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資訊科技與社會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開課學期
98-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石美倫 
課號
LibEdu1015 
課程識別碼
H01 015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5,6(12:20~14:10) 
上課地點
新504 
備註
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
總人數上限: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81info_techs_oc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課程概述
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影響力表現在社會各層面,科技不再只是增加生活便利性的工具,而是徹底改變了現代人生活、思考、互動等基本行為。對目前e世代學生來說,資訊科技的應用一如電視、電話,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份。資訊科技帶來全新體驗,表現在個人和社會整體結構上。在無數優點之外,也有令人不得不認真思考的負面影響。本課程之目的在讓學生擁抱資訊科技的同時,也能瞭解到資訊科技對當代社會型態和生活內容的影響,無論正面或反面。

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份:
資訊科技與知識建構
資訊科技與人際發展
資訊科技與潛在風險

除了解釋資訊科技基本發展史和重要變革外,課程中也會討論資訊科技相關重要議題,比方說: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經營、數位學習和數位落差、資訊社會倫理與道德(著作權與隱私權)、全球化資訊社會與經濟、網路犯罪與風險、虛擬文化等。
 

課程目標
本課程希望透過文件閱讀、影片欣賞、分組辯論、小組討論、課堂作業和報告等各種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和探究式學習(inquire-based learning)的興趣,培養獨立思考與團隊合作的能力。藉由對社會環境中,各資訊科技議題的觀察和分析,學習多元思考的方法和態度。經由本課講述內容及作業報告,學生可以學習到:
1.資訊社會發展的特性及優缺點。
2.資訊科技發展現況和趨勢。
3.主要資訊科技設計理論,如:HCI。
4.資訊科技運用在生活與學習上的方法。
5.從多元角度討論重要資訊科技議題,如:資訊社會中知識建構、數位學習和數位落差、資訊犯罪和風險、資訊社會中資訊素質的培養等。
6.對資訊科技與社會進行小組閱讀與辯論,並在課堂分享討論成果。
 
課程要求
資訊搜尋報告 10%
利用網站搜尋工具,以自己和他人 (自由選擇兩人) 為搜尋目標進行資料收集,並將搜尋過程和搜尋結果,撰寫成 2-3 頁心得報告。

期中個人報告 20%
每位學生選擇一項特定資訊科技工具,進行體驗式探索,將使用心得撰寫成 4-5 頁的個人報告。

網路議題辯論
- 課堂辯論 10%
- 書面報告 10%
針對事先設定的辯論題目,在課堂上進行正反辯論,每位學生每學期至少參與一次辯論活動,並就所參與之辯論題目,提出一份書面個人心得報告 (4-5 頁)。

期末小組報告
- 書面報告 15%
- 課堂報告 15%
- 同儕互評 10%
三至四位學生一組,選擇一個產品或主題,以各種資訊科技為工具,撰寫一份宣傳、推廣或行銷計劃。繳交一份小組書面報告 (8-10 頁),並在課堂上口頭報告分組計劃。

課堂參與 10%
本學期將不定期點名八次,每缺席一次扣一分。此外,平常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習態度與作業品質亦列入評分參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一、指定閱讀
請見課程大綱內容 
參考書目
二、參考書目
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
熊澄宇(2005)。資訊社會4.0。台北:商周。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說明 
第2週
9/24  停課一週 (歐洲教學研究研討會) 
第3週
10/01  資訊科技概念及意涵
資訊科技與社會發展 
第4週
10/08  資訊社會中的知識建構 
第5週
10/15  資訊搜尋 
第6週
10/22  停課一週 (ISSOTL 研討會) 
第7週
10/29  數位出版與電子書 
第8週
11/05  資訊社會的倫理與道德 
第9週
11/12  使用者介面(HCI)
與人性化思考 
第10週
11/19  資訊社會中的人際關係 
第11週
11/26  真實的虛擬文化:
網路的身份認同 
第12週
12/03  網路社群文化 
第13週
12/10  數位學習
數位落差 
第14週
12/17  網路犯罪與風險
網路成癮 
第15週
12/24  資訊社會中的資訊素養 
第16週
12/31  期末小組報告 
第17週
1/07  期末小組報告 
第18週
1/14  期末小組報告