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疾病與災難的表演與展示
Performances and Exhibitions of Diseases and Disasters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蔡振家 
課號
Music3009 
課程識別碼
144 309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2 
備註
A1:文學與藝術領域。
總人數上限:7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2PEDD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上,許多人都有機會面對負向的身心狀態,甚至是巨大的創傷或災難,它們未嘗不能轉化為美好的經驗與回憶,或是昇華為藝術作品。從文學作品、歌曲、戲劇,一直到近年的博物館展示,疾病與災難的主題總是一再引起閱聽者的深刻情緒,並從中體驗痛楚、狂亂、渺小、悲憫……,以及心靈昇華。藝術大師的疾病不只是個人的經驗,其傑出作品已然成為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化財;地區性的天災人禍,也可能超越國界,教導全人類迎向不可知的未來。
  情緒心理學專家強調,人們可以從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觀點來看待負向情緒的調適與管理,並以美學角度審視人生中的「常」與「非常」。本課程聚焦於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及博物館學,結合實例與理論,探討疾病與災難的表演與展示。
 

課程目標
藉由表演藝術作品與博物館展示的賞析,學習以多元觀點來看待異常與病態,思考挫折與災難對於生命的意義。本課程除了從心理學及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災難與創傷的相關議題之外,亦著重音樂聆賞與「人文藝術vs.科學」的對話,藉由分組討論與分組報告,希望讓同學們體會跨領域交流的開創性、趣味性、挑戰性。
藉由表演藝術作品與博物館展示的賞析,學習以多元觀點來看待異常與病態,思考挫折與災難對於生命的意義,凸顯情緒管理、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本課程除了從心理學及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災難與創傷的相關議題之外,亦著重藝術賞析與科學人文的對話。藉由分組討論與分組報告,希望讓同學體會跨領域交流的開創性、趣味性、挑戰性。本課程中文教科書的使用,強調中文閱讀、書寫能力的訓練,以及對於知識、理論的融會貫通。
 
課程要求
▲ 欲加簽的同學請閱讀《被展示的傷口—記憶與創傷的博物館筆記》第96-156頁,在 2/25 10:00 之前將閱讀心得(含姓名及學號的word檔,1500字以上)email給本課程的TA王敏而(cellosamwang@gmail.com),加簽名單將在2/26早上公布於討論版,2/26中午之後,名字出現在加簽名單的同學可以憑學生證到音樂學研究所辦公室(樂學館101)向助教領取授權碼。
(一) 每週的指定閱讀材料(約30頁)應在課前讀畢。遵守上課禮儀,不得妨礙他人的受教權。
(二) 與課程相關的心得與問題應發表於ceiba討論區。從第2週至第14週,每人應至少發表五篇文章(視同作業),敘述閱讀教材與上課的心得及問題。
(三) 在第五周,修課同學必須於討論版貼上分組的前三個志願,以便TA 將同學分為12組:(01)東亞情傷歌曲、(02)歐美情傷歌曲、(03)日本暗黑舞踏 & 中國殘疾藝術團、(04)重金屬音樂、(05)《心中的小星星》、(06)《逆光飛翔》、(07)《教會》vs.《賽德克巴萊》、(08)《唐山大地震》、(09)二二八紀念館、(10)景美人權園區、(11)《風之谷》、(12)《怪醫黑傑克ova版》。
(四) 期末報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以特定樂種、作品、展覽為例,深入討論課堂上所提到的觀念。口頭報告的時間為20-23分鐘,請依照範本檔案格式撰寫(新細明體,單行行距,正文size = 11.5,雙面列印),書面報告的字數為5000-10000字。
(五) 口頭報告應經過適當的排練,去蕪存菁,結構不宜太零碎。口頭報告應穿插音樂影片,甚至是猜謎遊戲,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二 14:00~16:00 
指定閱讀
(A) 蔡振家(2011)《另類閱聽—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B) 陳佳利(2007)《被展示的傷口—記憶與創傷的博物館筆記》。台北:典藏。
 
參考書目
▲從「情傷歌曲」看「負向心理狀態」
朱光潛(1995/1933)《悲劇心理學》。台北:日臻。
Sontag, S.著,刁筱華譯(2000)《疾病的隱喻》。台北:大田。
▲抑制解除與藝術才華
Ostwald, P. F.著,吳家恆譯(1999)《鋼琴怪傑顧爾德:天才的狂喜與悲劇》。台北:先覺。
Fung, C. H. M. (2009). Asperger’s and musical creativity: the case of Erik
Sati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6(8): 775–783.
▲舞蹈之神Nijinsky
Nijinski, V.著,劉森堯譯(2002)《尼金斯基筆記》。台北:心靈工坊。
Ostwald, P. F. (1991). Vaslav Nijinsky: A Leap into Madness. London: Robson.
▲躁鬱作曲家與瘋狂場景
Ostwald, P. F.著,張海燕譯(2003)《天使與魔鬼之舞—舒曼的一生》。台北:高談文化。
席慕德(1997)《沃爾夫歌曲集「莫里克詩篇」之研究》。台北:世界文物。
陳芳英(2009)《戲曲論集:抒情與敘事的對話》。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災難片與電影配樂
梁啟慧音樂工作室〈談電影音樂與當代原創配樂大師〉
http://www.chihuiliang.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544
▲表演藝術中的病態嗓音
袁世海、徐城北(1990)《京劇架子花與中國文化》,北京:文化藝術。
高友工(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Walser, R. (1993). 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 Hanover, NH: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災難、創傷記憶、博物館
Hudson, K.著,徐纯譯(2003)《有影響力的博物館》。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陳佳利(2011)〈博物館中的文學風景—臺灣文學博物館的發展脈絡與展示內涵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
25: 39-66。
陳佳利(2010)〈身障者之再現與發聲:論「樂生博物故事館」之展示建構〉,《臺灣社會研究》80: 287-
319。
陳佳利(2009)〈創傷、知識與回憶—探921地震教育園區的展示建構與詮釋〉,《臺灣文獻》60: 1-32。
▲日本的原爆紀念館
永井隆著,賴振南譯(2008)《長崎和平鐘聲》。台北:上智。
▲《螢火蟲之墓》賞析
Sontag, S.著,陳耀成譯(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
野坂昭如著,賴明珠譯(2007)《螢火蟲之墓》。台北:貓巴士。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報告 
20% 
口頭報告前一分鐘繳交紙本書面報告。此項評分將參考組員互評之結果,組員互評視同作業,未在2013/06/15前上網填寫者,扣總分二分。 
2. 
期末考 
20% 
以open-book方式進行,範圍為第11週至第17週的上課內容,會事先公布題庫。 
3. 
討論板 
20% 
ceiba討論板中的貼文數量與品質。 
4. 
小考 
30% 
以open-book方式進行,會事先公布題庫。 
5. 
平時成績 
10% 
課堂上由老師提問,抽點同學回答,在第15-17周會全面點名。修課同學每缺席一次扣總分三分。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8  課程簡介 
第2週
2/25  從「情傷歌曲」看「負向心理狀態」 
第3週
3/04  抑制解除與藝術才華 
第4週
3/11  躁鬱作曲家與瘋狂場景 
第5週
3/18  小考、孫悟空的妥瑞症 
第6週
3/25  亂世英雄的病史 
第7週
4/01  災難片與電影配樂(來賓:梁啟慧老師) 
第8週
4/08  表演藝術中的病態嗓音 
第9週
4/15  從persona到personality 
第10週
4/22  另類的美感經驗、小考 
第11週
4/29  災難、創傷記憶與博物館 
第12週
5/06  戰爭紀念博物館的展示與敘事 
第13週
5/13  日本的原爆紀念館 
第14週
5/20  《螢火蟲之墓》賞析 
第15週
5/27  分組報告:第1-4組 
第16週
6/03  分組報告:第5-8組 
第17週
6/10  分組報告:第9-12組 
第18週
6/17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