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近代西方民主思潮
 
開課學期
98-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楊貞德 
課號
Hist5352 
課程識別碼
123 U784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14:20~16:20) 
上課地點
普102 
備註
兼通識A3。。A3*: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7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82wd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課程將分為六部分,說明近代西方(啟蒙運動以降)不同政治與社會思想家所提出的民主相關主張。(一)「導言」:民主與政治、自由、歷史的關係。(二)「既有的典範」:近代以前相關於「民主」的政治、自由與法律等基本理念。(三)「民主、政治與革命」:近代「自由民主」理念及其於英、法、美等國家民主革命中的迴響與回應。(四)「民主實踐的省思」:對於英、美國家民主經驗的觀察與檢討。(五)「民主是為生活方式」:二十世紀對於「民主是為生活方式」說的不同詮釋與反省。 

課程目標
增進同學(一)閱讀文字、細讀文本,與探索「理念」在不同時空條件下所具有意義的興趣與能力;(二)對於歷史上不同(乃至於互相衝突)主張的關注、把握與同情;(三)對於下列議題的理解:(A)從歷史縱向的角度,檢視「民主」與「自由」理念在不同時空條件中、不同思想家筆下曾有的面貌與特徵;(B)就「民主」理念的思想內在理路與歷史呈現,釐清「民主」主張的基本內涵、正當性基礎,與相關困難。

每週進度

(一) 導言
1. 民主的意義和問題性
(二)既有的典範
2. 古希臘的民主理念
3. 共和主義與公民道德
(三)民主與革命
4. 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
5. 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6. 孟德斯鳩(Montesquieu, 1689-1755)
7. 盧梭(J. J. Rousseau, 1712-1778)
8. 法國大革命
9. 柏克(Edmund Burke. 1729-1797)
10. 美國的共和與憲政
(四)民主實踐的省思
11. 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12. 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13. 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
(五)民主是為生活方式
14. 極權主義
15. 資本主義
 
課程要求
1. 期末考試 60%
2. 學期報告 40%(就下列書籍擇一撰寫,4000-6000字,期末考時繳交)

一、大學部:
1) 摩爾(Thomas More)著,戴鎦齡譯:《烏托邦》。臺北:志文出版社,1997年。
2) 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著:《雙城記》。臺北:志文出版社,1996年。
3) A)穆勒 (John Stuart Mill)著:《論自由》。臺北:唐山出版社,1986年。
B)穆勒(John Stuart Mill)著:《約翰•穆勒自傳》;吳良健、吳衡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4) 札米亞京(E. I. Zamyatin)著;范國恩譯:《我們》。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另譯:薩米爾欽著;吳憶帆譯:《反烏托邦與自由》。臺北:志文出版社,1996年。
5) 邁克•伊格納蒂夫(Michael Ignatieff)著,高毅、高煜譯:《他鄉—以撒•柏林傳》。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1年。

二、研究生(6000 字以上)
1. Barrington Moore,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Boston: Beacon Press, 1966.

2. J. J. Rousseau, Discourse on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 (second discourse). Edited by Roger D. Masters and Christopher Kelly; translated by Judith R. Bush. Hanover, NH: Published for Dartmouth College by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92.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影印資料:根據課程大綱,選取史料和相關研究輯成,約450-500頁。
 
參考書目
麥克里蘭著,彭淮棟譯:《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商周出版社,2000年);譯自J. S. McClelland, A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New York: Routledge, 1996)。選讀約300頁。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4  導言:民主的意義和問題性 
第2週
3/03  既有的典範:古希臘的民主理念 
第3週
3/10  既有的典範:共和主義與公民道德 
第4週
3/17  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 
第5週
3/24  霍布斯 
第6週
3/31  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第7週
4/07  溫書假 
第8週
4/14  洛克 
第9週
4/31  孟德斯鳩(Montesquieu, 1689-1797) 
第10週
4/28  孟德斯鳩 
第11週
5/05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第12週
5/12  盧梭 
第13週
5/19  法國大革命、美德共和國 
第14週
5/26  柏克(Edmund Burke, 1729-1797) 
第15週
6/02  美國大革命、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第16週
6/09  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功利主義(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第17週
6/16  端午節放假 
第18週
6/23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