十。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張亮采,《中國風俗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11。
2. 瞿宣穎,《中國社會史料叢鈔》,商務印書館。1937。
3.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商務印書館,1938。
4. 晁福林,《先秦民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藍吉富、劉增貴主編,《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6. 彭衛、楊振紅,《中國風俗通史•秦漢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7. 鍾敬文、蕭放主編,郭必恆等著,《中國民俗史.漢魏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 瞿宣穎,《漢代風俗制度史前編》,北平:廣業書社,1928。
9. 韓養民、張來斌,《秦漢風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中國風俗叢書》之一。
10. 岳慶平,《中國秦漢習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百卷本《中國全史》叢書。
11. 王子今,《史記的文化發掘——中國早期史學的人類學探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12. 林劍鳴,《秦漢社會文明》,西安市:西北大學出版社,1985。
13. 謝國楨,《兩漢社會生活概述》,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
14. 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15. 劉增貴,《漢代婚姻制度》,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
16. 彭衛,《漢代婚姻形態》,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17. 高洪興等編,《婦女風俗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18. 康韻梅,《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1994。《台灣大學文史叢刊》95。
19. 李如森,《漢代喪葬制度》,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
20. 韓養民、郭興文,《中國古代節日風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中國風俗叢書》之一。
21. 黃石,《端午禮俗史》,香港:泰興書局,1963。
22. 饒宗頤,《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1982。
23.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24. 劉樂賢,《簡帛數術文獻探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5. 宋會群,《中國數術文化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
26.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台北:稻香出版社,1988。
27. 張孟倫,《漢魏人名考》,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28. 張孟倫,《漢魏飲食考》,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29. 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0. 黎虎主編,《漢唐飲食文化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31. 張末元,《漢代服飾參考資料》,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0.
32. 周汛、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
33. 祝平一,《漢代的相人術》,台北:學生書局,1990。
34.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35. 李建民,《中國古代游藝史:樂舞百戲與社會生活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1993。
36. 李零,《中國方術考》,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37.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38.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文化,1995。
39. 趙丕杰,《中國古代禮俗》,北京:語文年版社,1996。
40. 葉國良,《古代禮制與風俗》,台北:台灣書店,1997。
41. 華友根,《西漢禮學新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42. 《文史知識》編輯部,《古代禮制風俗漫談》,北京:中華書局,1983。
43. 王煒民,《中國古代禮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4. 彭美玲,《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禮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03,1995。
45. 王子今,《門祭與門神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46. 王子今,《中國古代行旅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中國古代生活叢書》之一。
47. 張寅成,《中國古代禁忌》,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
48. 鄭志明主編,《西王母信仰》,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
49. 林富士,《小歷史——歷史的邊陲》,台北:三民書局,2000。
50.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8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以上為參考書,至於史料及論文部份,待各單元上課前再指定。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