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近代建築史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黃蘭翔 
課號
ARHY1013 
課程識別碼
141 113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5,6,7(12:20~15:10) 
上課地點
文20 
備註
亞洲藝術學程學生優先選課。兼通識A12*。。A12*: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45人
外系人數限制:2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m_architectur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嘗試以世界性視野來看近代建築史之發展。作為進一步論述台灣建築的近代化發展找尋其背景體系與脈絡中之位置。然而因為在歐美地區發生近代化運動的同時期,台灣仍處在前進代政治環境不穩定的狀況,讓台灣無暇顧及這方面發展的問題。換言之,從歷史發展脈絡看台灣建築,其處在邊陲位置的現象從未改變過,在日本統治時期如此,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中國崛起後,台灣處在邊陲危機的緊迫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台灣建築近代化的課題從來沒有被正視過,在1960-1970年代世界處在反省近代建築發展的時候,台灣也失去反省的時機,造成對過去歷史的台灣建築無法定位,對於將來的建築發展也失去方向。

基本上,本課程就是站在上述的問題意識下,企圖帶給學生世界性觀點的近代建築發展史的知識,讓要繼續以建築史為研究主題的學生得有近代建築史的基礎知識,也讓將來非以建築史為研究志業的學生,各自思考日常生活、其它專業領域乃至社會、國家的近代化時,可有近代建築史的知識作為對照參考。要特別說明的是,本課程特別強調日本近代建築史知識的發展,主要原因在於非近代知識起源地的非西方國家日本,他們從學習西方開始到20世紀為止,不論是其國內的建築活動本身或是近代建築史知識的建構已有一完整的體系,可以作為非西方國家的台灣建構近代建築知識時的一個借鏡。 

課程目標
讓大學部學生習得「近代建築史」基本知識、並且學習以近代建築史為媒介,理解世界建築史的基礎。
 
課程要求
上課方式主要由老師口頭講授及安排一次至兩次的戶外教學。欲選修此課程的學生,必須在第一次上課時繳交以「何謂台灣近代建築」(800字)為題之選課前報告;此報告佔學期總成績10%。另外選修同學必須在「近代建築史」論述的脈絡裡,於學期中,找出一棟可以稱為「台灣近代建築」的建築案例,在課堂上發表其觀察心得分享給老師與同學,期中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其它的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則分別佔學期總成績的30%與4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本課程的基本教科書為《近代建築史》與《近代建築史圖集》。前一本書一方面順著從18世紀到20世紀前半的時代發展,另一方面則以獨立的單元論述近代建築發展的重要課題的書籍。後者則是收集近代建築史各個階段及主題之重要建築圖集,不但在知識體系上相當完整,而且相對照的參考照片圖集,對於入門知識的學習而言是方便的教科書。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5  「近代建築史」課程說明
 
第2週
9/22  中秋節放假 
第3週
9/29  產業革命與建築 
第4週
10/17  戶外教學:台灣宜蘭現代建築參訪(調課至10/17日) 
第5週
10/13  日本對西洋建築的導入(概論與第1-5節) 
第6週
10/20  日本對西洋建築的導入(第6-7節)、都市的近代性之重編(概論第1-3節) 
第7週
10/27  都市之近代性重編(第4-7節)
19世紀的造形運動(概論與第1節) 
第8週
11/03  19世紀的造形運動(第1-5節) 
第9週
11/10  期中考試 
第10週
11/17  二次世界戰後台灣現代建築 
第11週
11/24  19世紀的造形運動(第6節)與前衛的運動(概說-第3節) 
第12週
12/01  劉國滄建築師演講:靈感城市 
第13週
12/08  荷蘭「樣式」風格派運動(De Stijl)與美國近代建築之形成(概說、1-2節與萊特第一黃金時代) 
第14週
12/15  美國近代建築之形成(萊特部分)與近代主義建築的成立 
第15週
12/22  歷史樣式與裝飾藝術 
第16週
12/29  近代建築的成熟與變貌 
第17週
2011/01/08  對近代的懷疑—地域、環境、傳統— 
第18週
2011/01/12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