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古代醫學文獻選讀
Medical Literatures in Pre-modern China 
開課學期
106-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張嘉鳳 
課號
Hist7218 
課程識別碼
123 M727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8,9(15:3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403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8人
外系人數限制: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1medhistor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介紹與討論中國古代醫學文獻學,並選錄具代表性的醫學文本內容研讀與分析,並閱讀相關的二手研究。 

課程目標
具備閱讀與解析古代醫學文本的能力 
課程要求
1. 閱讀醫學文本、二手研究論文
2. 積極參與討論
3. 撰寫研究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每週閱讀文獻與指定書目

1. 106年9月12日
導論

2. 106年9月19日
(1)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移精變氣論篇〉、〈靈蘭秘典論篇〉、〈三部九候論篇〉、〈宣明五氣論篇〉、〈風論篇〉
(2) 山田慶兒,〈《黃帝內經》──中國醫學的形成過程〉,收入廖育群、李建民編譯,山田慶兒著,《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頁19-36。
(3) 山田慶兒,〈三部九候論與古代醫學形成的模式〉,收入廖育群、李建民編譯,山田慶兒著,《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頁439-474。

3. 106年9月26日
(1) 朱震亨《格致餘論.相火論》
(2) 趙獻可《醫貫》卷一
(3) 張嘉鳳,〈生化之源與立命之門 ── 金元明醫學中的命門試探〉,《新史學》9卷3期 (1998),頁1-48。
(4) 張學謙,〈從朱震亨到丹溪學派 ── 元明儒醫和醫學學派的社會史考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6本4分 (2015),頁777-809。

4. 106年10月3日
(1) 《諸病源候論.傷寒病諸候》;〈時氣病諸候〉;〈熱病諸候〉;〈溫病諸候〉
(2) 張嘉鳳,〈「疾疫」與「相染」── 以《諸病源候論》為中心試論魏晉至隋唐之間醫籍的疾病觀〉,《臺大歷史學報》27期 (2001),頁37-82。
(3) 林富士,〈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6本第3分 (1995),頁695-745。

5. 106年10月10日 國慶日放假

6. 106年10月17日 報告學期作業大綱與討論
(1) 《備急千金要方.婦人方上》
(2) 《醫心方》卷二十一:〈治婦人諸病所由〉;卷二十二:〈妊婦脈圖月禁法〉、〈妊婦修身法〉、〈妊婦禁食法〉
(3) 李貞德,〈漢唐之間求子醫方試探 ── 兼論婦科濫觴與性別論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本2分 (1997),頁283-367。修訂稿收入李貞德編,《性別、身體與醫療》(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08),頁79-158。
(4) 李貞德,〈《醫心方》論「婦人諸病所由」及其相關問題〉,《清華學報》34卷2期 (2004),頁479-511。

7. 106年10月24日 教師出國開會;溫書

8. 106年10月31日 教師出國開會;溫書


9. 106年11月7日
(1) 《備急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上》
(2) 《幼幼新書》卷一
(3) 張嘉鳳,〈黃帝不能察其幼小 ── 宋清之間小兒醫的自我認同與社會定位〉,《新史學》24卷1期 (2013),頁1-58。
(4) 張嘉鳳,〈自少及長 ── 晉宋之間醫籍對小兒年齡之界定及其醫療意義〉,收入祝平一主編,《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 衛生與醫療》(臺北:中央研究院,2013),頁27-64。

10. 106年11月14日
(1) 《本草綱目》水部、火部
(2) 李建民,〈《本草綱目.火部》考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本3分 (2002),頁395-441。
(3) 張哲嘉,〈「大黃迷思」── 清代制裁西洋禁運大黃的策略思維與文化意涵〉,《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7期 (2005),頁43-100。

11. 106年11月21日
(1) 《馬王堆出土醫書.雜禁方》
(2) 《備急千金翼方.禁經(上、下)》
(3) 李建民,〈中國古代「禁方」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本1分 (1997),頁117-166。
(4) 范家偉,《六朝隋唐醫學之傳承與整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第四章〈禁咒法 ── 從巫覡傳統到獨立成科〉,頁59-89。

12. 106年11月28日
(1) 孫一奎《孫氏醫案》卷一、卷二
(2) Charlotte Furth著,陳元朋譯,〈憑案例思考〉,收入熊秉真主編,《讓證據說話》(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頁21-41。
(3) Judith T. Zeitlin, 2007, “The Literary Fashioning of Medical Authority: A Study of Sun Yikui’s Case Histories”, in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 Ping-chen Hsiung (eds),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pp. 169-202

13. 106年12月5日
(1) 孫一奎《孫氏醫案》卷三、卷四、卷五
(2) 邱仲麟,〈醫生與病人 ── 明代的醫病關係與醫療風習〉,收入李建民主編,《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08),頁253-296。
(3) 祝平一,〈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 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8期 (2010),頁1-50。

14. 106年12月12日 繳交學期作業
(1) 陸以湉《冷廬醫話》卷一、卷二
(2) 趙學敏《串雅內篇》序論、凡例
(3) Christopher Cullen, 1993, “Patients and Heal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Jinpingmei”, History of Science xxxi, pp. 99-150.

15. 106年12月19日
(1) 黃承昊《折肱漫錄》
(2) 張嘉鳳,〈愛身念重 ──《折肱漫錄》(1635)中文人之疾與養〉,《臺大歷史學報》51期 (2013),頁1-80。
(3) 李貞德,〈「笑疾」考 ── 兼論中國中古醫者對喜樂的態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本1分 (2004),頁99-148。

16. 106年12月26日
(1)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2) 金仕起,〈扁鵲倉公列傳命題析義〉,《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9期 (2008),頁1-50。
(3) 徐小麗,〈脈,視覺到聽覺再到觸覺診查 ── 運用「身體感」對漢代早期醫學手稿的新解讀〉,收入余舜德主編,《體物入微 ── 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頁135-164。


17. 107年1月2日 綜合討論;發還與討論學期作業


 
參考書目
中文著作

1. 多紀元胤,《中國醫籍考》,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
2. 趙洪鈞,《內經時代》,石家莊: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河北分會,1985。
3. 黃清平,《怎樣查找中醫文獻》,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4. 李經緯主編,《中醫人物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5. 馬繼興,《敦煌古醫籍考釋》,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6. 馬繼興,《中醫文獻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7. 嚴世芸主編,《中國醫籍通考》(四卷四冊,索引一冊),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
社,1990。
8. 陳可冀主編,周文泉、江幼李、徐藝圃、單士魁編,《清宮醫案研究》,北京:中醫
古籍出版社,1990。
9. 何時希,《中國歷代醫家傳錄》,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
10. 馬繼興,《馬王堆古醫書考釋》,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1. 馬繼興,《敦煌醫簡注釋》,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2. 馬伯英、高晞、洪中立,《中外醫學文化交流史──中外醫學跨文化傳通》,上海:文
匯出版社,1993。
13. 李茂如、胡天福、李若鈞編著,《歷代史志書目著錄醫籍匯考》,北京:人民衛生出
版社,1994。
14. 李經緯、余瀛鰲、蔡景峰、區永欣、鄧鐵濤、歐明編,《中醫大辭典》,北京:人民
衛生出版社,1995一版;1998一版二刷。
15. 張如青、唐耀、沈澎農,《中醫文獻學綱要》,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1996。
16. 王洪圖主編,《黃帝內經研究大成》,上、中、下三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7. 張燦玾,《中醫古籍文獻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18. 馬繼興、王淑民、陶廣正、樊飛倫輯校,《敦煌醫藥文獻輯校》,南京:江蘇古籍出
版社,1998。
19. 王淑民編,《敦煌石窟秘藏醫方──曾經散失海外的中醫古方》,北京:北京醫科大
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
20. 王樂匋主編,《新安醫籍考》,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1. 韓健平,《馬王堆古脈書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2. 吉文輝、王大妹,《中醫古籍版本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3. 趙法新、胡永信、雷新強、丁紅戰,《中醫文獻學辭典》,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0。
24. 余瀛鰲、李經緯編,《中醫文獻辭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5. 森立之,《傷寒論攷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26. 聶惠民、王慶國、高飛編集,《傷寒論集解──歷代醫家傷寒論注解輯要》,北京:學
苑出版社,2001。
27. 裘沛然主編,《中國醫籍大辭典》上、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8. 馬繼興,《出土亡佚醫籍研究》,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
29. 劉時覺,《宋元明清醫籍年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0. 張燦玾主編,《《黃帝內經》文獻研究》,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5。
31. 王曉龍、史俊清編,《歷代針灸經典歌賦詳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32. 陳明,《殊方異藥──出土文書與西域醫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西文著作

1. Nathan Sivin, 1987,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 Charles E. Rosenberg & Janet Golden (eds), 1992, Framing Disease:
Studies in Cultural History,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3. Kenneth F. Kiple (ed), 1993,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Human
Disease,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Donald Harper, 1998, Early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The
Mawangdui Medical Manuscript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Nigel Wiseman & Ye Feng, 2000,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Termi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Paradigm Publication
6. Elisabeth Hsu ed., 2001, Innov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Joanna Grant, 2003, A Chinese Physician: Wang Ji and the Stone
Mountain Medical Case Histories, London: RoutledgeCurzon.
8. Paul Unschuld, 2003,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 Nature, Knowledge,
Imagery in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Text (with an appendix, the doctrine
of the five periods and six qi in the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 Berkeley;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9. Vivienne Lo and Christopher Cullen (eds), 2005, Mediev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unhuang Medical Manuscripts, London: RoutledgeCurzon.
10. Volker Scheid, 2007, Currents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1626-2006, Seattle: Eastland Press.
11. Yüan-ling Chao, 2009, Medicine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
Study of Physicians in Suzhou, 1600-1850,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2.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 Ping-chen Hsiung (eds), 2010,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3. Marta E. Hanson, 2011, Speaking of Epidemics in Chinese Medicine:
Disease and the Geographic Imagin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4. TJ Hinrichs & Linda L. Barnes (eds), 2013,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ing: A Illustrated History, Cambridge, 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5. Bridie Andrews, 2014,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1850-
1960, Vancouver: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6. Sean Hsiang-lin Lei, 2014,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7. Andrew Schonebaum, 2016, Novel Medicine: Healing, Literature, and
Popular Knowledge in Early Modern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討論 
60% 
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以每次上課與在教學網頁上之發言狀況評分。 
2. 
作業 
40% 
1. 繳交作業1份,字數不拘,請於105年12月12日下課前繳交。 2. 遲交者扣分,每遲交一天扣該份作業總分之10分。 3. 抄襲者一律以零分計 4. 請以紙本繳交,不接受電子郵件等其他形式。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2  導論 
第2週
9/19  (1)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移精變氣論篇〉、〈靈蘭秘典論篇〉、〈三部九候論篇〉、〈宣明五氣論篇〉、〈風論篇〉 
第3週
9/26  (1) 朱震亨《格致餘論.相火論》
(2) 趙獻可《醫貫》卷一
 
第4週
10/03  《諸病源候論.傷寒病諸候》;〈時氣病諸候〉;〈熱病諸候〉;〈溫病諸候〉 
第5週
10/10  國慶日放假 
第6週
10/17  (1) 《備急千金要方.婦人方上》
(2) 《醫心方》卷二十一:〈治婦人諸病所由〉;卷二十二:〈妊婦脈圖月禁法〉、〈妊婦修身法〉、〈妊婦禁食法〉
 
第7週
10/24  教師出國開會;溫書 
第8週
10/31  教師出國開會;溫書 
第9週
11/07  (1) 《備急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上》
(2) 《幼幼新書》卷一
 
第10週
11/14  《本草綱目》水部、火部 
第11週
11/21  (1) 《馬王堆出土醫書.雜禁方》
(2) 《備急千金翼方.禁經(上、下)》
 
第12週
11/28  孫一奎《孫氏醫案》卷一、卷二 
第13週
12/05  孫一奎《孫氏醫案》卷三、卷四、卷五 
第14週
12/12  (1) 陸以湉《冷廬醫話》卷一、卷二
(2) 趙學敏《串雅內篇》序論、凡例
 
第15週
12/19  黃承昊《折肱漫錄》 
第16週
12/26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第17週
1/02  綜合討論;發還與討論學期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