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跨國遷移與多元文化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ism |
開課學期 |
101-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藍佩嘉 |
課號 |
Soc1025 |
課程識別碼 |
305 3476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社207 |
備註 |
不列為本系八門選修。兼通識A5*。。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70人 外系人數限制:7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12migration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我們生活在一個跨國遷移日漸頻繁的世界,台灣的族群地景在九零年代後也因為勞動與婚姻移民數量的成長而有顯著的變化。本課程將運用社會學的研究文獻以及紀錄片等影像資料,來了解與分析遷移的現象、經驗與後果,以促進學生對於移民人權與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實踐。 |
課程目標 |
第一週 2/18 課程介紹
觀賞電影<歡迎到德國>,Yasemin & Nesrin Samdereli導演
I. 跨國遷移的原因與機制
第二週 2/25 跨國遷移的概觀與歷史
Stalker, Peter.《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第一、二章。
*Massey, Douglas et al. 1993. “Causes of Migration,” The Ethnicity Reader, edited by M.Guibernau and John Rex, pp. 257-69, London: Polity Press。(Ceiba)
第三週 3/4 停課
第四週 3/11 國家、網絡與仲介
Stalker, Peter.《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第三章。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台灣社會學》,第六期。(Ceiba)
II. 不同類型的跨國遷移
第五週 3/18勞動移民
觀賞紀錄片: 陳素香導演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第四章。
*藍佩嘉,2006,<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第38期,頁59-90。(Ceiba)
延伸閱讀:
顧玉玲,《我們》,台北:印刻。
台灣勞工協會編,《凝視驛鄉VOYAGE 15840》,台北:印刻。
第六週 3/25商業移民
觀賞紀錄片:<台商台商>,廖錦桂導演
曾嬿芬,1997,〈居留權商品化:台灣的商業移民市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七期,頁37-67。
*龔宜君,2004,<跨國資本的性別政治:越南台商與在地女性的交換關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五期,頁101-140。(Ceiba)
第七週 4/1專業移民
鄧建邦,2007,<彈性下的限制:理解中國台幹的跨界工作流動與生活安排>,
<<研究台灣>>第三期,頁1-36。
*Lan, Pei-Chia. 2011 “White Privileges, Language Capital, and Cultural
Ghettoization: Western Skilled Migrants in Taiwan.”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37(10): 1669-1693. (Ceiba)
第八週 4/8婚姻移民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台北:唐山。第四章。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Ceiba)
延伸閱讀:
夏曉鵑編,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
第九週 4/22移民的空間聚落
觀賞紀錄片:<在紐約謀生>,鳳凰衛視製作
吳劍雄,1992,《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允晨。第五章。
王志弘,2006.03,〈移/置認同與空間政治:桃園火車站週邊消費族裔地景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1: 149-203。
III. 移民的社會關係與空間融合
第十週 4/15作業一討論
*請訪問至少兩位進行同樣類型跨國遷移的人或家庭,運用課堂學到的概念來理解與呈現他們的遷移動機與經驗。繳交書面報告,字數4000-5000字間,請提供訪談稿整理作為附錄。每位成員須出席至少一次的訪談。
第十一週 4/29遷移與性別關係
觀賞紀錄片:,Marije Meerman 導演
藍佩嘉,2012,<性別與跨國遷移>,<<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第二版,黃淑玲、
游美惠主編,巨流出版。
*唐文慧、王宏仁,2011,<從「夫枷」到「國枷」:結構交織困境下的受暴越南
婚移婦女>,<<台灣社會學>> 21:157-197。(Ceiba)
第十二週 5/6移民家庭與二代子女
觀賞紀錄片:<303>,賀照緹導演
呂維婷、黃寶儀、陳光儀,2011,<同化理論與台灣移民第二代經驗研究的對話:
從線性到邊界柔化>,台灣社會學年會發表論文。
*陳毓文,2010,<新住民家庭青少年子女生活適應狀況模式檢測>,<<教育心理
學報>>42(1): 29-52。(Ceiba)
第十三週 5/13作業二成果討論
請參訪一個台灣的移工或移民的空間聚落(抽籤分配),收集資料與拍攝照片來介紹聚落的空間樣貌與活動生態,當天進行10分鐘以內的PPT口頭報告。
IV. 公民身分與多元文化
第十四週 5/20種族主義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第二章。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台北:唐山。第五章。
第十五週 5/27公民身分
廖元豪,2005,<「我們」的法律,「她們」的命運>,夏曉鵑編,《不要叫我外籍
新娘》,台北:左岸。頁146-169。
*趙彥寧,2005。〈社福資源分配的戶籍邏輯與國境管理的限制:由大陸配偶的入
出境管控機制談起〉,《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9期,頁43‐90。(Ceiba)
第十六週 6/3多元文化
藍佩嘉,2010,《蒙罩袍下的爭議》,天下雜誌457期。
Kymclika, Will著,鄧紅風譯,《少數群體的權利》,左岸。第八章。
第十七週 6/10作業三成果討論
請根據抽籤分配到的國家,收集資料討論該國的移民現狀,並針對其中一到兩項多元文化的相關爭議與政策作討論,當天進行10分鐘以內的PPT口頭報告,課後繳交字數4000-5000字的書面報告。 |
課程要求 |
1. 個人作業與參與討論 50%
每個學生要選取全學期中的八次課程(四大單元每單元自選兩週,不含作業報告週),在課後一周內繳交根據當週文獻、上課內容的閱讀心得(通識課同學800-1000字,人口與性別學程同學1200-1500字),請上傳CEIBA以便助教批閱。(同一單元中可自行選擇交超過兩次作業,以其中最高兩個分數計成績。)
每周我們會根據影片或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出席與參與將列入成績評量。
每週PPT上課前會上傳CEIBA,請事先下載印出。
**上課時請勿開啟你的筆電、平板電腦或手機,如有特殊需要者請徵求老師同意**
2. 三次團體報告 50%
我們將分成七人一組,進行深入訪談、田野觀察與政策規劃等三次團體作業,在助教的指導下,運用課堂文獻的概念進行分析與討論。為避免搭便車現象,每次報告需註明分工狀況,期末將進行互評,依個人貢獻調整分數。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請自行購買或到圖書館參閱以下兩本,其餘文章將張貼在CEIBA或發放講義
Stalker, Peter.《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書林。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台北:行人。
打*者為選修通識課程者的延伸閱讀,選修人口與性別學程的同學必讀。 |
參考書目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8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2/25 |
跨國遷移的理論 |
第3週 |
3/04 |
停課一週 |
第4週 |
3/11 |
國家、網絡與仲介 |
第5週 |
3/18 |
勞動移民 |
第6週 |
3/25 |
商業移民 |
第7週 |
4/01 |
專業移民 |
第8週 |
4/08 |
婚姻移民 |
第9週 |
4/15 |
移民的空間聚落與跨國生活 |
第10週 |
4/22 |
作業一討論 |
第11週 |
4/29 |
遷移與性別關係 |
第12週 |
5/06 |
移民家庭與二代子女 |
第13週 |
5/13 |
作業二成果討論 |
第14週 |
5/20 |
種族主義 |
第15週 |
5/27 |
公民身分 |
第16週 |
6/03 |
多元文化 |
第17週 |
6/10 |
作業三成果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