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森林生物多樣性概論 Introduction to Forest Biodiversity |
開課學期 |
113-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丁宗蘇 |
課號 |
Forest3031 |
課程識別碼 |
605 39460 |
班次 |
01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六2,3,4,6,7,8,9(9:10~17:2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詳課程大綱。114年3月14日至18日為校外教學日,此時間若與其他課程衝堂,請勿選課。兼通識A8*。。A8*:生命科學領域。可充抵通識與蔡明哲、羅南德、林政道合授 總人數上限:35人 外系人數限制:34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主要內容是在學期中之週五至下週二之連續五天,於臺大實驗林南投縣轄區內進行五天四夜的野外課程。選修者需自行評估此野外課程是否影響其他課程。本課程絕不提供任何請假證明。野外課程時間若與學生其他課程有時間衝突,請勿修習本課程。
本課程於每學期第三週之週六,先在臺大校總區集中進行一次室內課程(7小時),介紹生物多樣性之理論及各類森林生物類群之特色,並指定參考書籍請同學預習。野外課程於每學期第四週至第十二週之周末,共分6班分別進行。野外課程後,各班分別於周六進行一次綜合討論(6小時),並於第十五週或第十六週之週六全天,集中上課呈現各班之期末報告。野外課程實際造訪地點包含下坪植物園、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鳳凰山天文台、鳳凰自然教育園區、和社自然教育園區、神木溪保護林、及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地區。野外課程主題包含台大實驗林轄區內之脊椎動物(鳥類、兩棲爬蟲類、哺乳動物)、昆蟲、植物(木本、草本、蕨類)、天文、地理、土壤、氣候、水土保持、社區林業、生態保育等主題。野外課程每課程主題間會實施課前或課後小組討論,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小時。
因考量師資、車輛與教學設備,每學期學生名額上限訂為210名,分為6班授課,每班35名,野外課程每個主題均至少有二位講師分組授課。同時共提供16人名額,供臺科大及臺師大學生選修。
|
課程目標 |
在雲與天下、踩著泥土、與大樹們一起閱讀大自然這本書。
透過室內課程講解、野外實地認識與體驗、及不同專長背景同學間的密切討論,使學生親身體驗生物多樣性之實質內涵及台灣山林的特色,並建立每個公民對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應有認知及習慣。
|
課程要求 |
1. 修課學生須全程參與野外課程、期初正課及期末報告。無法全程參與者,請勿修習本課程。
2. 再說一遍,野外課程時間若與學生之其他課程有時間衝突,請勿修習本課程。
3. 野外課程需要長時間步行,參與野外課程前請加強個人體力。
4. 本課程僅開放臺大學生加簽,恕不受理外校學生加簽。
5. 同班學生必須共同分擔野外課程之中型巴士租用費及巴士駕駛工資,並自行負擔個人之住宿清潔工本費、三餐膳食費、及平安保險費。費用共約每人5000元,多退少補。
6. 學生不須負擔自然教育園區入園清潔費、野外課程支援講師費及支援駕駛工資。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2 hr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課程網頁上課內容 |
參考書目 |
(一)書籍類
1. 夜訪溪頭尋蛙行。1994。楊懿如。
2. 苔蘚植物研究手冊。1995。賴明洲。
3. 溪頭覓芳蹤—多彩多姿的植物世界。1996。鄭元春。
4. 一起到森林散步—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環境教育解說手冊。2017。蔡明哲
5. 臺大實驗林溪頭、和社苗圃簡介。1998。劉啟福編。
6. 溪頭逍遙遊。1998。葉永廉編。
7. 溪頭蕨類植物解說手冊。1998。牟善傑、許再文。
8. 山幽谷靜滌塵囂—森林浴的奧妙。1998。台大實驗林育樂組。
9. 臺大實驗林和社森林教育中心簡介。1998。台大實驗林育樂組。
10. 臺大實驗林概況(中文版)。2019。台大實驗林企劃組。
11. 生物多樣性。2000。陳立人譯。
12. 你認識我嗎?--螢火蟲。2001。王亞男。
13. 神木溪保護林。2001。王亞男。
14. 臺灣豐采:生物多樣性探索。2002。蔡惠卿編。
15. 下坪熱植物園自然解說手冊。2003。王亞男。
16. 溪頭森林遊樂區自然解說手冊。2003。王亞男。
17. 溪頭竹類標本園。2003。王亞男。
18. 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2003。陳楊文等譯。
19. 國家生物多樣性公約與生物多樣性保育。2006。國立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二)網站類
TaiBIF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 https://www.tbn.org.tw/
行政院農業部自然保育網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
行政院農業部森林及自然保育署 https://www.forest.gov.tw/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https://iucn.org/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https://www.cbd.int/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