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礦物與生活 MINERALS AND LIFE |
開課學期 |
97-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黃武良 |
課號 |
Geo1010 |
課程識別碼 |
204 4873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5,6(12:20~14:10) |
上課地點 |
共201 |
備註 |
A7:物質科學領域。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20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71minerallif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之目的在於(一)協助學生認識周圍環境所遇到的礦物及其對人類生活及文明的影響; (二)經由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與巧美的欣賞,培養學生愛好大自然的特質; (三)統整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經濟等領域,拓展學生之視野,啟發個人之創造力。(10/18及10/25週六於金瓜石進行野外地質考察可自由參加)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之目的在於(一)協助學生認識周圍環境所遇到的礦物及其對人類生活及文明的影響; (二)經由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與巧美的欣賞,培養學生愛好大自然的特質; (三)統整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經濟等領域,拓展學生之視野,啟發個人之創造力。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每週上課2小時(包括標本展示、實驗室礦物鑑定、參觀博物館或野外地質考察)
課程內容大綱及進度:(詳細課程大綱請見附件一)
(一) 礦物─大地的結晶
(二) 大自然的神奇─礦物的科學與藝術
(三) 地球─岩石的故鄉
(四) 人類的寵兒(I) ─ 認識寶石礦物
(五) 人類的寵兒(II) ─寶石礦物的多樣性
(六) 地球千錘百鍊的產物─礦物的生與死
(七) 永恆的礦物─鑽石
(八) 生物與礦物
(九) 礦物與人類文明
(十) 人類文明的見證人─玉與石
(十一) 台灣的礦物及玉石
(十二) 礹石的美─臺灣土地故事
(十三) 礦物在現代生活上之應用─科技工業之母
(十四) 礦物的原罪─大眾健康與地質環境災害的元兇
(十五) 礦物的血與汗─溫泉與溫泉文化
(十六) 太空來的稀客─隕石、月岩與火星岩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二 09:00~18:00 |
參考書目 |
Gems & Crystals from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ofianides, A.S. and Harlow, G.E., 1990. Simon and Schuster, New York,
礦物學。Klein, G. and Hurlbut, C.S., Jr. (黃怡禎譯)。地球科學文教基金會,民國89年。
岩石與礦物圖鑑。Pellant, C. and Taylor, H.(朱靜江譯)。貓頭鷹,民國86年。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試 |
35% |
|
2. |
期末考試 |
35% |
|
3. |
平時小考及報告 |
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