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文化地景與都市空間
CULTURE LANDSCAPES AND URBAN SPACES 
開課學期
96-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康旻杰 
課號
BP5013 
課程識別碼
544 U176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新303 
備註
A15*:文學與藝術、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61c_landscape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關於「文化」、「地景」、「都市」、「空間」、「文化地景」、「都市空間」、「文化地景與都市空間」的概念,an intro。 

課程目標
說「目標」太功利。 
課程要求
發現、觀察、參與、再現、批判、行動

每週講堂之外,走入地景現場的操作誘發系列的測繪與詮釋,討論與分享。每小組將各完成一本地景之書、一段地景膠卷、與一組地景盒子,選擇特殊展覽空間,拼出一座城的可能樣貌。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The Interpretation of Ordinary Landscapes, 1979. ed. D.
Meini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 1987, Edward Relph, London,
N.Y.: Routledge (中譯本:【現代都市地景】,田園城市出版,
謝慶達譯)
3.【生活世界的混沌之詩與地方之舞】,2002,康旻杰著,台北市
文化局出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學期計畫 
60% 
操作 : 1 城市地景量度 – A Slice through the City (or the cross-section of everyday life in the city) 2 地景盒子 3 地景膠卷 4 地景之書 5 城市地景部落 6 城市地景拼盤(展覽) 
2. 
小組討論參與 
30% 
操作 : 1 自然與文化的拔河 ─ 馬告國家公園成立辯論 2 都市計畫與文化地景的辯證 ─ 社子島都市計畫的陳情書 (計分含個人上課討論參與及團隊合作表現。) 
3. 
翻譯;地景影評與地景評論 
10% 
翻譯一篇關於地景致論述;書寫影片Baraka觀後評,並選擇一真實地景對照評論。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21  1. 課程簡介;2. 播放電影【Baraka】。 
第2週
9/28  1. 「看的方式」:watching, gazing, or seeing;需要有意識(be conscious of)的看
2. 關於再現(representation)的一些討論
3. 觀者(主體)開始拉出一個距離:電影「金剛」的例子
 
第3週
10/05  1. 關於上週原住民「檳榔地景」的一些討論。
2. urban form(都市形式)。 
第4週
10/12  1. urban form(都市形式)II。 2.課堂討論 
第5週
10/19  公共/地景/社區藝術及其發展 
第6週
10/26  1.【城市的遠見】巴黎篇;2.【城市切片】作業課堂討論與分享 
第8週
11/09  城市可不可以「規劃」? 
第9週
11/16  對於「現代主義」的建築與其對於城市的想像;柯布、萊特與巴浩斯。 
第10週
11/23  文化地景基本論述與台北市的個案:1.文化地景作為「人為操控之自然環境」(manipulated natural environment):盆地山水與流痕2.文化地景作為「空間地層與歷史時勢之疊置」(juxtaposition of spatial layers and historical conjunctures):三市街與殖民都市計畫的疊置3.文化地景作為「地域性符號系統/迷宮」(semiotic system/labyrinth of the local):”繁”體”華”文之都4.文化地景作為「異質多元的空間顯影」(spatial manifestation of heterogeneity and diversity):多元異質(收編與抵抗之間)的世界城市 
第11週
11/30  5.文化地景作為「移民飛地及社區認同」(immigrant enclave and community identity):城市移民的社區想像
6.文化地景作為「產業地景的消長變遷」(vicissitude of industrial landscapes):消費城市的產業脊樑
7.文化地景作為「文化機構的展演與變奏」(performances and variations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活力城市的生猛演出
8.文化地景作為「突出天空線與隱匿地表之辯證」(dialectics between the obtrusive and the hidden):凸顯與隱匿
9.文化地景作為「生活世界的混沌之詩與地方芭蕾」(poetics of chaos and place ballet of the lifeworld):混沌之詩與地方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