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族群關係研究
RESEARCH OF ETHNIC RELATIONS 
開課學期
97-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何輝慶 
課號
NtlDev1029 
課程識別碼
341 1136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1,2(8:10~10:00) 
上課地點
新102 
備註
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71group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台灣一直是個多元文化並陳的國家,文化的多樣性,也成為台灣社會的特色。
在早期,台灣的族群主要有三種:原住民、本省籍、及外省籍;而在近幾年來,台灣社會
愈趨多元,族群相對的也增加多樣性,各個族群的問題與需求也成為政府必須正視與解決
的,尤其是近幾年,外國勞工來台增加,中國與越南的年輕女子紛紛與台灣男性合組家
庭,相對的,新的族群問題也隨之而來。
由於上述背景,引起吾人對於到底何謂族群,族群如何定義與組成,以及族群的問題到底
有哪些等興起探索與了解的興趣。
本課程將以老師講授為主,並會發給講義予以嬝炙B將適時給予時間讓課程助理帶領同
學一起討論課堂上老師所講授的課程或者個人的心得分享,期能讓修課同學對於族群關係
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課程目標
藉由課程的安排,循序漸進的帶領同學了解並思考族群關係問題。課程上的安排以族群等
相關概念的詮釋為開端,以思考台灣的族群問題以及族群與國家認同為結束,期能帶領同
學一起了解與探討族群問題,並進而能思考與反省目前我們的族群政策與問題的解決之
道。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三 10:30~21:0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1.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2.王明珂(2001),《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3.王明珂(2004),<華夏邊界的形成〜談遊牧化歷程與族群認同>,《社會新天地》
二○○四年九月號,頁23-31。
4.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社。
5.李金梅譯(2000),Gellner Ernest著,《國族主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6.李廣均(1996):<從過客到定居者-戰後台灣「外省族群」形成與轉變的境況分析
>,《社會文化學報》第三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頁367-390。
7.宋蜀華、陳克進主編(2001):《中國民族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8.林信華(2002),《台灣族群的秩序與重建》,宜蘭:佛光大學印。
9.吳乃德(1998),<國家認同與民主鞏固:衝突、共生與解決>,《民主鞏固或崩潰:
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出版社,頁15-30。
10.吳叡人譯(1999),Anderson Benedict著,《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 與散
布》,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1.施正鋒(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
12.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13.洪泉湖(2005),<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產業與文化傳承-以茶山部落為例>,《中國
少數民族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頁46- 62。
14.夏曉娟(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 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
會研究叢刊(9),台北:台灣社 會研究雜誌社。
15.孫大川(1995),<行政空間與族群認同:以台灣原住民為例>,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文化政治與歷史重建研討會」論文。
16.許木柱(1991),<弱勢群族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出版社,頁
399-428。
17.許達然(1995),<械鬥和清朝台灣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3期,頁 1-
81。
18.黃兆群(1993),《美國的民族與民族政策》,台北:文津出版社。
19.黃俊傑(2000),《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20.黃裕美譯(2001),Huntington, S.P.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重建》,台北:聯經
出版公司。
21.張茂桂等著(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學強出版社。
22.張茂桂(199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出版社。
23.張維安、黃毅志(2000):<台灣客家族群的社會與經濟分析>,《歷史與社會經濟:
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所,頁179-207。
24.傅仰止(1994),<台灣原住民困境的歸因解釋:比較漢人與原住民觀點>,《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學刊》77期,頁35-87。
25.彭兆榮(2004),<論民族與族群在變遷語境中的裂化因子>,《廣西民族學院學
報》,第26卷第2期,頁84-90。
26.蔡英文(1998):<價值多元主義、相對主義與政治認同:柏林、雷茲與葛雷論點之分
析>,《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社研所專書(43),頁441 -485。
27.劉阿榮(1997),<民族主義基本概念的解釋:認同及國家認同條詞>,《族群教育與
族群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頁1-6。
28.劉阿榮(2002):<台灣原住民文化危機與文化政策芻議>,發表於行政院客委會主辦
之《我國族群政策與法制之設計學術研討會》,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承辦。
29.劉阿榮(2003):<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灣的抉擇>,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主辦:《迎接全球化,超越2008系列研討會》論文,頁1-16。
30.劉阿榮(2003):<地域、族群與休閒文化產業:台灣閩、客、原住民案例之比較>,
發表於廣東梅州嘉應大學舉辦《全球化與客家文化研討會》, 頁1-16。
31.劉阿榮(2003):<民族衝突與國際正義>,台北:國父紀念館主辦:《第六屆孫中山
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17。
32.劉阿榮(2004),<傳承與斷裂:台灣族國認同的轉化>,《社會文化學報》第十八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頁39-64。
33.鄭又平等譯(2002),Gurt, T.R. and Harff, B.著,《國際政治中的族群衝突》,台
北:韋伯文化公司。
34.滕星(2002),<族群、文化差異與學校課程多樣化>,《族群、文化與教育》,北
京:民族出版社,頁400-414。
35.蕭高彥(1995):<愛國心與共同體政治認同之構成>,《政治社群》,台北: 中研院
中山人社所專書(38),頁271-296。
36.蕭新煌、黃世明(2000):<台灣地方社會與客家政治力:客家族群派系的類型、發展
及限制>,《歷史與社會經濟: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
所,頁143-177。
37.薛承泰、林昭禎(2004):<外勞數量與台灣勞工就業的關係>,《國家政策論壇》季
刊2004. 1。
38.譚光鼎(1997),<族群關係與學校課程>,《族群教育與族群關係》,台北:時英出
版社,頁165-195。

英文部分:
1.Billing, Michael. (1990) “Collective Memory, Ideology and the British
Royal Family.”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 Derek
Edward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Glazer, Nathan & Daniel P. Moynjhan ed. (1975) “Ethnicity: Theory and
Experien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Hutchinson, John, and Anthony Smith (eds.) (1996) “Ethnic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Marger, Martin N. (2000)“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 Americ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上課出席及提問 
10% 
 
2. 
網頁討論 
20% 
依同學參與網頁討論之個別評分 
3. 
期中考試成績 
20% 
 
4. 
期末考試成績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008/09/18  導論:課程介紹
課程架構及課程進行方式
 
第2週
2008/0925  民族、族群及相關概念的詮釋 
第3週
2008/10/02  族群意識的形成:記憶、歷史與族群本質 
第4週
2008/10/09  族群意識與國家認同 
第5週
2008/10/16  國際政治中的族群衝突 
第6週
2008/10/23  族群關係的政治考察:族群與政治 
第7週
2008/10/30  族群關係的經濟考察:族群與經濟 
第8週
2008/11/06  族群關係與社會考察:族群與社會 
第9週
2008/11/13  族群關係的文教考察:族群與教育文化 
第10週
2008/11/20  族群關係的國際移動:流離尋岸 
第11週
2008/11/27  族群關係的同化論與自決論 
第12週
2008/12/04  族群關係的多元�差異論 
第13週
2008/12/11  國際族群議題 
第14週
2008/12/18  大陸地區的族群關係與族群政策 
第15週
2008/12/25  台灣地區的族群關係與族群政策 
第16週
2009/01/08  台灣地區的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