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6 |
課程介紹
觀看紀錄片《Breakless》(三宅響子 2014):公視版本《80秒殺人事件》
|
第2週 |
3/05 |
導論:社會學的想像
Johnson, Allan. 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允諾》(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群學。閱讀第一章,「森林、樹群、還有那件事」。
藍佩嘉,2019,《拼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的童年》。台北:春山。(閱讀「第一章:當代父母為何如此焦慮?」、「結論:不安的親職」)
上課活動:請帶一個你常喝的含糖飲料空殼。請用粗簽字筆把糖的公克數,寫在A4紙對半的大小,並貼到空殼上,帶到教室。討論課活動:連結父母的焦慮與歷史社會 |
第3週 |
3/12 |
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Brinton, Mary. 2016. “Intentions to Actions: Norms as Mechanism Linking Micro-Macro Level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60:1146-1167. (指定閱讀範圍:1148-1152)
討論課活動:交流作業一「連結日常生活的千十人清單」
作業一「連結日常生活的千十人清單」(個人作業,1000字,3/11星期四12:00上傳ceiba網站,3/12繳交紙本,在討論課進行討論。)
|
第4週 |
3/19 |
文化、差異與霸權
Johnson, Allan. 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允諾》(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群學。閱讀第二章,「文化—符號、觀念和生活種種」。
Goffman, Erving. 2010[1963],《污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曾凡慈譯)。台北:群學。閱讀「污名與社會身份」(頁 1-49)。
趙恩潔,2020,「如果在台灣,一個穆斯林:文化作為意義之流」,頁149-176於《南方的社會,學(上)》(趙恩潔主編)。台北:左岸文化。
討論課活動:我們與穆斯林的距離
|
第5週 |
3/26 |
常模與社會控制
夏傳位,2008,「掀開卡債族的面紗」,頁39-70於《塑膠鴉片》。台北:行人。
陳政亮,2015/12/22,「競爭人格的養成」,出自「巷仔口社會學」部落格(http://twstreetcorner.org/2015/12/22/chenjengliang/)
客座主講(10:20—12:10):柯昀青(冤獄平反協會倡議主任)
|
第6週 |
4/02 |
溫書假 |
第7週 |
4/09 |
科層組織與勞動
Ritzer, George. 2002[1993]. 《社會的麥當勞化》(林祐聖、葉欣怡譯)。台北:弘智。(閱讀「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頁42-72)。
吳偉立,2010,《血汗超商:連鎖加盟如何變成鏈鎖枷盟》。台北:群學。(閱讀第四章「櫃檯後的故事」)
討論課活動:交流作業二「我的中學時代」
作業二「我的中學時代」(個人作業,1000字,4/8星期四12:00上傳ceiba網站,4/9繳交紙本,在討論課進行討論。)
|
第8週 |
4/16 |
不平等與社會問題
Johnson, Allan. 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允諾》(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群學。閱讀第三章「社會生活的結構」。
Wilkinson, Richard & Kate Pickett. 2019[2018]. 《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台北:時報出版。閱讀「第二章:貧富差距、他人評價的焦慮與精神疾病」(頁59-89)。
Klinenberg, Eric. 2021[2018].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台北:臉譜。閱讀「前言:社會性基礎設施」(頁5-35)。
討論課活動:台大校園的社會性基礎設施 |
第9週 |
4/23 |
不平等的機制與改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Wilkinson, Richard & Kate Pickett. 2019[2010].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台北:時報出版。閱讀「第十六章:打造未來」(頁273-313)。
陳東升,2017,「另類經濟模式的比較與探討」,頁572-605,於《未竟的奇蹟》(李宗榮、林宗弘主編)。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討論課活動:交流作業三
作業三「我們社區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個人作業,1000字,4/22星期四12:00上傳ceiba網站,4/23繳交紙本,在討論課進行討論。)
|
第10週 |
4/30 |
性/別與權力
Connell, Raewyn. 2011[2009]. 第二章「學校、礦場、性與戰爭」於《性別的世界觀》。台北:書林。
黃淑玲、白爾雅,2018,「男子氣概的建立」,頁149-170於《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討論課活動:規劃作業四「基層工作者勞動處境調查」(想要探查什麼問題)
作業四「基層工作者勞動處境調查」(兩人一組執行作業,2000字,5/20星期四12:00上傳ceiba網站,5/21繳交紙本作業。5/21與5/28以PPT進行口頭報告)
|
第11週 |
5/07 |
權力、政治體系與公民社會
林國明,2014,「全民健保的道德共同體」,頁300-319於《秩序繽紛的年代》。台北:左岸。
Erik Olin Wright. 2015[2010]. 「真實烏托邦(一):社會賦權與國家」,頁209-254於《真實烏托邦》(黃克先譯)。台北:群學。
討論課活動:規劃作業四「基層工作者勞動處境調查」(找到哪些背景資料) |
第12週 |
5/14 |
進行調查 |
第13週 |
5/21 |
環境與風險社會
Winner, Langdon. 2004[1986]. 「技術物有政治性嗎?」(方俊育、林崇熙譯,林崇熙校訂、導讀),頁123-150於《科技渴望社會》(吳嘉苓、雷祥麟、傅大為編)。台北:群學。
討論課活動:PPT報告作業四「基層工作者處境調查」I
|
第14週 |
5/28 |
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
小熊英二,2015[2012],「如何改變社會」,頁328-381於《如何改變社會:反抗運動的實踐與創造》。台北:時報。
Epstein, Steven. 2000. 民主、專業知識、和愛滋療法運動(程雅欣譯),頁225-256於《科技渴望性別》(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台北:群學。
討論課活動:PPT報告作業四「基層工作者處境調查」II
|
第15週 |
6/04 |
情慾與親密關係的民主化
陳美華,2018,「重建親密領域:複數的性、關係與家庭構成」,頁1-26於《慾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台北:巨流。
周華山,2001,「非獨佔式情慾論述」,頁168-185於《無父無夫的國度?》。香港同志研究社。
觀看紀錄片「性高潮有限公司」(Liz Canner導演,2009年)
|
第16週 |
6/11 |
實踐社會學、思索未來
Johnson, Allan. 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允諾》(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群學。閱讀第六章「實踐社會學、思索未來」。
上課活動:基層工作者處境調查最佳報告獎、期末Kahoot有獎聯歡
討論課活動:交流作業五「最值得推薦的三個社會學洞見」
作業五「最值得推薦的三個社會學洞見」(個人作業,1000字,6/10星期四12:00上傳ceiba網站,6/11繳交紙本,在討論課進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