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社會學甲下 Introductory Sociology (a)(2)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范 雲 |
課號 |
Soc1005 |
課程識別碼 |
305 101A2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共201 |
備註 |
實習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7:30~19:20,分組進行。兼通識A5*。。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Soc1005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門課的上下學期設計,是循序漸進,相互配合的。我們在上學期的課程中學習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並開始學習如何觀察社會現象。下學期的課程,則著重於了解台灣社會的基本樣貌,並學習如何問問題,以及閱讀本土社會學各領域的基礎研究。相較於上學期,下學期的課程在英文以及整體閱讀份量上,也會加重。
|
課程目標 |
在這個學期的課程中,除了開始磨練英文閱讀能力外,我們將從許多社會學的經驗作品中,學習以社會學的重要概念來分析我們身處的台灣社會,以及其他國家的經驗。 |
課程要求 |
課前閱讀,上課準時參與,並撰寫上課心得:同學上課的發言以及上課心得除了構成平常成績的主要依據外,更重要的,將是我們理解學習狀況,並適時調整學習內容的重要指標。依照每次上課的狀況而定,我會要求同學在下課前的五分鐘,以具名的方式寫下上課心得。同學們可自由回應當天的課堂中,有什麼非常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部份,以及為什麼。
先事聲明:由於教室中的師生互動是一門課成敗的核心,因此,如果你被發現缺席達四次,將被要求退選。上課中請勿將手機、筆電等電子產品置放於桌面或使用(若有特殊需求,請先徵得老師同意)。PPT檔案都會在課後上傳至CEIBA。
評分要求:平時成績20%(預習小考10%+小組討論10%);期中考20%;期末考20%;小作業20%;期末團體報告20% (15%+互評5%)
每堂上課前會針對該周內容進行指定閱讀的小考,期末將取最高的十次成績登記。期中與期末考都是 in class(不能參考書籍筆記)。
小組討論的部分由助教負責,每位同學皆需參與助教負責帶領的小組討論,助教會根據參與質量評分。缺席達三次者,小組討論成績可能零分(遲到早退超過十分鐘者以缺席計)。
本門課有兩份指定小作業,詳細內容將在上課時說明。
期末團體報告的主題為針對一帶有社會偏見或不平等的現象,提出解決對策。詳細內容,將在第一堂課時說明。
鼓勵學習制:學習是你的,分數也是。同學們可選擇課程大綱上的延伸閱讀書單,自行閱讀與撰寫兩千字以內的閱讀報告給助教,經批改合格者可加一分(不合格遭退件可改寫後重交)。全學期最多可加四分。5/27之後不再接受繳交。
*作業、考試與報告皆不可剽竊他人作品,抄襲讀本或網路資料若經確定則本堂課總成績將不及格。同學請自行學習引用文獻的正確方式。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待補 |
參考書目 |
每周指定閱讀進度請參考課程大綱(檔案可於課程進度下,第一周內容檔案處下載)。
參考書目請見課程大綱中的延伸閱讀書目(可參考評量方式下的鼓勵學習制)。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4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3/03 |
台灣經濟 I 工作與勞動 |
第3週 |
3/10 |
台灣經濟II歷史與轉型 |
第4週 |
3/17 |
土地與社區I |
第5週 |
3/24 |
醫療與照顧體制 |
第6週 |
3/31 |
學校與教育體制 |
第7週 |
4/07 |
全球化-消失的工作 |
第8週 |
4/14 |
溫書假 |
第9週 |
4/21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8 |
桌遊學習 & 準備期末報告 |
第11週 |
5/05 |
異性戀體制 |
第12週 |
5/12 |
台灣政治的歷史與現實 |
第13週 |
5/19 |
校外教學 |
第14週 |
5/26 |
結語—社會學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