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研究方法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開課學期
102-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藍佩嘉 
課號
Soc7016 
課程識別碼
325 M999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318 
備註
本系碩士班一年級必修。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2Soc7016_method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社研所碩士班一年級必修課程,不開放外所選修。

本課程以集體討論為主,修課者必須確實出席並參與討論。 

課程目標
方法課程有如地圖學,看圖索引有如紙上談兵,易失之抽象無用。做過研究的人都知道,唯有在迷路旅程中方能摸索到自己的方法路徑,而這門課,是啟程前的暖身。本課程將介紹主要的社會學研究方法,透過具體作品的閱讀,來討論如何提出研究問題、轉化為可行的研究計畫、收集與分析資料、在理論與資料的辯證過程發展概念,以及完成論證與寫作,並對知識的生產過程的權力與倫理關係進行反思。本課程以集體討論為主,修課者必須確實出席並參與討論。
 
課程要求
期末成績評定,根據每週短評、課堂討論參與 (50%),以及期末作業 (50%)。
1. 每週需針對讀物寫作一到兩頁的短評,根據文本來回應我事先所提出的問題 (不只是翻譯摘要),並提出其他心得或問題以供上課討論。每週短評必須在上課當天上午十點前EMAIL 給助教,並由助教彙整給大家。
2. 期末作業為一個proposal的初稿 (6000-7000字),學期間將繳交雛形大綱。

第一週 2/19 導論

第二週 2/26研究問題、文獻的收集與回顧
Alford, Robert R. 2011. 《好研究,怎麼做》,第二章.
Becker, Howard. 1986. “Terrorized by the Literature” pp. 135-149 in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How to Start and Finish Your Thesis, Book, or Articl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p.5-46
Q: 請以上課發給的題目來收集相關的文獻,請在memo中說明你透過怎樣的管道與方式來收集文獻,以及如何進行初步的分類與整理?

第三週 3/5 詮釋:貼近當事人的生活世界
Geertz, Clifford. 1973. “Thick Description: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 pp. 3-30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 Basic Books.
Geertz, Clifford,劉東、黃平譯,1999 [1973],〈深層游戰;關於巴里島鬥雞的記述〉,《文化的解釋》,頁484-534,南京:譯林。
Q: 請用巴里島鬥雞的例子來說明,Geertz對文化的看法為何?從而民族誌者應如何詮釋文化?以及如何評價一個詮釋是好的詮釋?

第四週 3/12 斷裂:研究對象的建構
Bourdieu, Pierre. 1992. “The Practice of Reflexive Sociology.” Pp. 216-260 in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edited by Pierre Bourdieu and Loic Wacqua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緒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Pp. 302-347。
Q: 請以謝國雄的職災研究為例說明,研究者如何建構研究現象?為何需要和常識斷裂?

第五週 3/19 紮根理論 vs. 延伸個案方法
Suddaby, R. (2006). “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9(4),
633-642.
Burawoy, Michael. 1991. “Extended Case Method.” Pp. 271-290 in Michael Burawoy ed., Ethnography Unbound: Power and Resistance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 Berkeley, CA: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藍佩嘉,2012,<質性個案研究: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
法第二版>>,東華出版。
Q: 請討論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方法有何不同? 請根據你所知道的研究實例來討論。

第六週 3/26 解釋:因果與機制

King, Gary, Robert Keohane and Sidney Verba著,盛智明等譯,2012,<<好研究如何設
計:用量化邏輯做質性研究>>,第三章,群學出版。
Hedstrom, Peter and Petri Ylikoski. 2010. “Causal Mechanis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6: 49-67.
林國明,2012,<歷史研究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

Q: ARS 文中提出從機制來解釋社會現象,與 Kings et al. 書中談的因果推論有怎樣的差
異?林文提到晚近歷史社會學從事件、敘事等取向來進行解釋,又有怎樣的對話?

第七週 4/2 春假
@@請準備一頁的研究主題(期末作業的proposal),下週上課繳交。

第八週 4/9 量化研究
謝雨生、傅仰止編,2012,《社會階層與勞動市場:台灣的社會變遷 1985-2005》,第 1, 3, 4章。

1) 請討論這些章節的作者如何研究台灣的階層關係?如何解釋台灣社會不平等的強化?你有什麼同意與不同意的地方?
2) 這些研究如何論證因果關係?如何處理不同的分析層次?有什麼可以進一步延伸的 研究議程?

第九週 4/16 歷史研究:性別與底層
梁秋虹(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客座演講
梁秋虹(2012)導論:多重的底層、複寫的邊緣史。陳姃湲編,看不見的殖民邊緣:
日治台灣邊緣史研究讀本。台北:玉山社。頁10-31。
梁秋虹(2013)治理底層女性:日本殖民性治理與被治理者的政治。台北:國立台灣
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頁125-158。
Hershatter, Gail (1997) Introduction: Knowing and Remembering. Pp.3-33. Dangerous
Pleasures: Prostitution and Modernity in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enriot, Christian (2001) Introduction: Prostitution and Sexuality- a Historiographical
Review. Pp.1-18. Prostitution and Sexuality in Shanghai. A Social History, 1849-194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十週 4/23 歷史研究:政治與敘事
蕭阿勤,2008,《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中研院出版。
1) 請根據本書的具體內容,討論作者對於敘事歷史、論述資料的分析與詮釋,提供了怎樣的理論看法與方法建議?
2) 本書對照上週的歷史研究,請比較其研究方法、資料收集與詮釋等方面,有怎樣的差異?

第十一週 4/30 女性主義方法論
Devault, Marjorie. 1999. "Talking and Listening from Women's Standpoint." Social Problems
37 (1): 96-116.
Frankenberg, Ruth. 1993. White Women, Race Matters. Minneapolis: Minnesota University Press. Ch. 2, 3, 6.
1) Devault 反省訪談方法,提出如何突破男性中心的語言與溝通方式來了解女人的經驗? 你認為如何可能運用到其他的研究對象?
2) 在Frankenberg的研究中,作者對於訪談資料的傾聽與詮釋,有何建議與技法?

第十二週 5/7 深入訪談
吳嘉苓,2012,<深入訪談>,<<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第二版>>,東華出版。
本週將配對分組,對彼此進行訪問,並整理錄音逐字稿。下週上課前請完成,並與受訪者交換閱讀。下週的memo請討論訪談的技巧與困難、被訪談的心得與感受,並描述訪談的現場與情境(簡單的田野筆記),討論其中的互動關係。
@@請針對期末作業的研究主題,收集相關文獻,整理書目,下週上課繳交。

第十三週 5/14 田野觀察與研究倫理
Emerson, Robert et al. 1995.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p. 39-79, 100-107.
朱元鴻,1997,〈背叛/洩密/出賣: 論民族誌的冥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6期,頁29-65。
陳美華,2008,〈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個關於性工作研究中的性、性別與知識生產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1期,頁1-39。

第十四週 5/21 民族誌與參與觀察
Bourgois, Philippe 著,焦小婷譯,2009,《生命的尊嚴》(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
1) 請討論本書採取民族誌研究法的優缺點?如何處理研究過程中與報導人之間的權力關係與倫理問題?
2) Bourgois 是否有跟常識斷裂?是否需要跟(怎樣的)常識斷裂?這對於他所提出的詮釋或批判的觀點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第十五週 5/28 質性資料的過錄與分析
Emerson, Robert et al. 1995.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p. 143-168.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雇主》,第六章,行人出版。
* Becker, Howard. 2009/1998.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 (Tricks of the Research),第四章,群學出版。
Q: 請根據上次的兩篇訪談稿(你訪問與被訪問),進行初步的coding 與分析?結合你過去的研究經驗,討論資料分析時容易碰到的問題與困難是什麼?

第十六週 6/4 論文格式、引用與寫作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p.57-90
* Luey, Beth著,陳玉萍譯,2013,<<學術寫作與出版:從期刊文章、專書、教科書到大眾書>>,群學出版。
Q: 請提供一篇你過去寫的報告,我們將分組交換批閱,來討論學術寫作容易碰到的問題與困難。

第十七週 6/18 討論期末報告(注意:6/11 不上課)
@@請逐步擴充你之前的研究問題,發展文獻對話、定位研究方法與資料收集。期末報告請在7/2下午五點前繳交至老師系辦信箱。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單篇文章收集在讀本 (誠品影印店購買),另請自行準備以下書籍(全本或指定篇幅):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
瞿海源等編,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東華出版。
蕭阿勤,20080,《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中研院社會所出版。
Bourgois, Philippe 著,焦小婷譯,2009,《生命的尊嚴》(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導論 
第2週
2/26  研究問題、文獻的收集與回顧 
第3週
3/05  詮釋:貼近當事人的生活世界  
第4週
3/12  斷裂:研究對象的建構 
第5週
3/19  紮根理論 vs. 延伸個案方法 
第6週
3/26  解釋:因果與機制 
第7週
4/02  春假 
第8週
4/09  量化研究 
第9週
4/16  歷史研究:性別與底層 
第10週
4/23  歷史研究:政治與敘事 
第11週
4/30  女性主義方法論 
第12週
5/07  深入訪談 
第13週
5/14  田野觀察與研究倫理 
第14週
5/21  民族誌與參與觀察 
第15週
5/28  質性資料的過錄與分析 
第16週
6/04  論文格式、引用與寫作  
第17週
6/11  不上課 
第18週
06/18  討論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