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荀子哲學討論
Seminar on the Philosophy of Hsun-tzu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佐藤將之 
課號
Phl7111 
課程識別碼
124 M26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二 
備註
總人數上限:1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基於我們對於過去有關荀子研究所得到的研究成果的了解來進行討論三個主題:
(1)荀子思想的來源?儒家或道家?稷下學?
(2)荀子哲學中「禮」的角色?
(3)荀子的政治哲學(或人性論)是否法家思想的主要來源?


 

課程目標
本課程首先整理過去有關荀子研究的主要脈絡、成果、以及問題,而後全體修課學生一起細讀《荀子》和相關文獻的原文。在課程開始時每位修課學生首先在上面三項主題之中選一個題目,當作口頭報告(發表30分,討論20分)、期末報告(1萬到1萬2千字)的主題。口頭報告的時間預定在課程最後一、二次。
 
課程要求
出席參與討論,並繳交期中期末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佐藤將之,2015.12,《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評析・前景・構想》,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佐藤將之,2016.09,《參於天地之治:荀子禮治政治思想的起源與構造》,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原本為Masayuki Sato, 2003.05, The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Xun Zi’s Political Thought,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佐藤將之,2013.12,《荀子禮治思想的淵源與戰國諸子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佐藤將之,2021.12,《後周魯時代的天下秩序:〈荀子〉與〈呂氏春秋〉政治哲學的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以下論文類提供電子檔

莊祐端,2019.12:〈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佐藤將之先生荀子研究評述〉,《國文天地》,35-7:69-75。
佐藤將之,2005.06,〈中国古代「變化」觀念之演變暨其思想意義〉,《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報》,3:51-86。
佐藤將之,2005.12,〈戰國時代「誠」概念的形成與意義:以《孟子》、《莊子》、《呂氏春秋》為中心〉,《清華學報》,35.2:215-244。
佐藤將之,2009.12,〈掌握變化的道德──《荀子》「誠」概念的結構〉,《漢學研究》,27.4: 35-60。
劉又銘,〈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2001年),頁50-77。
周熾成,2012.12,〈荀子乃性樸論者,非性惡論者〉,《邯鄲學院學報》,22.4:24-31。 
參考書目
王先謙注、久保愛補:荀子集解
粱啟雄注:荀子柬釋
H. Homer Dubs:Hsuntze:The Moulder of Ancient Confucianism (London:Arthur Probsthain & Co.)
陳大齊:荀子學說(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廖明春:荀子新探(台北:文津)
內山俊彥:荀子(東京:講談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報告 
10% 
 
2. 
期末報告 
60% 
 
3. 
出席、口頭發表、其他上課表現/貢獻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7  自我及課程內容介紹、口頭報告的分配
莊祐端:〈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佐藤將之先生荀子研究評述〉 
第2週
3/06  《荀子》研究的意義和其當今問題
《荀學》序論(1-36);第五章(157-174) 
第3週
3/13  《荀子》文本和荀卿生平相關問題的思考和其切入點
《荀《荀學》第一章(1- 37);第二章(61-91) 
第4週
3/20  《荀子》研究史的回顧與課題
《荀學》第三章(93-122);第六章(175-206) 
第5週
3/27  《荀子》思想的來源(一):稷下思想
《參於天地之治》第二章(71-165) 
第6週
4/03  《荀子》思想的來源(二):「禮」論的展開
《參於天地之治》第三章(167-229) 
第7週
4/10  《荀子》思想的來源(三):《墨子》和《管子》
《荀子禮治》第一章(29-60)、第三章(111-146)、第四章(147-176) 
第8週
4/17  《荀子》思想的來源(四):「道德」和「理」
《荀子禮治》第二章(61-110)、第五章(177-236) 
第9週
4/24  《荀子》思想的結構
《參於天地之治》第四章(231-319) 
第10週
5/01  《荀子》的禮治論
《荀子禮治》導論(1-28)
《參於天地之治》第五章(321-404) 
第11週
5/08  「變化論」展開與《荀子》「誠」論
佐藤將之:〈中国古代「變化」觀念之演變暨其思想意義〉
佐藤將之:〈戰國時代「誠」概念的形成與意義:以《孟子》、《莊子》、《呂氏春秋》為中心〉
佐藤將之:〈掌握變化的道德──《荀子》「誠」概念的結構〉 
第12週
5/15  《荀子》「性惡」論和荀韓關係
劉又銘:〈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
周熾成:〈荀子乃性樸論者,非性惡論者〉
《荀子禮治》第六章(237-260) 
第13週
5/22  《荀子》對「人類國家」的構想
《後周魯時代》第五章(129-156)、第六章(157-186)、第八章(235-284) 
第14週
5/29  後周魯時代與荀子
《後周魯時代》第二章(51-72)、第三章(73-94)、結論(285-298) 
第15週
6/05  修課同學們的期末報告構想發表 
第17週
6/19  期末報告提交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