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
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98-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國家發展研究所  
授課教師
辛炳隆 
課號
NtlDev7044 
課程識別碼
341 M502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上課地點
 
備註
上課時間與地點請參閱本所網頁。
限碩士在職專班生
總人數上限: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82hrnecondvp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探討人口變遷、婦女勞動參與、教育、職業訓練、勞動遷徙、藍領外勞、白領外勞、外籍配偶等人力資源相關議題。主要授課內容包括理論介紹,以及相關政策實施經驗之評析。 

課程目標
瞭解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及其在現代經濟發展理論與實務的重要性。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見「課程內容」 
參考書目
見「課程內容」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及參與討論 
20% 
 
2. 
期中報告 
30% 
口頭報告 
3. 
期末報告 
50% 
書面報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7  <B>經濟發展導論</B><BR>
1. 毛慶生等,2001,『經濟學』,第24章,華泰出版。<BR>

2. 鄒繼楚,1996,「經濟成長:理論與台灣經驗之省思」,收錄於『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之演變』,于宗先、吳惠林主編,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 
第2週
03/06  <B>人力資本理論</B><BR>
1.彭百崇,2000,『勞動經濟學』,第8章,華泰出版。<BR>

2.黃仁德、趙振瑛,1997,「人力資本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的評估」,『勞資關係論叢』,第6期。<BR>
3.莊奕琦、李鈞元,2003,「如何衡量人力資本-理論與台灣實證」,『經濟論文叢刊』,第31卷第1期。 
第3週
03/13  <B>人口結構變遷</B> <BR>
1.鍾俊文,2004,「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台灣經濟論衡』,第2卷,第6期。<BR>
2.張明正、李美慧,2001,「台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人口學刊』,第23期。<BR>
3.鍾俊文,2005,「人口結構轉變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台灣經濟論衡』,第3卷,第3期。 
第4週
03/20  <B>婦女勞動參與</B> <BR>
1.李大正、楊靜利,2004,「台灣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之變遷」,『人口學刊』,第28期。<BR>
2.簡文吟,2004,「台灣已婚婦女勞動再參與行為的變遷」,『人口學刊』,第28期。<BR>
3.劉正、陳建州,2004,「教育程度、家庭需求與就業歷程:職業婦女的困境與抉擇」,『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4卷,第1期。 
第5週
03/27  <B>教育與經濟發展</B> <BR>
1.劉克智,1996,「台灣的教育與經濟發展」,收錄於『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于宗先、李誠主編,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BR>
2.張芳全、余民寧,2002,「開發中國家教育與經濟發展、人口成長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5期。<BR>
3.黃毅志,1998,「教育階層、教育擴充與經濟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28期。 
第6週
04/03  清明假期(停課) 
第7週
04/10  <B>高等教育(一)</B> <BR>
1.吳慧瑛,2003,「二十年來教育發展之經濟評估,1978∼2001」,『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3卷,第2期。<BR>
2.蕭霖,2003,「教育與職業不對稱的模式探討」,『教育政策論壇』,第6卷,第2期。<BR>
3.曾敏傑、賴人豪,2003,「高等教育勞動力低度運用的變遷:惡化或改善?」,『教育研究集刊』,第49卷,第2期。<BR>
4.劉正、趙建州,2004,「高等教育人力之供需與回饋的變遷:高教擴張前後的比較」,第4卷,第2期。<BR>
5.張芳全,2008,「過量及低度高等教育與失業率之國際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4卷,第2期。 
第8週
04/17  <B>高等教育(二)</B> <BR>
1.戴曉霞,2001,「全球化及國家/市場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第47期。<BR>
2.王湘瀚,2004,「台灣社會人口變遷對教育政策發展的影響」,『社會科教育研究』,第9期。<BR>
3.黃世鑫,1998,「高等教育高學費—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問題?」,『當代』,第11期。<BR>
4.蔡淑鈴,2004,「高等教育的擴展對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台灣社會學』,第7期。<BR>
5.曾孝明、駱明慶、吳惠林,2003,「應該補貼高等教育嗎?」,『經濟前瞻』,第90期。 
第10週
05/01  <B>期中報告</B> 
第11週
05/08  <B>技職教育</B> <BR>
1.李隆盛、賴春金,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季刊』,第3卷,第1期。<BR>
2.陳怡靖,2001,「台灣地區高中╱技職分流與教育機會不均等性之變遷」,『教育研究集刊』,第47期。<BR>
3.張鈿富、葉連祺,2002,『人力資源與產業結構轉變對台灣技職教育發展之影響』,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研究。<BR>
4.張媛甯,2005,「高等技職教育體制改革之探討」,『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第1期。<BR>
5.朱玉仿、賴金輪,2008,「從民意調查結果省思技職教育的一些問題」,『研習資訊』,第25卷,第5期。 
第12週
05/15  <B>職業訓練</B> <BR>
1.辛炳隆,2003,「職業訓練:到永續就業之路?」,收錄於『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李誠主編,天下文化出版。<BR>
2.李誠、辛炳隆,2005,『強化我國職訓體系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BR>
3.辛炳隆,2007,「強化我國企業人才培訓機制之研究」,『台灣經濟論衡』,第5卷,第11期。 
第13週
05/22  <B>勞動遷徙</B> <BR>
1.林季平,2005,「台灣的遷徙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瞿海源及張笠雲(編),巨流出版社。<BR>
2.辛炳隆、陳嘉穗,2006,『台灣勞工赴中國大陸就業意願之分析』,發表於「第七屆全國實證經濟學論文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BR>
3.蔡青龍、戴伯芬,2001,「台灣人才回流的趨勢與影響—高科技產業為例」,『人力資源與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BR>
4.林季平,2003,「提升失業者再就業的機會:勞動移動」,收錄於『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李誠主編,天下文化出版。<BR>
5.陳小紅,2007,「華僑抑或外國人-港澳居民來台形式探索」,收錄於『台灣外籍勞工研究』,羅紀&#29756;主編,中研院經濟所出版。<BR>
6.單驥,2001,「海外人才對高科技產業發展之影響—以新竹科學園區廠商為例」, 人力資源與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研討會,中大台經中心與中大產經所合辦。 
第14週
05/29  <B>基層外勞(一)</B><BR>
1.成之約、辛炳隆、劉黃麗娟,2002,「外籍幫傭與監護工引進對國內就業影響之初探」,『勞資關係論叢』,第11期。<BR>
2.張昌吉,2002,「外籍勞工對經濟、社會、政治層面影響之分析」,『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BR>
3.吳惠林、王素彎,2001,「外籍勞工在台灣的趨勢、經濟關聯與政策」,『人口學刊』,第22期。<BR>
4.李誠,2007,「外勞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收錄於『台灣外籍勞工研究』,羅紀&#29756;主編,中研院經濟所出版。<BR>
5.江豐富,2007,「外勞對台灣勞工職業選擇與薪資的影響」,收錄於『台灣外籍勞工研究』,羅紀&#29756;主編,中研院經濟所出版。<BR>
6.辛炳隆,2007,「外勞的總額控管與名額分配」,收錄於『台灣外籍勞工研究』,羅紀&#29756;主編,中研院經濟所出版。 
第15週
06/05  <B>基層外勞(二)</B> <BR>
1.劉梅君,2000,「廉價外勞論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台灣社會研究』,第38期。<BR>
2.劉梅君,2003,「老虎鉗下的外勞勞動人權:我國外籍勞工勞動人權之探究國科會委託研究。<BR>
3.曾嬿芬,2004,「引進外籍勞工的國族政治」,『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BR>
4.曾嬿芬,2006,「誰能打開國界之門:台灣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1期:73-108。<BR>
5.林佳和,2003,「外勞人權與外勞管理政策 -- 一個新的思考起點?」,『就業安全』,第2卷,第2期。<BR>
6.龔尤倩,2002,「外勞政策的利益結構與翻轉的行政實驗初探 – 以台北市的外勞行政、文化實踐為例」,『台灣社會研究』,第48期。<BR>
7.藍佩嘉,2006,「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4期。
 
第16週
06/12  <B>白領外勞</B> <BR>
1.曾瑞鈴,2001,「歐美籍白領外勞與台灣企業」,發表於『歐美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 – 全球化的經濟與社會層面探討』學術研討會,中研院歐美研究所主辦。<BR>
2.藍科正,2005,『建立引進外國專業人員之管理機制』,勞委會委託研究。<BR>
3.曾嬿芬,2005,「高科技勞動力需求與移民政策:各國政策比較」,未發表。<BR>
4.辛炳隆,2006,「台灣引進高級人力之政策分析」,全球化之下的人權保障與人才共享研討會,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2006年2月21日。<BR>
5.陳信宏、蔡慧美、溫蓓章,2007,「國際人才流動、政策趨勢及我國的海外人才對策」,台灣經濟論衡,第5卷,第12期。 
第17週
06/19  <B>外籍配偶(一)</B> <BR>
1.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期:99-127。<BR>
2.鄭津津,2008,「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在台就業之問題與未來政策應有之發展」,『台灣本土法學』,第106期,頁125-136。<BR>
3.許繼峰、饒鳳翔,2007,「嘉義地區榮民大陸配偶就業歧視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第119期,頁402-427。<BR>
4.謝寧,2007,「台灣外籍配偶的勞動市場參與—工作決策與產業選擇」(英文),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第18週
06/26  <B>外籍配偶(二)</B> <BR>
1.劉一龍,2008,「調節生育和婚姻移民對台灣人口結構的影響」,發表於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8年會。<BR>
2.王瑤華、林梅鳳,2005,「外籍配偶之生育壓力及週產期健康之探討」,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BR>
3.戴鎮洲,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會發展季刊』,第105期。<BR>
4.莫藜藜,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會發展季刊』,第105期。<BR>
5.王永慈,2005,「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貧窮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4期。 
第19週
07/03  <B>期末報告</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