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生命科學與人類生活 BIOLOGY AND EVERYDAY LIFE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羅竹芳 |
課號 |
LS1025 |
課程識別碼 |
B01 1641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生科3A |
備註 |
討論教室於 4C, 419 室。。A8:生命科學領域。 總人數上限:7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LIF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現今生活中,人類活動處處皆與生命科學有關,生命科學已然成為時代不可抵擋的潮流之一。因此,不論你是主修科學或是文藝都必須對現代生物學具備相當的認識,才有能力迎接未來多元社會的挑戰。本課程針對文學院學生所開設,藉由活潑、生動的課程設計,將生命科學從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逐漸推向於大範圍、大思維的生態環境。本課程中,將生命科學領域分為數個主題,如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生殖及發生科學、動物行為學、演化學以及生態學等,這些主題的原理、應用以及實例對社會的衝擊將是本學期課程的重點;除教師授課外,在小組討論中進行新穎生物科技對於社會衝擊、人類行為與環境維護之相關性、從科學史發展談未來變化…等方向進行討論。課程設計並不只侷限於教科書的講授,更包括現今生命科學的發展與對社會的衝擊,藉由講習後的小組論辯與導讀,激發學生以生物科學之思考方式,瞭解生命的起源、發展及極限;拓展同學們的眼界,解析出展現生命力的顯微世界和巨觀世界,使能以更客觀的方式看待人存在的價值,並深切瞭解人文、科技與社會相牽相繫的微妙關係。本課的特色之一即為利用小組論辯與導讀方式帶領學生進入更深一層的思考,每25人為一組,每一組由一個助教帶領進行論辯與導讀。在本課程中,學生不再是單方面聽授課程,更可以經由互動方式真正的學習到本課程最主要的精髓。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針對非理工科學生所設計,深入簡出探討生命科學的領域外,尚經由小組論辯與導讀激發學生自我思考,以期達到在共學、共讀、共辯下,學生可以得到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外,更可因為自我的激發而得到心靈層面的獨特觀點與感想,並以生活實例、時事作為教學內容之一,使學生親近、暸解生命科學領域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 |
課程要求 |
1.授課方式:
a.Listening 、Reading、Watching。
b.課程表上只要有Reading即代表當週有討論課。
c.本學期共有十八週次—九週討論課,一週辯論賽。
2. 文獻閱讀心得:
a.學生於每週討論課前應閱讀完參考文獻。參考文獻需觀看至少兩篇以上,一為課程表
上所建議之文章,二為自己搜尋的文章,將讀後心得(約100字)於討論課前一天PO在
各『助教喊話區』下的『組員作業區』中。
3.網路心得:
a.在每週課後在課程討論區網站上張貼,張貼時間於上完課當週之星期三晚上12:00之
前,若晚於此時間,一律以遲交分數計算。
b.助教每週會開闢『本週討論議題』,請同學選擇至少一個討論議題進行PO文,與同學
及助教進行線上討論互動。
3.討論區註冊方式:b90012345_黃小燕,同學們必須先以自己的學號姓名註冊(切勿用綽
號)並登入。
4.組間辯論賽:
a.本學期訂於第十三週舉行生命科學與人類生活『辯論賽』或作品展,以各討論小組為
單位,針對指定題目收集資料,於課堂上決定正反方,進行辯論。
b.本課程一律由助教公布分組名單,學生不可自行換組,換組者原組一律以曠課記錄
之。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指定閱讀 |
科學人雜誌, 從象牙DNA追蹤盜獵集團
科學人雜誌, 人為何生而為人?
科學人雜誌, 老化並非因為氧化
科學人雜誌, 追溯人類的DNA足跡
科學人雜誌, 年齡與科學創新
科學人雜誌, 科學,沒有顏色嗎?
DNA元件,組裝未來生命
生命起源比你想的更簡單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50週年︰華生專訪
酒癮會遺傳嗎?
基因決定你吃啥?
遺傳會影響語言種類嗎?
RNA vs.孟德爾 科學家發現了不符合孟德爾定律的新遺傳模式.
科學人雜誌,基改作物,吃出抗體
國內學術電子期刊, 基因改造的過去與未來
科學人雜誌, 量身訂做新稻米
科學人雜誌, 公民如何參與科技評估?公民參與了體現民主之外,也可讓科技的決策品質更好
科景(Sciscape), 生物:為大地療傷的轉殖基因植物!
科學人雜誌,糧食短缺 拖垮人類文明?
科學人雜誌,基改作物,吃出抗體
科學人雜誌,2005年12月號,全球流感防疫總動員。
科學人雜誌,2005年2月號,重現殺手級流感病毒
科學人雜誌,2005年1月號,病毒不是活的嗎?
科學人雜誌,2003年6月號,對抗病毒大作戰
科學人雜誌,2003年6月號,1976年豬流感疫苗事件
物種革命?──基因工程打造未來世界
科學家初步揭露蠑螈複製再生器官肢體秘密
人造基因組可以創造生物 是福是禍?
成人皮膚細胞 複製出胚胎
他們到底複製了什麼?-第一個複製人胚胎的宣稱是否太草率了?
幹細胞,真是萬靈丹?再生科學的研究,跨越了三個世紀;在幹細胞神奇威力的誘惑下,人類會往哪裡去?
幹細胞爭議再起 新技術取得幹細胞的過程雖然引人入勝,但同時也引發爭議。
我的基因,你的專利?基因專利權雖然尚未如預期的,嚴重擾亂生物醫學研究和社會規範,但是暴風雨遲早會來的。
臍帶血有利可圖、有議可爭?!
生物:複製人類胚胎…可行嗎?
醫學:「道德地」取得胚胎幹細胞
試管嬰兒vs複製人-----等等
推薦延伸閱讀書目:
生命是什麼? (What is Life? Mind & Matter).2000. 薛丁格 (Erwin Schrodinger) 原著,仇萬煜、左蘭芬 譯。貓頭鷹出版社。
花園中的僧侶: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The monk in the garden : the lost and found genius of Gregor Mendel, the father of genetics) 2003. 羅蘋.瑪藍慈.漢妮格 (Robin Marantz Henig) 原著, 何岱青 譯。正中書局。
複製人的迷思-生殖複製 vs. 醫療複製 (A Clone of Your Own?)
2005. 柯洛 茨克 (Arlene Judith Klotzko) 原著, 師明睿 譯。遠流出版社。
複製、基因與不朽:基因革命的反思。John Harris/著 蔡甫昌等譯 基礎文化出版社 我從變中來。伯格著,洪莉譯,遠流出版社。
達爾文的夢幻池塘 (Darwin’s Dreampond)。.戈德史密特 (Tijs Goldchmidt) 原著,黃秀如 譯。時報出版社。
生物圈的未來 (The Future of Life). 威爾森 (E. O. Wilson) 原著,楊玉齡 譯,天下文化出版社。----等等
|
參考書目 |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 Lisa A. Urry, Michael L. Cain, Steven A. Wasserman, Peter V. Minorsky, Robert B. Jackson (2008). Biology . Eighth edition.Chapter 2~5.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Peter H. Raven, George B. Johnson (2002). Biology. 6th edition, Chapter 14. Boston Burr Ridge: McGraw Hill.
James D.Watson,Andrew Berry. (2003).DNA.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
Julie Clayton and Carina Dennis.(2003). 50 Years of DNA. Palgrave Macmillan
楊玉齡譯(1997)、波拉克 (Robert Pollack) 著。DNA的語言。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楊玉齡譯(1997)、馬杜克斯 (Brenda Maddox) 著。DNA光環背後的奇女子-羅莎琳•法蘭克林的一生。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 Lisa A. Urry, Michael L. Cain, Steven A. Wasserman, Peter V. Minorsky, Robert B. Jackson (2008). Biology . Eighth edition.Chapter 14.page262~279.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 Lisa A. Urry, Michael L. Cain, Steven A. Wasserman, Peter V. Minorsky, Robert B. Jackson (2008). Biology . Eighth edition.Chapter 16.page305~320.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高涌泉譯(2002)、薛莫 (Michael Shermer) 著。精巧的平衡。台北市:遠流出版社,科學人雜誌2002年7月號。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 Lisa A. Urry, Michael L. Cain, Steven A. Wasserman, Peter V. Minorsky, Robert B. Jackson (2008). Biology . Eighth edition.Chapter 15.page286~301.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 Lisa A. Urry, Michael L. Cain, Steven A. Wasserman, Peter V. Minorsky, Robert B. Jackson (2008). Biology . Eighth edition.Chapter 38.page815~817.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 Lisa A. Urry, Michael L. Cain, Steven A. Wasserman, Peter V. Minorsky, Robert B. Jackson (2008). Biology . Eighth edition.Chapter 20.page396~422.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Peter H. Raven, George B. Johnson (2002). Biology. 6th edition, Chapter 19. Boston Burr Ridge: McGraw Hill.
Peter H. Raven, George B. Johnson (2005). Biology. 7th edition, Chapter 16. Boston Burr Ridge: McGraw Hill.
Campbell, N. A., Reece, J. B. and Taylor, M. R. 2003. Biology: concepts and connection, Ch 28, 4th edition, The 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San Francisco, USA.
Raven, P. H., Losos, J. B., Johnson, G. B., and Singer, S. R. 2005. Biology, Ch 45. 7th edition, The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ies, Inc., New York, USA.
Purves, W. K., Sadava, D., Orians, G. H., and Heller, H. C. 2004. Life: The science of biology, Ch46. 7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Sunderland, USA. ----等等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出席 |
10% |
|
2. |
討論參與度 |
35% |
|
3. |
討論區議題心得 |
20% |
於上課前任選八週議題進行回覆 |
4. |
組間辯論/小組作品展覽 |
20% |
|
5. |
期末考 |
15% |
自訂與各週正課及討論課相關議題兩個題目,進行自我觀點申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