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臨終的靈性關懷 SPIRITUAL CARE IN END STAGE OF LIFE |
開課學期 |
97-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李開敏 |
課號 |
SW4012 |
課程識別碼 |
310 450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社211 |
備註 |
第一堂課務必出席。。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35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72spiritual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提供一個:
(一)參與互動式的學習環境(小團體互動)-鼓勵同學對生命末期、死亡、靈性關懷的概念、經驗、歷程及相關主題,開放自我反省�整理,透過課堂報告,及課堂大組/小組討論分享,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並深化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及敏感度。
(二)開放實用的關懷角度-從多元媒介:書籍、新聞、文獻、兒童繪本、電影欣賞等;拓展學生視野,啟發學生的心智、創意與想像力,檢視死亡與人(身心靈)、家庭、環境以及醫療團隊的交互運作,以期學生對此簡介課程有多元及動力性的思考空間和了解。
(三)自我靈修及關懷的實踐機會-提升同學對自我靈性照顧的關注,檢視並鞏固自己與天人物我(自然世界、造物主、社會環境、自我等)的關係。 |
課程目標 |
(一)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並深化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及敏感度。
(二)拓展學生視野,啟發學生的心智、創意與想像力,檢視死亡與人(身心靈)、家庭、環境以及醫療團隊的交互運作,以期學生對此簡介課程有多元及動力性的思考空間和了解。
(三)提升同學對自我靈性照顧的關注,檢視並鞏固自己與天人物我(自然世界、造物主、社會環境、自我等)的關係。 |
課程要求 |
(一)課堂參與-出席率及討論(30%),隨堂討論心得整理及發表,同學自尋學習夥伴,成立學習小組(6-7人),每三組由一位助教負責。
(二)每人須完成下列兩篇隨堂作業(30%)每篇至多為1200字,上傳至課程網頁。
1.靈性導師(Report on a/my spiritual teacher)(書面及口頭)
2.臨終照顧經驗(Report on a terminal care experience)(個人經驗、書籍、新聞、文獻、電影欣賞等)→此項作業需以三人小組共同作業。
3.小組報告
(1)讀書報告(10%)
自參考書目中挑選書籍閱讀。
(2)期末報告(30%)
口頭報告10-12 分鐘,並附上簡報或書面大綱,分工狀況請於報告中說明。
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自評:學期結束前請同學以A.個人投入學習之時間、精力、努力程度;B.作業(書面、口頭)完成之內省程度、表達�組織能力,對主題之掌握,資料收集、團體合作等部分,依A-D等級自評,作為評分重要參考。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一)指定閱讀
1. 趙可式(2007)安寧伴行。台北:天下。(必)
2. Viktor E. Frankl(1967)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趙可式、沈錦惠譯(1995),台北市:光
啟。(必)
(二)讀書報告書籍
1.李開敏等(2005)臨終關懷與實務:臨終關懷的社會心理照顧。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陳美羿(2006)一個超越天堂的淨土。台北:靜思文化。
3.聖嚴法師口述、李慧菊採訪整理(2009)歡喜看生死。台北:法鼓。
4.黃穎凡譯(2008)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台北:三采文化。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讀書報告 |
10% |
|
2. |
期末呈現 |
30% |
|
3. |
隨堂作業 |
30% |
|
4. |
課程參與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8 |
課程介紹、團體破冰、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全人關懷-「靈性」的定義與重要性 |
第2週 |
2/25 |
(1)學習靜觀:個人練習(2)大師看生死-Randy Pausch最後的演講(Last Lecture)�聖嚴法師(3)「靈性」、「宗教」、「信仰」、與「心理」 |
第3週 |
3/04 |
(1)學習靜觀:雙人練習(2)學習靜觀與創作活動-自我探索,「靈性」與「靈性關懷/照顧」的前提 |
第4週 |
3/11 |
靈性的四項指標:意義(meaning)、共融(communion,connection)、超越(transcendence)、價值(value) |
第5週 |
3/18 |
受苦的意義及超越、學習靜觀:雙人練習、 |
第6週 |
3/25 |
靈性關懷�照顧的自我實踐-自我靈性探索、覺察、及成長、小組閱讀報告(1) |
第7週 |
4/01 |
古今靈性導師代表、小組閱讀報告(2) |
第8週 |
4/08 |
繪本看生死:安寧療護的發展和簡介、小組閱讀報告(3) |
第9週 |
4/15 |
期中考:停課一週 |
第10週 |
4/22 |
生命末期的靈性課題、小組閱讀報告(4) |
第11週 |
4/29 |
國內安寧療護團隊、教育的發展和簡介、小組閱讀報告(5) |
第12週 |
5/06 |
面對死亡:死亡概念的內涵 |
第13週 |
5/13 |
尊嚴死與預立遺囑-無法治癒(curing)卻得療癒(healing) |
第14週 |
5/20 |
臨終病人和家屬面對的課題:善終與善別 |
第15週 |
5/27 |
安寧療護的實務分享及靈性需求評估-中外不同模式的介紹 |
第16週 |
6/03 |
安寧療護的實務分享及靈性需求評估-中外不同模式的介紹 |
第17週 |
6/10 |
停課:準備期末呈獻 |
第18週 |
6/17 |
期末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