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東亞近代文學選讀 A SELECTION OF READINGS FROM CONTEMPORARY EAST ASIAN LITERATURE |
開課學期 |
98-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張文薰 |
課號 |
TwLit5013 |
課程識別碼 |
145 U019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3,4,@(10:20~) |
上課地點 |
新503 |
備註 |
兼臺灣研究學程兼通識A13。。A13*:文學與藝術、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48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2eastasialit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涵蓋臺灣、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在內之東亞區域,在近現代史發展過程中以種種形式、力量密切相關,除了影響己身歷史外,更對彼此現代文化之形成產生交互影響。其中臺灣原為中國領土,1895年之後成為日本殖民地;朝鮮則原為中國藩屬,後亦成為日本殖民屬國。臺灣、日本、韓國原皆在以中國為圓心層層推延之儒教倫理圈之內,卻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率先西洋化而改變了這樣的力學關係。而東亞世界秩序與世界觀的改變,於文學領域呈現豐富且複雜的樣貌。以近代文學最具代表性的文體「小說」而言,即可見形式語言的由文言至白話,內容層面則由教化至個人心性的發抒;主題的開拓與探討層面的深入,在中日台三地近代小說說時而同調,時而產生時差或絕對差異。本課程以日本近代小說為軸,於課程中提示台灣文學、中國文學之相關表現與共同主題,希望引領修課者在面對當代文學•文化議題時,能因為對於歷史縱深與東亞區域的連帶性有一定認識,而產生更為豐富與活潑的觀看與思考。
|
課程目標 |
課程從日本明治維新之十九世紀末葉開始,依時間序列選擇日本近代小說名作,以 1.空間配置與認知2.性別關係之重組3.歷史與國族意識4.敘述形式與主題內容的變遷 為主軸,冀能使修課者對於東亞區域之文學•文化進程,以及國民特性等產生更為多元化之認識。 |
課程要求 |
須於課前讀完當週文本 參與討論 並加入分組報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上課時提示 |
指定閱讀 |
影印文本一份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與討論課表現 |
30% |
|
2. |
分組報告 |
30% |
|
3. |
期末考試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課程說明與介紹 |
第2週 |
3/01 |
影片:「野菊之墓」;文本:伊藤左千夫《野菊之墓》 |
第3週 |
3/08 |
森鷗外〈舞姬〉 |
第4週 |
3/15 |
影片「夢十夜」;夏目漱石〈夢十夜〉 |
第5週 |
3/22 |
樋口一葉〈比肩〉 |
第6週 |
3/29 |
影片:「羅生門」;文本: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羅生門〉 |
第7週 |
4/05 |
放假 |
第8週 |
4/12 |
谷崎潤一郎《癡人之愛》 |
第9週 |
4/19 |
影片:「伊豆的舞孃」;文本: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 |
第10週 |
4/26 |
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 |
第11週 |
5/03 |
中島敦〈虎狩〉〈李陵〉 |
第12週 |
5/10 |
知識份子與戰爭責任影片:「母親」 |
第13週 |
5/17 |
分組報告1:尾崎紅葉〈金色夜叉〉 |
第14週 |
5/24 |
分組報告2:夏目漱石《三四郎》 |
第15週 |
5/31 |
分組報告3:芥川龍之介〈地獄變〉 |
第16週 |
6/07 |
放假 |
第17週 |
6/14 |
分組報告4:中島敦〈山月記〉 |
第18週 |
6/21 |
期末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