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國際關係概論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開課學期 |
112-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唐豪駿 |
課號 |
PS4618 |
課程識別碼 |
302 5190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6,7(13:20~15:10) |
上課地點 |
社科201 |
備註 |
本課程為純通識課程,政治系學生修習本課程不計入畢業學分。。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 總人數上限:100人 外系人數限制:8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大學部通識課,故在難度上不會太高,首先教導國際關係學的基本觀念,讓學生熟悉國關術語,而後則以近代國際關係史的時序脈絡,說明每個時期重要國際關係理論的辯論與演進。希冀藉由國際關係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的學習,培養學生社會科學的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促使學生能自行追蹤跟進國際關係的新興發展,並進行獨立思考與情勢分析。
為使同學更能切身體會到現實國際關係,本課程有分組的設定,每個組即代表一個國家,以組為單位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將透過分組進行課堂參與,感受到國際關係中的同盟行為與權力政治。包括強國與弱國的權力不對稱、國家中心論、具有互信基礎的攻守同盟、權宜結合的策略性同盟、權力平衡與集體安全、國家意圖難以確認、同盟中的搭便車行為、政治議程設定等。故基於課程設計,本課程不接受旁聽。 |
課程目標 |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表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將隨著科技發展而跟不上時代,但通識教育培養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則是「可帶走的盛宴」,能影響人一輩子。國際形勢瞬息萬變,介紹當前國際互動與衝突熱點,隨著學生畢業便容易「跟不上時代」,也難以單純地藉由了解國際現勢便擁有「國際觀」。本課程係「國際關係」概論,而非「國際現勢」概論,故本課程內容旨在協助學生了解國際關係的基礎概念,基於對不同歷史事件與衝突焦點的討論,逐步建立學生對國際關係學的了解,最終養成學生對國際關係的自我分析能力。在課程設計上,除了單純的知識授予,更強調互動式學習,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參與,更能從「人際關係」中學習「國際關係」,藉由親身體驗加深其對國際關係基本概念與研究課題的印象。
此外,本課程屬於「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故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分析能力。尤其是運用所學的國際關係基礎概念與理論,對於當前形勢或未來情境的邏輯分析與決策判斷。故期中考與期末考皆以申論題訓練學生社會科學的思維方式,以期學生未來能將社會科學的獨立思考、情勢分析運用於實際生活中。 |
課程要求 |
(一)期中考(10%):一題申論題,限時30分鐘作答。
(二)平時成績(50%):分組完成上課筆記與課堂參與。
1. 課堂必須進行分組,但可自由選擇組員,每組二到五人不等,分組確認後請繳交組名、組長、組員名單、成員聯繫方式。
2. 自第二週起,以組為單位,每週四晚上十點以前繳交一份課堂筆記,作為該組當週的平時成績。
3. 課堂提問或回答問題,表現良好者,以組為單位加分。
4. 由學生擬定期末考題。以本課程指定閱讀為出題範圍,題型為是非題或選擇題,考題經老師及助教通過並納入題庫者,以組為單位加分。題庫原則上不公開,但各組可自行交換資訊。
5. 沒有組內互評機制,無需繳交組員分工表。
6. 一旦分組確定,學期內不可退出、變換組別,但可更換組長。
7. 可以個人方式就本課程內容之延伸閱讀(參考書目)繳交心得報告,優者得額外加分。
8. 課堂以外之提問或討論,表現良好者,以個人名義加分。
(三)期末考(40%)
1. 是非題、選擇題占50分,從本學期題庫中選取。
2. 申論題(一題)占50分。
(四)備註:
1. 若出現分組困難或無法尋得組員,得由助教協調分組。
2. 本課程得視學生考試或上課情況,調整配分比重。
3. 若因疫情改為遠距教學,將視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調整。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二 15:20~17:10 |
指定閱讀 |
待補 |
參考書目 |
於正式上課後發放課程大綱,依每週課程進度提供參考書目。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10% |
一題申論題,限時30分鐘作答。 |
2. |
平時成績 |
50% |
1.課堂必須進行分組,但可自由選擇組員,每組二到五人不等,分組確認後請繳交組名、組長、組員名單、成員聯繫方式。(組長需公開e-mail作為各組之間的聯繫方式,組員聯繫方式僅供老師及助教有重要事情聯繫時使用。)
2.自第二週起,以組為單位,每週四晚上十點以前繳交一份課堂筆記,作為該組當週的平時成績。(邀請講者演講亦須繳交,故總共要交12次的課堂筆記。)
3.課堂提問或回答問題,表現良好者,以組為單位加分。
4.由學生擬定期末考題。以本課程參考書目為出題範圍,題型為是非題或選擇題,考題經老師及助教通過並納入題庫者,以組為單位加分。題庫原則上不公開,但各組可自行交換資訊。
5.沒有組內互評機制,無需繳交組員分工表。
6.一旦分組確定,學期內不可退出、變換組別,但可更換組長。
7.可以個人方式就本課程內容之延伸閱讀繳交心得報告,優者得額外加分。
8.課堂以外之提問或討論,表現良好者,以個人名義加分。 |
3. |
期末考 |
40% |
1.是非題、選擇題占50分,從本學期題庫中選取。
2.申論題(一題)占50分。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以錄影輔助 |
作業繳交方式 |
|
考試形式 |
|
其他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05 |
課程簡介與分組 |
第2週 |
9/12 |
國際關係的本質:無政府狀態與行為者 |
第3週 |
9/19 |
國際關係的本質:權力與利益 |
第4週 |
9/26 |
國際關係的本質:國際體系 |
第5週 |
10/03 |
科技與國關(邀請烏凌翔老師演講) |
第6週 |
10/10 |
國慶放假一日 |
第7週 |
10/17 |
傳統權力平衡理論與集體安全制度 |
第8週 |
10/24 |
美蘇冷戰與美中關係正常化 |
第9週 |
10/31 |
期中考(考後檢討:國際關係之分析與寫作技巧) |
第10週 |
11/07 |
後冷戰國際秩序:美國霸權下的一超多強 |
第11週 |
11/14 |
後冷戰國際秩序:美國霸權秩序 |
第12週 |
11/21 |
新冷戰?:美國霸權與中國崛起 |
第13週 |
11/28 |
新冷戰?:美中貿易戰與科技競爭 |
第14週 |
12/05 |
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台灣 |
第15週 |
12/12 |
美中台三角關係(邀請陳方隅老師演講) |
第16週 |
12/19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