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09 |
課程介紹
為什麼研究孫中山?史料、史實、史觀,事實與價值
|
第2週 |
9/16 |
(第二至四週 革命與保皇:推翻滿清的正當性)救中國為什麼非得推翻滿清不可?何不採行日、英式的君主立憲?推翻滿清會更好嗎?革命黨人與維新派人士對此有許多討論?他們的主要差異是什麼?為什麼有此種差異?
討論主題
革命黨人的想法?維新派的想法? |
第3週 |
9/23 |
討論主題
革命的代價?革命可能引發的危機?革命與保皇的論戰。
|
第4週 |
9/30 |
討論主題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的特殊性?有什麼特殊?最後為什麼是革命派獲勝?他們為什麼追隨孫中山?
|
第5週 |
10/07 |
(第五至七週 手段與目的:在多大的範圍內「目的」可以合理化「手段」?)
革命本質上是採取暴力的手段達到推翻政權的目的,暴力一定會犧牲生命,不管是自己的生命或是別人的生命,革命黨人如何合理化暴力行為?在多大的範圍內,「目的」可以合理化「手段」?討論主題
推翻滿清的策略?孫中山與其黨人的路線衝突?革命的花費,錢從哪裡來?
|
第6週 |
10/14 |
討論主題
革命無法免除暴力,暴力使用的極限?手段與目的衝突?革命黨人的鐵血行動及其影響?他山之石,孫中山領導的中國革命與戰後民族獨立運動的異同。
|
第7週 |
10/21 |
討論主題
孫中山關於參戰的態度,北伐與聯省自治
|
第8週 |
10/28 |
(第八至十週 左右論爭:意識型態的爭議)
十九世紀是意識型態的世紀,隨著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動盪與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從左派到右派,提出自己的看法,各種尖銳的衝突此起彼落,孫中山如何看待這些論爭,他自己採取的立場是什麼?從今日的觀點,我們如何看待此種衝突?
討論主題
意識型態衝突的起源,左派與右派、保守與激進,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論戰
|
第9週 |
11/04 |
討論主題:討袁與護法
本週的閱讀與作業主題是討袁與護法。這是發生在1911年革命成功之後,到1924孫中山北上為止,十多年間的事。革命成功後,中國未如預料的安定富強,相反地,陷入一連串更為慘烈的風暴。一開始,袁世凱與孫中山在南北議和的角力中獲勝,孫制定臨時約法後,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政治鬥爭轉向國會議員選舉。在宋教仁領導下,國民黨大獲全勝,然而很快地發生宋案,中國短暫的民主隨即告終。孫中山由日返國,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度留亡日本,組中華革命黨,繼續抗爭。袁世凱則因稱帝未成,眾叛親離,抑鬱以終。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引發一場混戰。此時,孫中山在德國人的支持下,又悄悄回到廣州,組織軍政府,發起護法戰爭。然而,護法並不順利,孫幾度被迫離開廣州,避難他方。
本週的閱讀資料有介紹袁世凱崛起的經過,討論革命成功時的南北議和,以及列強對新中國的態度,也有提及二次革命與護法的過程。資料雖然很多,但頗多重覆,同學要學會快速流覽,挑重點,相互補充。寫作業時,要學會「切割」,用時間切、地區切、人物切、主題切、不同的分析面向切,告訴我一個你歸納而來的小故事即可。
|
第10週 |
11/11 |
討論主題
聯俄容共。孫中山晚年有一個爭議很大的政策,他突然與左派的紅色政權合作,此即聯俄容共政策,此時列寧甫過世,正是史達林與托勒斯基奪權鬥爭的時候。為什麼孫中山會與蘇聯合作?蘇聯為什麼支持孫中山?聯俄容共對往後的歷史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
第11週 |
11/18 |
[第十一至十三週 理想與妥協:合縱連橫)
孫中山是個有原則的人嗎?他的原則是什麼?從他與列強、軍閥的周旋,利益交換,我們看到什麼?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有什麼東西是必須堅持的,有什麼道德原則是可以妥協的?孫中山對列國的態度,與日本的關係,與俄國的關係,與其他列強的關係
|
第12週 |
11/25 |
討論主題
孫中山及其三民主義
|
第13週 |
12/02 |
討論主題
孫中山如何爭取國際友人的支持?合縱連橫、理想與妥協。
|
第14週 |
12/09 |
[第十四至十六週 關於孫中山這個人)
討論主題
孫中山和他的女人,孫中山的情感世界
|
第15週 |
12/16 |
討論主題
學術與政治之間?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如果他是思想家,他是怎樣的「思想家」?如果他是政治家,他是怎樣的「政治家」?
|
第16週 |
12/23 |
討論主題
如何評價孫中山這個人?孫中山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是怎樣的「政治家」?他的獨特性是什麼?
|
第1-1週 |
|
Excel2Earth 下載與安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