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東亞儒學史原典與論著選讀 Selected Readings on 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
開課學期 |
99-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黃俊傑 |
課號 |
Hist5384 |
課程識別碼 |
123 U816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上課地點:高研院會議室。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92SREAC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前四週係演講課,由教師講授「東亞儒學」特質等問題,第5週起研讀東亞儒學之原典,並配合閱讀東亞儒學論著,以奠定未來研究東亞儒學史之基礎。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在於引導選課同學研讀東亞儒學史重要問題相關之原典,熟悉東亞儒學史領域中之主要課題及其相關研究論著,以奠定進一步研究東亞儒學史之基礎。 |
課程要求 |
1、本課程每週上課2小時,同學必須依各週進度閱讀指定作業,以備參加下週討論。討論部分之發言成績將併入學期成績計算。
2、本課程每週以指定原典及論著之閱讀分析為主,教師指定同學分配閱讀(輪值同學交一頁報告),參加討論。
3、選修本課程學生必須繳交期末報告乙份,以8,000字為上限。期末報告之計畫必須依指定時間提出口頭報告並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另訂 |
參考書目 |
1. Robert N Bellah, Tokugawa Religion: the Values of Pre-industrial Japan (Glencoe, Illinos: The Free Press, 1957). 王曉山、戴茸譯:《德川宗教》(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2. 丸山真男著,王中江譯:《日本政治思想史》(北京:三聯書店,2000)。
3. 子安宣邦:《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4. 山口宗之著,馬安東譯:《吉田松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
5. 中村元著,林太、馬小鶴等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式》(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
6. 朱謙之:《日本的古學及陽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原著於1962)。
7. 朱謙之:《日本的朱子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原著於1957)。
8. 辻雅史:《日本德川時代的教育思想與媒體》(張崑將、田世民譯)(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9. 尾藤正英等著,王家驊譯:《日中文化比較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0. 李明輝:《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11. 杜維明著,陳靜譯:《儒教》(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12. 岡田武彥:《山崎闇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
13. 岡田武彥:《貝原益軒》(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
14. 海老田輝巳:《三宅尚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
15. 張崑將:《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16. 張崑將:《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17. 張崑將:《德川日本儒學思想的特質》(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18. 張寶三、楊儒賓(合編):《日本漢學研究初探》(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19. 張寶三、楊儒賓(合編):《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思想文化篇》(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20. 陳瑋芬:《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21. 黃俊傑(合編):《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22. 黃俊傑(編):《中日四書詮釋傳統初探》(上)(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23. 黃俊傑(編):《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24. 黃俊傑編:《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25. 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26. Chun-chieh Huang, 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s (Bielefeld, Germany: Transcript Verlag, 2010).
27. 其餘參考:http://www.eastasia.ntu.edu.tw |
指定閱讀 |
1. 黃俊傑:《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及其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和》(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
2. 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3. 黃俊傑:《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報告 |
50% |
|
2. |
課堂出席與討論 |
5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1 |
課程簡介
講授〈作為區域史的東亞文化交流史:問題意識與研究主題〉 |
第2週 |
2/28 |
國定假日(和平紀念日) |
第3週 |
3/07 |
講授〈「東亞儒學」如何可能?〉 |
第4週 |
3/14 |
講授:〈論東亞儒家經典詮釋與政治權力之關係〉 |
第5週 |
3/21 |
講授:〈論經典詮釋與哲學建構之關係〉 |
第6週 |
3/28 |
討論:程頤:〈識仁〉,朱熹:〈仁說〉,伊藤仁齋:〈仁說〉,豐島豐洲:〈仁說〉,阮元:〈論語論仁論〉、〈孟子論仁論〉;康有為:〈仁說〉,收入《孟子微》卷一。 |
第7週 |
4/04 |
國定假日(兒童節) |
第8週 |
4/11 |
討論:程頤:〈識仁〉,朱熹:〈仁說〉,伊藤仁齋:〈仁說〉,豐島豐洲:〈仁說〉,阮元:〈論語論仁論〉、〈孟子論仁論〉;康有為:〈仁說〉,收入《孟子微》卷一。 |
第9週 |
4/18 |
講授:《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第10章 |
第10週 |
4/25 |
討論:《論語.顏淵.1》「克己復禮為仁」章之中日韓詮釋資料 |
第11週 |
5/02 |
講授:《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第8章 |
第12週 |
5/09 |
討論:《論語.為政.4》「五十而知天命」章之中日韓詮釋資料 |
第13週 |
5/16 |
講授:《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第1及第2章 |
第14週 |
5/23 |
討論:《論語.為政.16》「攻乎異端」章之中日韓詮釋資料 |
第15週 |
5/30 |
講授:《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第15章 |
第16週 |
6/06 |
討論:《孟子.盡心上.35》「瞽瞍殺人」章之中日韓詮釋資料 |
第17週 |
6/13 |
國定假日(瑞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