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思潮 Neo-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Thought |
開課學期 |
99-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洪鎌德 |
課號 |
NtlDev1062 |
課程識別碼 |
341 178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國發302 |
備註 |
本課程可充抵原共同科目課程-公民教育。。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 總人數上限:6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西馬師承1920年代崛起於歐洲中部和西部的歐洲馬克思主義(有別於前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亦即俗稱歐洲馬克思主義或黑格爾式的馬克思主義,此為對馬克思主義學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應用於西歐新解說,它與前蘇聯的史達林和布哈林等倡說的以辯證唯物論來解釋馬克思主義完全不同。
西馬的奠基者,有匈牙利的盧卡奇、義大利的葛蘭西、德國的寇士。稍後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哲學加入,使西馬的文化和社會批判,特別凸顯。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法國存在主義、現象學說、結構主義的興起,結合義大利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以及近五十年來英美、新左派的推波助瀾,由西馬轉為新馬,新馬遂匯為今日北美和西歐學院派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潮。
近年間後馬克思主義(Post-Marxism,簡稱後馬)出現,係以拉克勞和穆芙的「言說形搆」(discursive formation)來取代馬克思的社會經濟形構,本課程也予以討論。
在很大的程度上當今西方世界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受到當代新馬克思主義影響頗深。本課程也在批判之餘,探討傳統自由派思潮和當代馬克思主義之間對話和溝通的情形。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影響當代西方思潮至深且廣的西方馬克思主義(Western Marxism,簡稱西馬)和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m,簡稱新馬)之本質、淵源、流派、主張及傳播情形。進一步比較西馬和新馬與原始馬克思主義以及教條式的馬列主義之異同,從而予以客觀的評價與嚴肅的批判。 |
課程要求 |
成績評量方式
本課程採講學與討論方式進行,每週講授兩節,主要由教師講解與同學報告,並預留時間供師生間的討論。學生分成十二小組,每組二至四人,每人各做十分鐘的報告。
平時出席、參與討論和口頭報告佔學期總成績40%,學期末書面報告佔60%。
本課程對學生課後學習之要求
認真學習,熱心參與討論;除非重大原因不得曠課遲到或早退(每次上課均保有簽到單),出席率列為平時成績之一部分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一、 指定閱讀
洪鎌德
1 1984 《馬克思與社會學》,台北:遠景出版社,再版,首版1983。
2 1989 《傳統與反叛-青年馬克思思想探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三版,首版1985.
3 1991 〈馬克思正義觀的析評〉,《正義及其相關問題》,戴華、鄭曉時主編、南港:中研院人文社科所,專書(28),147-184頁。
4 1995 《新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社會科學》,台北:森大,首版,1988年。
5 1998a 《馬克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6 1998b 《馬克思社會學說之析評》,台北:揚智,2000三版。
7 1998c 《社會學說與政治理論-當代尖端思想之介紹》,台北:揚智。
8 1998d 《21世紀社會學》,台北:揚智。
9 1999a 《從韋伯看馬克思》,台北:揚智,2000年再版。
10 1999b 《當代政治經濟學》,台北:揚智,2000年再版。
11 2000《人的解放-21世紀馬克思學說新探》,台北:揚智。
12 2001《法律社會學》,台北:揚智。
13 2002《馬克思主義》,台北:一橋。
14 2003 《西方馬克思主義》,台北:揚智。
15 2004 《當代主義》,台北:揚智。
16 2006《當代政治社會學》,台北:五南。
17 2007a 《從唯心到唯物──黑格爾哲學對馬克思主義的衝擊》,台北縣:人本自然。
18 2007b 《黑格爾哲學的當代詮釋》,台北:人本自然。
19 2009a 《人本主義與人文學科》,台北:五南。
20 2009b 《當代社會科學導論》,台北:五南。
21 2010a 《馬克思的思想之生成與演變》,台北:五南。
22 2010b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興衰》,台北:揚智。
23 2011《全球化下的國關理論》,台北:揚智。
洪鎌德(主編):新馬評介叢書系列:
24a 1990a 《西方馬克思主義論戰集》,台北:森大。
24b 1990b 《實踐派的探索與實踐哲學》,台北:森大。
24c 1992a 《實踐、異化和人性》,台北:森大。
24d 1992b 《馬孤哲與新馬克思主義》,台北:森大。
24e 1995 《西方馬克思主義探源》,台北:森大。
二、 延伸閱讀
25黃瑞祺(編)
1998 《馬學新編》,南港:中研院歐美所。
26徐崇溫
1985 《西方馬克思主義》,台北:谷風。
27高宣揚
1991 《新馬克思主義導論》,台北:遠流。
28姜新立
1991 《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台北:結構群。
29
1997 《分析馬克思主義》,台北:五南。
30李英明
1993 《晚期馬克思主義》,台北:楊智。
31 Agger, Ben
1986 Western Marxism :An Introduction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32 Anderson, Perry
1976 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 London: Fontana.
33 Gorman, Robert A.
1982 Neo-Marxism :The Meaning of Modern Radicalism ,Westport, CO.:Greenwood
34 Jacoby, Russell
1981 Dialectics of Defeat: Contours of Western Marxi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5 Mclellan, David
1979 Marxism after Marx ,London:McMillan.
36 Merguior, J. G.
1986 Western Marxism ,London:Paladin.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