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德意志文化史 CULTURAL HISTORY OF GERMANY |
開課學期 |
97-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花亦芬 |
課號 |
Hist5276 |
課程識別碼 |
123 U609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5,6,7(12:20~15:10) |
上課地點 |
普503 |
備註 |
充抵歷史一、歷史二。兼通識A3。。A3*: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72GermanHistory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一、 授課宗旨
本課程將從文化史與社會經濟史、政治史、宗教史跨領域結合的角度介紹德意志文化。由於在歷史發展上,Deutschland包含的地理範圍一直在改變;而「德意志文化」也必須與德語區文化的多元發展結合起來看,因此,本課程會盡可能將屬於今天德國、奧地利、與瑞士德語區文化的歷史發展一起涵辣i來(也包含一部分捷克布拉格的城市文化)。這樣的處理方式一方面反映出「德意志」作為「文化」的概念、而非「國族」的概念,是理解十九世紀晚期之前德意志文化應有的基本認識;另一方面也意謂著,在我們面對歐盟與全球化的大趨勢時,應細心去體察,「德意志文化」對自身發展的思考。
本課程將以講授為主,輔以多媒體教材。除了注重整體歷史觀念的建立外,也注重文獻史料研讀以及與物質文明相關史料之解析。希望透過這一門課帶領學生瞭解,身處中歐、而且絕大部分為內陸疆域的德意志文化,如何在日耳曼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歐洲其他強勢文化(例如法國文化、義大利文化、與尼德蘭文化)互相擠壓與激盪的關係中,建立自己的特色與傳統,並且面對政治現實、國際現勢帶來的挑戰。此外,本課程也將帶領學生思考德意志文化與歐洲其他地區文化的匯通與相互影響。藉此幫助學生透過對德意志文化的研習,能對歐洲大陸的文化彼此交流的關係有更具體而深入的瞭解。
|
課程目標 |
二、 授課進度
1. 日耳曼文化的源起
2. 查理曼大帝(Karl der Grose, 742/7-814)治下的文化復興工作
3. 德意志王奧圖一世(Otto der Grose, 912-973)與基督教文化的確立
4. 十二世紀德意志的城堡與宮廷文化
5. 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1194-1250)治下神聖羅馬帝國與義大利的交流關係
6. 漢撒同盟與國際商業文化交流:13-15世紀
7. 中世紀德意志城市文化:帝國直轄自由城市(Freie Reichstadte)的文化自主性對後來德意志文化發展的影響
8. 中世紀德意志宗教文化:教會體系vs. 平信徒(laity)自發組織
9. 印刷術與版畫:大眾文化與媒體社會的興起
10. Martin Luther與宗教改革
11. 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普世主義與國族意識的對話
12. 普魯士軍國主義影響下的德意志社會文化
13. 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
14. 威瑪文化
15. 二次大戰後的德國文化:新時代的自我追尋
16. 瑞士德語區現代文化:多元文化對歐洲前途的思考
17. 兩德統一與歐盟的建立: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18. 期末考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要求閱讀英文教材(若有修課同學可閱讀德文教材,請告知授課老師)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Mary Fulbrook. A Concise History of German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Hagen Schulze. Germany: A New Histo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0).
郭恆鈺,《德意志帝國史話》,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周惠民,《德國史——中歐強權的起伏》,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Peter Gay著,梁永安譯,《史尼茨勒的世紀:布爾喬亞經驗一百年》,台北:立緒文化,2004年。
Peter Gay著,劉森堯譯,《威瑪文化:一則短暫而燦爛的文化傳奇》,台北:立緒文化,2003年。
Carl E. Schornske著,黃煜文譯,《世紀末的維也納》,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上課出席與討論 |
20% |
|
2. |
期中口頭報告 |
20% |
|
3. |
期末三篇讀書報告 |
6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9 |
導論 |
第2週 |
2/26 |
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 |
第3週 |
3/05 |
王權與基督教化的問題:查理曼大帝(Karl der Große, 742/7-814)與奧圖一世(Otto der Große, 912-973) |
第4週 |
3/12 |
騎士與城堡:史陶芬時代的文化(Stauferzeit) |
第5週 |
3/19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vs. 中世紀的商業與城市 |
第6週 |
3/26 |
Albrecht Durer, Tilman Riemenschneider與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文化 |
第7週 |
4/02 |
溫書假 |
第8週 |
4/09 |
Martin Luther與宗教改革 |
第9週 |
4/16 |
十六、七世紀的宗教文化 |
第10週 |
4/23 |
德意志啟蒙時代文化 |
第11週 |
4/30 |
歌德(Goethe) |
第12週 |
5/07 |
德意志浪漫主義文化 |
第13週 |
5/14 |
十九世紀德意志史學 |
第14週 |
5/21 |
猶太裔文化菁英與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 |
第15週 |
5/28 |
端午節 |
第16週 |
6/04 |
威瑪文化與德意志表現主義 |
第17週 |
6/11 |
二十世紀的歷史教訓與歷史新契機 |
第18週 |
6/18 |
期末考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