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公民社會基本價值 BASIC VALUES OF CIVIL SOCIETY |
開課學期 |
96-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江宜樺 |
課號 |
PS4517 |
課程識別碼 |
302 2293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普103 |
備註 |
限280人。。A45*:哲學與道德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21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61bv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探討公民社會基本價值之通識課程,進行方式以演講為主,涵蓋項目包括:(1) 何謂規範性價值,(2) 自由的意義與分類,(3) 民主的實踐及其問題,(4) 法治觀念與憲政傳統,(5) 平等的永恆訴求,(6) 正義社會的原則。在每個基本價值的處理上,都先以一週介紹該觀念的主要意涵,再以一週討論該觀念所涉及的現實問題。修課同學不需具備特定學科背景,但必須每週閱讀指定教材,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為探討公民社會基本價值之通識課程,主要目的在藉由分析若干重要之社會基本價值,激發同學反省、批判政治社會問題的能力,並促使進一步涉獵政治思想原典。 |
課程要求 |
閱讀指定教材,準時上課,發言討論,期中考,期末考。
本課程嚴禁上課睡覺、聊天、吃東西、打手機或考試作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一 10:00~12:00 備註: 若需其他時間面談,請email另約時
間。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建議閱讀原典:
1. Aristotle 著,顏一、秦典華譯,《政治學》,台北:昭明,
2003。
2. John Locke 著,葉啓芳,瞿菊農譯,《政府論次講》,台北:
唐山,1986。
3. Alexis de Tocqueville 著,秦修明等譯,《民主在美國》,台
北:貓頭鷹,2000。
4. John. S. Mill 著,程崇華譯,《論自由》,台北:唐山,
1986。
5. 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 著,管中琪、黃俊龍譯,
《共產黨宣言》,台北:左岸,2004。
6. Isaiah Berlin 著,陳曉林譯,《自由四論》,台北:聯經,
1986。
7. John Rawls 著,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正義論》,台
北:桂冠,2003。
建議二手文獻:
1. Will Kymlicka 著,劉莘譯,《當代政治哲學導論》,台北:聯
經,2003。
2. Gordon Graham 著,黃藿譯,《當代社會哲學》,台北:桂冠,
1995。
3. D. D. Raphael 著,王玉種等譯,《政治哲學中的論題》,台
北:幼獅,1977。
4. Adam Lent 著,葉永文等譯,《當代新政治思想》,台北:揚
智,2000。
5. Norman P. Barry,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Political
Theo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9.
6. Andrew Heywood, Politic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 3rd
ed.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7. Robert E. Goodin and Philip Pettit (eds.), A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Oxford: Blackwell,
1993.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40% |
範圍為前八週授課內容,採申論題 |
2. |
期末考 |
40% |
範圍為後八週內容,採申論題 |
3. |
上課出席及小考 |
20% |
每次答對者得 2 分,答錯者 1 分,缺席者 0 分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9 |
導論:何謂公民社會?
(顧忠華,〈公民社會在台灣的成形經驗〉) |
第2週 |
9/26 |
規範性價值如何可能?
(林火旺,《倫理學》,頁 29-41、
江宜樺,〈價值相對主義的時代〉) |
第3週 |
10/03 |
價值多元主義的真正意涵
(江宜樺,〈公共領域中理性溝通的可能性〉、林火旺,《道德》,頁 109-135) |
第4週 |
10/10 |
國慶日(停課一次) |
第5週 |
10/17 |
自由的意義與分類(蕭高彥,〈自由〉、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頁 3-22) |
第6週 |
10/24 |
自由的保障與限制(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頁 285-317, 351-362) |
第7週 |
10/31 |
民主的起源與發展(江宜樺,〈民主政治〉) |
第8週 |
11/07 |
現代民主的實踐及其問題(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頁 319-349) |
第9週 |
11/14 |
期中考(考古題請見右邊檔案) |
第10週 |
11/21 |
法治觀念與憲政傳統(吳玉章,《法治的層次》,頁3-49) |
第11週 |
11/28 |
非西方國家的法治困境(曾國祥、許家豪。〈前現代公民意識:台灣法治困境的保守主義解析〉) |
第12週 |
12/05 |
平等的永恆訴求(錢永祥,〈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許國賢,《財產與政治:政治理論論文集》,頁 45-84) |
第13週 |
12/12 |
平等與社會福利制度(古允文,〈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制度的思考〉) |
第14週 |
12/19 |
多元文化社會中的平等問題 |
第15週 |
12/26 |
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謝世民,〈正義〉) |
第16週 |
1/02 |
正義社會的原則及其爭議(陳宜中,〈社會正義 vs.市場正義:論自由主義思想裡的兩種正義觀點〉) |
第17週 |
1/09 |
本學期課程之回顧與討論 |
第18週 |
1/16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