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書法史 CHINESE CALLIGRAPHY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盧慧紋 |
課號 |
ARHY1009 |
課程識別碼 |
141 109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5,6,7(12:20~15:10) |
上課地點 |
文20 |
備註 |
亞洲藝術學程學生優先選課。。A12*: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45人 外系人數限制: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calligraphy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此課程介紹中國書法自起源至當代的發展,目的在使學生對中國書法的風格傳統,和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有基本的了解。除了依時代演進分析各種書體的發展、風格流派與藝術表現,我們將特別關注歷史、文化、社會等要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重要議題包括「書寫與政治權力」、「媒材與書法藝術風格」、「宗教與書法的關係」、「書法典範的建立與轉換」、「真偽鑑定」、「文人美學的成立」、「書法與繪畫的關係」、「法帖刊刻與流傳」、「“文人”生活與品味」、「考古與訪碑」、「博物館與書法」等。
|
課程目標 |
此課程介紹中國書法自起源至當代的發展,目的在使學生對中國書法的風格傳統,和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有基本的了解。 |
課程要求 |
(1) 考試 25% x 2=50%
期中考 11/17
期末考 1/5
(2) 報告 25%
請於 10/27故宮參觀作品中選擇一件作為報告主題,分析其形式、風格與在藝術史上的意義。(長度以4-5頁為原則;雙倍行距;12號字體。)11/10 上課時交,遲交不收!
(3) 課堂作業與口頭報告 15%
(4) 課堂參與(包括出席率、課堂參與) 1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星期一下午2-5或另約時間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書道全集》,vols. 1-16,于還素等中譯,台北:大陸書店,1975-1989。
《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vols. 1-6,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中國書法史編撰工作委員會編,《中國書法史》,vols. 1-6,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台北:台灣商務,1984。
李宗瑋,《悟對書法-中國書法極品一○五講》,濟寧市: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陳振濂,《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書法史》,vols. 1-4,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真田但馬、宇野雪村著,瀛生、吳緒彬譯,《中國書法史》上、下,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點校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傅申,《書法鑑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台北:典藏,2004。
Ouyang Zhongshi, et al. Chinese Calligraph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8.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5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9/22 |
郁郁乎文:甲骨文、金文 |
第3週 |
9/29 |
秦漢時期的石刻與簡牘書法 |
第4週 |
10/06 |
新舊書體的交錯:三國、西晉、十六國的書法發展
江左風流:王羲之與東晉的行草書,I
|
第5週 |
10/13 |
江左風流:王羲之與東晉的行草書,II |
第6週 |
10/20 |
法度楷式:北朝-唐代的楷書與行草書
早期書法理論選讀
|
第7週 |
10/27 |
參觀台北故宮書法展覽 |
第8週 |
11/03 |
狂醉真如:張旭、懷素與狂草書傳統 |
第9週 |
11/10 |
意造無法:宋代文人書法新局 |
第10週 |
11/17 |
期中考
|
第11週 |
11/24 |
復古為新:趙孟頫與元明書法 |
第12週 |
12/01 |
南宗北斗:董其昌 |
第13週 |
12/08 |
變與奇:晚明書法風尚 |
第14週 |
12/15 |
古為今用:清代碑學書法 |
第15週 |
12/22 |
現代與傳統的對話:廿一世紀的中國書法 |
第16週 |
12/29 |
參觀〔林煥盛書畫修復工作室〕 |
第17週 |
1/05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