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校園文化資產詮釋
NTU HERITAGE INTERPRETATIONS 
開課學期
98-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藍佩嘉 
課號
Soc1022 
課程識別碼
305 3242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共204 
備註
A25:歷史思維、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與林敏聰合開
總人數上限:6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 課程概述與課程目標

本課程有兩大重要目標,其一為藉由校園環境教育激發臺大學生對於周邊環境及公共事務的關懷,因此以臺大校園之重要文化資產為探討主體,期望引發修課學生對於校園的喜愛,使其關懷、珍視校園環境及校園公共事務,進而產生對臺大的歸屬感以及日後接觸其他環境和事務也會關心的念頭;另一重要目標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對校園文化資產作出自己的詮釋,並能共同書寫與創造校園歷史。因此,這個首門由學生主動發起的課程「校園文化資產詮釋」,本著「集體歷史書寫暨營造」的精神,引領學生探索校園珍貴文化與環境資產,並感受校園與鄰近社區、社會環境的互動關係。

課程進行方式包含:課堂聽講與課後實習,涵括的內容橫跨臺大校園之人文歷史、建築空間、生態環境等領域。課堂聽講部分延請三大領域之專家學者前來授課,提供學生歷史思維的能力,並描述價值呈現的多樣可能性;課後實習部分,由助教引導學生主動對校園進行深度的挖掘,以達到環境激發學生對於校園的認同與行動、並進行自身對於校園文化環境的詮釋之目標。

這樣的設計使得本課程的本質非僅止於一堂聽故事的課,更是一堂寫歷史的課,透過多元化的授課內容,傳遞獨有的臺大校園文化,拓展臺大學生的縱向時空觀與橫向領域觀,賦予了大學生涯新的詮釋與意涵,更加深了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同時透過課堂間與作業進行過程中不斷地思辯、批判與比較,反省自身的存在主體性與未來的冀望發展性,並為臺灣大學乃至社會環境書寫自己的成長、挖掘塵封的故事、展現不同的風貌、紀錄時光的軌跡。

課程網頁:http://ntuhi.info
 

課程目標
見課程概述。 
課程要求
** 本課程歡迎所有年級之同學修課。



1. 第一週上課(9/17)將對課程授課方式進行說明,已選上本課程的同學若無故未到,視同退選本課程。


2. 課程分為聽講與實習兩部分。演講課將於每週四78節,共同教室204室授課。實習課為每週週間的晚上,確切的時間、地點由各組實習課訂定之,請有意修課同學密切注意課程網站http://ntuhi.info的公告訊息,並確認實習課時間是否另有要事衝突。


3. 不論是否習慣使用網路,修課同學有義務上課程網站http://ntuhi.info,了解課程最新資訊,下載課程或實習的講義,在討論區發表意見等。


4. 需請假者,請依學校規定辦理(國立台灣大學學生請假辦法),並於一週前寄E-mail 通知助教。E-mail:NTUHITA@gmail.com


5. 欲加簽本課程的同學,須於前兩週(9/17、9/24)課程皆到課並簽到,始具有加簽資格。能加簽的同學名單於9/24公佈,並於現場發放加選授權碼。


6. 實習選組重要日期:第一週上課(9/17)為實習課各組簡介;第二週上課(9/24)將請同學繳交實習分組志願表;第三週上課(10/1)前將在課程網站公告實習組別的分發結果。


7.本課程於學期中設有期中報告,時間訂在11/19;學期末設有期末報告,時間訂在1/07。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請見密切注意課程網頁http://ntuhi.info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心得成績 
32% 
演講課心得--32%--繳交4篇600字以上的主題式心得 
2. 
平時成績 
35% 
演講課出席--10%--記下每堂課印象最深的一句(段)話 演講課討論--10%--林敏聰老師課上討論及討論區線上討論 實習課平時--15%--實習課平時表現 
3. 
期中期末成績 
33% 
期中報告--8% 期末成發--20% 期末書面--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課程介紹 
第2週
9/24  人文歷史總論I(楊松翰老師):
講述校園自帝大至傅校長以來的歷史:校園環境變遷、學制、歷屆校長、學生生活等,以人物為主軸帶出事件發展,希望能建立同學對台大歷史的興趣及較全面性的了解。 
第3週
10/01  人文歷史總論II(楊松翰老師):
講述校園自傅校長至最近以來的發展與反思。 
第4週
10/08  空間建築總論(蔡明達老師):
講述校園建築設計語彙、校舍的空間配置及規劃精神,以椰林大道兩側歷史核心區為主,並包含建物的歷史意涵、人與建築之間的互動關係。依時間脈絡看各時期的校園建築特色,最後以新建案為例,說明參與式設計概念。 
第5週
10/15  生態環境總論(李平篤老師):
講述校園生態環境自古至今的變遷,受到哪些因素影響。藉說明目前的校園生態環境有何特色,及它們如何與人互動,闡述綠色資產的概念。 
第6週
10/22  哲學系事件與六七零年代的校園氛圍(陳鼓應老師):
講述哲學系事件,其年代(60~70)的校園氛圍,如何醞釀出早期學生運動的發展,而後者又帶給校園什麼樣的影響。 
第7週
10/29  圍牆內外──八零年代的校園與學生運動(范雲老師):
講述大學生與「圍牆」外社會的互動關係,如八零年代的普選運動與九零年代的野百合運動。 
第8週
11/05  公共領域與學生參與(林國明老師):
以討論課方式,介紹台大學生公領域的近況與台大公領域的發展,並藉由實際案例激發同學討論。也藉此提供同學在人文歷史專題上發聲與反芻的機會。 
第9週
11/12  台大人共同的回憶─談溫羅汀社區的歷史與演變(康旻杰老師):
溫羅汀即溫州街、羅斯福路與汀洲路一帶,這是最靠近台大前門的一塊區域。一直以來,溫羅汀受到台大學生的滋潤,而日漸發展出屬於台大人的文化氣息與歷史,更進一步帶給幾代台大人許多回憶。曾經是書店、影印店與茶店林立,充滿文化氣息的溫羅汀社區,經過時代演變,已與過往呈現不同樣貌。透過康旻杰老師長年對溫羅汀社區的觀察,希望本堂課不只能帶給大家這塊地區的歷史脈絡,更能帶給同學進一步思考我們能為溫羅汀帶來甚麼不同的風景。 
第10週
11/19  期中報告(藍佩嘉老師�林敏聰老師) 
第11週
11/26  台灣戰後建築與臺大校園(徐明松老師):
以王大閎先生在台大建築作品為主軸,介紹每件作品的設計概念。例如,這些建築如何與台大原有校舍對話、受到當代風格影響,在建築史發展上,台大建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及地位。 
第12週
12/03  校園實地建築導覽(蔡明達老師�劉子銘老師) 
第13週
12/10  建築乃校園之容貌─談校園建築的資產保存(夏鑄九老師):
台大校園裡,充滿著密密麻麻的建築。而建築本身就構成了一種文化地景─在地表上呈現一個文化的表徵,而這些都成為校園的文化資產。本堂課將介紹文化資產的概念,以及如何保存空間中的文化資產這兩個主題上。藉由校園中的建物保存與應用(如洞洞館)的保存與拆遷來舉實例,以讓同學熟悉建築與文化資產間的關聯。 
第14週
12/17  校園野鳥生態(李平篤老師):
講述校園動物生態環境,介紹校園常見野鳥種類、習性、棲息地等現狀,以及目前是否有校園生態變遷問題而受到影響。 
第15週
12/24  校園實地生態導覽-水源池與農場導覽�傅園與校園生態導覽(梁群健老師�黃思博老師) 
第16週
12/31  期末回顧與反思(林敏聰老師):
以討論課為主,做整學期演講課的回顧與反思。 
第17週
1/07  期末報告(藍佩嘉老師�林敏聰老師) 
第18週
1/14  期末報告(藍佩嘉老師�林敏聰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