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全球化研究101 GLOBALIZATION STUDIES 101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簡旭伸 |
課號 |
Geog4013 |
課程識別碼 |
208 4715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5,6(12:20~14:10) |
上課地點 |
普406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A35:世界文明、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 總人數上限:88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globalization101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在今日的台灣,全球化的過程已經廣泛影響台灣社會各個層面,社會議題已需要放置於全球化的脈絡中,不同的學術領域出現許多針對全球化現象的研究。但因為人文社會科學過度的分工,造成不同學術領域間在方法論與研究議題上缺乏溝通,造成學生在研究全球化相關的議題上,僅能從片面或自身所的學科領域來進行詮釋。本課程延續上學年度的開課精神,在台灣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下的整合型大型計畫「全球化研究總計劃」的研究合作基礎下,再擴大邀及其它學術領域的老師,共同開設全球化研究101課程,其中包含政治經濟領域、人文社會領域、空間視野領域等三大學術領域,希望提供學生全球化研究中不同學術領域的視野及想像;同時也藉由通識課程的安排不讓學生與不同系所的學生共同進行全球化研究的思辯機會。
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以不同學術領域的老師負責講授其所屬領域的全球化研究視野與想像,讓同學能累積廣泛的全球化思維。另外也要求學關心近期的國際新聞時事,以了解當今全球化過程如何進行,同時與全球化理論進行對話,讓學生除了增進全球化議題視野外,也能充分地將理論與現實生活呼應。再者,更希望學生能在理論的實踐中訓練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分析當今全球化過程中造成的各種面向的議題如環境、人權、社會正義等是如何造成全球化發展不均結果,也希望挑趇學生對於全球化下產生的弱勢關懷,並反思自己在當今社會中角色的定位,以期待學生能有全面的學習過程。 |
課程目標 |
預計此課程開設之後,可以產生下列幾項正面效益:
(1) 補齊台灣大學現行課程結構中,有關全球化的單一課程太過專一而缺乏宏觀的不足;
(2) 擴大並增加學生對於全球化知識的興趣,透過不同學科對於全球化的討論,以為增進學生對於全球化增進創造力、綜合能力、判斷力、批判能力、認知技巧等;
(3) 同時也可以讓不同領域教師有機會可以共同討論全球化議題,減少學科之隔閡時也可以促進跨學科之合作發展。 |
課程要求 |
本課為培養學生在全球化過程的多樣視野,除了提供不同學科領域的全球化想像外,也需倚賴學生課後自我的充實。於此,本課程對學生課後的自習要求以課程安排之作業為主,包含每週外電新聞閱讀與整理及問題提問;一千到一千五百字的國際組織報告書分析一則;分組整合性期末作業。透過新聞時事的蒐集以讓學生習於閱讀外語新聞來擴展全球化的視野,也希望學生透過新聞閱讀以持續關注特定國際事件的演變歷程。本課程也要求學生能將本課程的指定用書自習完畢,以增進學生對全球化過程的整合性理解,彌補以各別學科作為課程安排方式的不足。另外由於課程包含跨領域的全球化研究角度,學生也可依自己的興趣或專業領域,利用本課程所列舉之參考用書或其它全球化相關領域的書籍進行延伸閱讀,以深化學生對某一領域的全球化研究的理解。透過學生課後自我的學習希望能夠更豐富學生在全球化學術領域中的內涵。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15:00~18:00 |
參考書目 |
中文共通性著作或譯作:每週課堂公告。 |
指定閱讀 |
囿於本課程預計開設給對全球化研究有廣泛興趣,但目前卻限於既有學校課程結構尚未聽取不同學術領域的大學部學生,考量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在英文用詞上仍多所差異,所以在指定用書方面以中文最新著作或是譯作為主,茲整理閱讀書單如下:
這就是你面對的全球化 La mondialisation racontee a ma fille ,安德列.傅頌 (Andre Fourcans),譯者:伍忠森,出版社:博雅書屋,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破解全球化難題的經濟預告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譯者:黃孝如,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假全球化,張小虹,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全球化浪潮,Jagdish Bhagwati,譯者:周和君,出版社:達人館,出版日期:2007年05
月
《失敗的國家》濫用權力與侵犯民主 Failed states the abuse of power and the
assaulton democracy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譯者:謝佩妏,出版社:左岸
文化,出版日期:2008年8月
《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 Globalisation, democracy and
terrorism,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譯者:吳莉君,出版社:麥田,出版
日期:2008年10月
《3天讀懂世界史》考古學家帶你重新發現世界,櫻井清彥,譯者:洪玉樹,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09年6月
《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劉必榮,出版社:先覺出版,出版日期:2008年8月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作業 |
20% |
1.每週蒐集外電新聞一則(與下週上課主題相關的國際新聞)並評論,上傳期限為每週日晚上12:00pm前。
2.每週問題提問 (與下週上課主題相關問題),上傳期限為每週日晚上12:00pm 前。
3.第五週起,小組輪流整理上週同學上傳之新聞評論,並分享新聞搜尋與分析撰寫心得,該小組當週不需繳交新聞評論與提問。
4.針對同學的評論在課堂中做回應與討論(非必要,加分用) |
2. |
期中報告 |
40% |
國家趨勢分析:挑選一開發中或低度開發國家進行該國趨勢分析。(同學挑選的國家以不重複為原則)
1.利用國際組織出版的年度報告或相關資料庫,挑選十張圖表,進行某國家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趨勢分析 (1,200 -1,500字,中文,社論格式,附件為十張圖表)。
2.第五週 09/10/15 交作業題目。
3.第十週 09/11/19 下課結束前繳交紙本,並且於當天晚上將電子檔上傳至ceiba。 |
3. |
期末報告 |
40% |
題目:當代全球化下最關鍵的時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1.分組 (5-6人一組) 製作一張「當代全球化下最關鍵的時空」簡報,格式為一張投影片,說明特定理由五則。
2.第四週09/10/08確認分組。
3.第十五週09/12/24 上傳投影片至ceiba。
4.第十六週09/12/31上傳小組期末書面報告至ceiba(3,500~4,000字,新細明體,12號字,1.5倍行高,並標明小組分工方式)。
5.第十七09/01/07、十八週09/01/14小組期末報告(15分鐘)。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7 |
簡旭伸博士/課程介紹,以及全球化歷史與地理 |
第2週 |
9/24 |
徐則謙博士/全球化下的貿易 |
第3週 |
10/1 |
林明仁博士/全球化下的勞動市場變遷 |
第4週 |
10/08 |
瞿宛文博士/全球化下的產業變遷 |
第5週 |
10/15 |
劉錦添博士/全球化中的國際組織 |
第6週 |
10/22 |
林子倫博士/全球環境治理 |
第7週 |
10/29 |
施世駿博士/全球化與福利國家 |
第8週 |
11/05 |
曾嬿芬博士/ 全球化下的移民 |
第9週 |
11/12 |
黃囇莉博士/全球化視野下的認同困境與出路 |
第10週 |
11/19 |
童元昭博士/全球化的人類學 |
第11週 |
11/26 |
林以正博士/全球化下的人際互動行為 |
第12週 |
12/03 |
陶儀芬博士/全球化與民主政治 |
第13週 |
12/10 |
周素卿博士/"打造"全球城市 |
第14週 |
12/17 |
簡旭伸博士/全球化下的國際合作與發展 |
第15週 |
12/24 |
王志弘博士/全球化下的跨國消費地景 |
第16週 |
12/31 |
夏鑄九博士/建築好萊塢?全球城市的虛擬與真實 |
第17週 |
1/07 |
簡旭伸博士/ 學生期末報告 (一) |
第18週 |
1/14 |
簡旭伸博士/ 學生期末報告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